书城心理学北大心理课
16023900000023

第23章 专注于脚下的路(2)

通常,在成功之前,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接踵而至,让我们应接不暇。而唯有竭尽全力全力以赴克服这些困难的人,才是最后的成功者。如果一遇到困难就浅尝辄止,出色的成绩也就无从说起。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无限的潜能,如果我们能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那么我们就会摆脱平庸,走向卓越。当我们每个人将“做到最好”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在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并收获相应的回报。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因此,只有全力以赴。”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一蹴而就,而在于你是否能够全力以赴。成功路上没有捷径,自欺欺人的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马浩在讲《敬业是一种境界》一课时提出了一种见解,即敬业的前提是对一个职业挚爱甚至痴迷,并且在极端的情况下,不给报酬,倒贴钱财,也非常乐意。他曾提到,美国演技派宗师罗伯特·德尼罗的敬业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愤怒的公牛》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最伟大的影片之一,也是德尼罗奉献影史的一个划时代的杰作。影片根据前世界重量级拳王杰克·拉莫塔的真实经历改编。德尼罗在塑造拳王杰克·拉莫塔这一形象时,可谓倾尽心力,他跟随角色原型——拳王拉莫塔苦练一年拳击,直至拉莫塔认为他可以参加职业拳赛为止。在影片后半段,他又利用停机的4个月时间,每天半夜猛吃鸡蛋面条,使体重狂增60磅,再演主角退役后的故事。拍完片子后,又迅速把体重减下去。这在当时影坛成为佳话。

通过德尼罗的刻画,一个寻梦的人物奋斗、成功、辉煌到失败、落魄和挣扎、绝望的历程被以史诗般的雄厚底蕴展示在银幕上,所达到的效果令人震撼。这部片子也使德尼罗荣获奥斯卡影帝,并由此被誉为“刻画苦难灵魂的大师”。

从罗伯特·德尼罗身上,我们看到了全力以赴不仅仅是时间上倾注,还是全身心的投入。正如美国最伟大的成功励志导师奥里森·马登所说的那样:“全力以赴,是一种精神,一种积极主动、永远奋力向前的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不计报酬、不畏艰险、不找任何借口、倾其全力去完成任务的态度。”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全力以赴,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织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缺少机会,则往往是不愿意付出努力全力以赴的人用来原谅自己的借口。

“全力以赴”与“敷衍了事”是天敌,所以一个人要想做到全力以赴,首先就要摒弃敷衍了事的恶习。请记住,没有哪个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谁对自己的工作倾注的心血越多,谁就能看到命运女神对他微笑。如果你应付学习,学习就会应付你,你敷衍人生,人生也会敷衍你。当你习惯了应付与推卸责任后,你的一生也就毁掉了。

人生没有“够好”,只有最好。不要再说“做得够好了”,只有抱着全力以赴的心态,秉持追求完美的理念,我们才能做出非凡的成绩,取得卓越的成就。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是被浪费的人生,那么请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并谨记以下几点:第一,尽量一次只做一件事,因为事情太多可能会让你顾此失彼,难以理出头绪;第二,制订详细的计划,尽量考虑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避免遇到困难时情绪消极、无法自拔;第三,要能够经受住考验,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咬紧牙关度过最艰难的阶段,永远积极乐观地等待希望之火重燃的时刻。

【北大心理课笔记】

做任何事都竭尽全力,全力以赴,而不是敷衍了事,半途而废,就能让自己慢慢地越来越靠近优秀,进而向卓越迈进。

专心一点,小事不做难成大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总是那些专注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哪怕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累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金字塔也是由每一块石头累积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很简单的,而金字塔却是宏伟而永恒的。

——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新东方学校创始人)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是说,不积累微小的脚步,就不会走到千里之远;无边的江河,也都是一条条小溪小河汇聚而成。我们生活中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事情不从一点一滴中做起,那就不可能有所成就。苏轼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很多人之所以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除了有超人的耐心和毅力,还有惊人的专注力,所以才能水滴石穿,终成正果。

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而且在树立目标之初,也能坚定不移、一心一意地向着目标迈进。但是不久之后,有的人或者遇到了无法避免的挫折,或者遇到了令自己无法抵御的诱惑,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转移了注意力。此时,他们生命的航道开始偏离原来的目标,而且越走越远。

对于想要成大事的人来说,做人做事还需专注、务实,从小做起,戒骄戒躁、步步为营,只有这样踏踏实实的行动才可开创成功的人生局面。柏拉图说过:“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很多时候,许多看似强大的人却脆弱得不堪一击,而那些似乎注定要失败的人反而创造了奇迹。这就像是马拉松比赛一样,成功者能够坚持目标,埋头去做,不言放弃,一直到最后一分钟。

这就是专注的力量,是所有成大事之人都必须具备的品质。专注同时也是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一个懂得事事都认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斯蒂芬·茨威格曾说过:“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就在于专注,那是一种精力的高度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于一件事情的本领。”一个人如果能做到除了追求完整意志之外把一切都忘掉,把自己完全沉浸于对自我的提升之中,那他就是一个天才,他就能在求知的路上走得更远。

在中国的文坛,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梁实秋无疑是一位“马拉松”的健将。在20世纪30年代那个云谲波诡、百家争鸣的时代,作为文坛大将的他却甘心埋首书斋,只拨弄自己的“风月文章”,从不关心国事、政事。

当然,梁实秋“两耳不闻窗外事”,并不是消极避世、虚度光阴,而是在完成一件大事。从20世纪30年代任教于北京大学开始,梁实秋就着手开展了一项浩大的工程——对莎士比亚著作的翻译。此后,梁实秋一心投入翻译上,无论是中日战争还是国共内战,无论是云南后方还是远赴台湾,这项工作从来就没有搁置过。终于在40年后的1970年,一部中国有史以来翻译最完全的《莎士比亚全集》问世了,梁先生也以这部巨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莎士比亚研究学者之一。

试想如果没有40年的积累,光靠一朝一夕的冲动和热情,那估计梁先生连《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篇也是译不完的。成就在于积累,但更在于专注。如果我们每天背3个英语单词,那么3年下来,我们也可以成为一个掌握英语的高手;如果我们每天学一篇古文,那么5年下来我们也可以在国学上小有所成。因此,只要我们能专心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把每个小成功不断地积累,我们就可以收获大的成功。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莎士比亚也说:“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间会成全一切。凡事开始最难,然而更难的是何以善终。”就是说,想要实现梦想,办成大事,就要先专注于一件件小事,将一件件小事做好,做到底,才能最终成就伟业。

所以,我们要想实现梦想必须要行动起来,专注对待每一件实现梦想路上的小事。只有既有行动又有专注的人,才能成就伟业,才能完成目标。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你的成功永远只能是梦。专心与追求结合之后,便形成了百折不挠的巨大力量。事业如此,德业亦如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漫长而坚毅的过程。

【北大心理课笔记】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寂寂无声,却永葆一颗专注的心,只是默默辛劳地努力着,坚持到底,从不轻言放弃。专心与恒心是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