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北大心理课
16023900000029

第29章 以谦卑的心对待一切(2)

西谚有云:“工作中的傻子永远比睡在床上的聪明人强。”对于正处于学知识长学问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说得再多,也比不上一个实际行动。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得更多、更好,成功的人永远比一般人做得更好、更彻底。虽然遇事先行动有可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只要在做之前沉下心来思量做的利弊,这样做的可行性,那么,我们做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高。

【北大心理课笔记】

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多说不如多做,凡事先干起来总是有好处的。我们不要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瞻前顾后地等待,口若悬河地吹嘘,永远成不了气候。唯有懂得知行合一,懂得躬身实践的人才能有所作为。

做人像水,做事像山

做人像水,做事像山,这是我的原则:第一是任何时候一定要知道如何停止;第二就是做事情知道转弯,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条直线能够做成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永远不是最短的距离;第三就是在任何时候一定要维持力量平衡,这样一来,容易形成稳定的局面。

——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新东方学校创始人)

所谓“做人像水”就是做人尽可能谦虚内敛、躬身自省、心向低处、不耻下问。“做事像山”,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确定了目标,就必须像山一样坚定不移,要有山一样坚强的意志和山一样不可动摇的决心。俞敏洪在《新东方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一文中说:

做人做事的第一条,我认为一个人应该把谦虚和坚强结合起来。我自己有一句座右铭,叫“做人像水,做事像山”。怎么解释?

“做人像水”就是说,你在社会中与别人打交道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就低不就高,不要自以为是,处处狂妄。这个世界上有几十亿人,每个人都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而已。不管你本人多么有能力,不管你本人多么有成就,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厉害的人。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就是说你周围几个人加起来的智慧,至少在某一点上一定会超过你,所以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没有“牛”的资本,谁在这个世界上“牛”,谁就会被这个世界所“消灭”。

“做人像水”意味着我们一定要虚心地向别人学习,一定要虚心地来观察社会,一定要尽可能去谅解这个社会的错误和你周围的人所犯的错误,然后再用恰当的方法去纠正这些错误。

“做人像水”,你就能容纳百川,你的心胸就能变成汪洋大海,广阔无边;否则,你永远站在山顶上,你的空间永远是狭窄的,不仅没有容纳别人的地方,最后连容纳自己的地方都会没有,一阵大风就会把你刮到悬崖下去。

心胸不开朗的人,斤斤计较于小利益的人,做老师是永远不合格的,因为他会把这种狭窄的心胸通过自己的言行传给学生,使学生终生受害。师者,为人师表也,自己都不合格的人,做什么老师?

“做事像山”意味着人做事情要坚定不移,要有脊梁骨。一件事除非你不想做,做了就要把它做好,一定要把它变成你人生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很多东西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把这些东西按照同一个目标组合在一起,就变得极其有意义了。

构成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物质只不过是水泥、石头加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把它作为纪念碑竖立起来,就变成了永恒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可以把自己做的事变成一座纪念碑。

俞敏洪对自己有这样的自我评价:“判断力强,决断力弱,细腻而敏感。”俞敏洪是江阴人,有着江苏人特有的细腻与真实,这种特性再加上典型的文人气质,以及特有的诗人情怀,就使得俞敏洪具备了如水一般的性情。

在俞敏洪看来,做人就应该如水一样,他认为自己的“决断力不够强”反而是有好处的,这样能够更容易与身边的人相处,因为“大家在一起工作都是有感情的,如果决断太快的话,容易伤人”。

但是,作为企业管理者,又不能只具备水的性情,因此,俞敏洪要求自己要做事像山。他认为,合格的管理者,做事情理应像山一样:对战略目标坚持追求、对客户服务不打折扣、对员工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付出关爱、对企业精神执着坚守……

许多年来,俞敏洪始终提倡做人像水,做事像山,同时自己也践行着这样的品格。可想而知,当水的柔韧和山的稳重同时展现在一个人身上,那么,这个人为这个世界所带来的将不仅仅只是成功,还有世人的尊敬和钦佩。

因此,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做事就要像山一样,要有山的胸怀、山的风骨、山的品格、山的内涵和山的原则。山水相融来为人处世,这样的人,一般情况下很难没有大气魄。

【北大心理课笔记】

为人处世需要懂得忍让和妥协,但又要坚持不懈而不能失去原则。既要像水一样审时度势,柔顺谦和,在纷杂的环境中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各种关系;又要像山一样沉稳坚韧,面对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大小,都应该认真慎重地去对待。

有自满心的人做事一定要失败

一个人做事失败,虽不必由于有自满心,但有自满心的人,做事一定要失败。

——冯友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家)

诗人鲁藜曾说:“还是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如果在一个群体里,老把自己当作主角,别人不仅不会接受,反而会遭到别人的嘲笑。要知道,看轻自己,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才能更好地度过自己的人生。

如果我们不能保持谦逊的态度,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说,每个人都不能太过于自高自大,只有真正看清自己,才能追求自身的不断进步。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一个学生问芝诺:“老师,您的知识已经非常渊博,且对我们的疑惑解答得也十分正确,但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存有疑问呢?”芝诺随手在桌子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他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这就是芝诺著名的“知识圆圈说”: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越多,圆圈也就越大,相应的,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正所谓“生有涯,而知无涯”,在浩瀚无际的知识海洋中,唯有意识到未知面的广泛,才可能在知的领域有所进步。一旦存有自满之心,便再无进取之可能了。

冯友兰先生说:“人往往如醉汉,‘扶得东来又倒西’,人必须要有自尊心及自信心,但不可有自满心。有自信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有自满心是失败的充足条件。一个人做事失败,虽不一定由于有自满心,但有自满心的人,做事情是一定要失败的。”

大多有所成就的人,都不会浅尝辄止,刚愎自用,他们常常能看到自身存在的不如人之处,并且希望自己能不断完善和进步。

谢文炳和夫人李孝芳都是北大的教授,经常一起去看望学生。课余假日,同学们常常三五成群去谢文炳在中关园的家,每次都受到热情的接待。师生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聊天、喝茶、吃糖、打桥牌,玩得很高兴。有一年暑假,学生陈受钧去谢文炳家玩,正逢学校要派年轻教师赴苏联进修,年龄要求在35岁以下。谢文炳惋惜地说:“我只差一岁,要是能去苏联学习,该多好啊!”那年谢文炳36岁,刚从美国留学回来不久,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但他没有沉醉在过去的成绩中,还想去苏联继续深造,可见其对学术的追求是多么执着。

人一旦开始自傲,不懂得看轻自己,就像戴上了有色眼镜,他们的世界就处在一片昏暗中,对任何事都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判断。要知道,我们了解的只是汪洋中的一滴,而别人在某一方面肯定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有一句话说得好:把杯子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无限地拔高自己,进而陷入盲目自大的状态。看轻自己,是让自己的心态平和一些,凡事看淡一些。看轻自己是一种智慧,也是人生的一份苦心经营。只有把自己看轻了,才能明白自己是需要学习,需要进步的人,这样才能拥有一个不一般的人生。

【北大心理课笔记】

只有撇开那颗“高高在上”的心,学会看轻自己,将自己放低,才会时刻自我否定,不断历练自己,才能轻装上阵,与身边的人和睦相处,从而没有负担地踏上人生的光辉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