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小站不留客
16036700000038

第38章 大客气

大客气,即乡间趣话——假客气。

乡下人,邪门得狠,好端端的一件事儿,往往当成坏事情来讲;而坏的事情,或是看待行为不轨的人,非要找一个意思相反的绰号来褒贬他。比如:周二坏,胡三孬,并非他们既坏又孬,或许个个都是顶呱呱、响当当的好人;相反,周大明白、刘自能,那就差味了,附有那样绰号的人,你去打听吧,保准个个都是糊涂虫、傻瓜蛋。大客气,属于后者,说的是村西剃头的仲大嘴和十字街口开药铺的掌柜闫大白白。

这两个人,都算是小村名人,尤其是仲大嘴,石头都能被他说得蹦蹦儿!他与那个脸白白、手白白的药铺掌柜相识相交,与他们各自所从事的职业有关。

追根溯源,最初是仲大嘴去闫家药铺里拿药少收了钱,还是闫掌柜去仲大嘴那里剃头没收费?只因年头久远,无法考究了。但有一点,闫家药铺里的人来找仲大嘴剃头,哪怕是个三岁的孩子,仲大嘴也要宾客相待,尤其是闫掌柜、闫大白白来了,他可是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小老头哟!仲大嘴要专门为他把椅座椅背掸了再掸,肥皂、围脖的毛巾,一概换新的,临走时,分文不收不说,还要敬烟,捧火,赶上饭时,硬留下喝两盅。倘若闫掌柜身边还带着个缠膝的小孩子,仲大嘴一边剃着头,一边要吩咐屋里婆娘,赶快给小乖乖包块煎饼,或是煮只热鸡蛋放在手里。

反过来,闫家药铺那边对待仲大嘴一家,更是体贴入微,服务到家,好得没有边了。春秋两季,伤风感冒流行时,不待仲大嘴家上门问药,闫家药铺那边,早打发人把预防的上等药物给送来了。这期间,一旦是仲大嘴家真有人患个头痛脑热的,那好啦,闫掌柜要亲自上门问诊。所用的药物,小村里人只怕连见都没见过,全是内堂里打好纸包,从后门拎去的。

仲大嘴每隔五天,要去集上支一回剃头摊子,赶上生意好时,傍晚往家走,不是带半斤羊杂碎,就是用粗纸包来一块黄乎乎的牛筋头。回到家,剃头挑子尚未落肩,便吆喝孩子去把闫掌柜请来弄两盅。

闫掌柜自然也是明白人,每回来都不空手,不是带把糖块给小孩子,就是揣瓶老酒放在怀里,既是那样,也不多喝,他药铺里随时都有事情,或许两三盅老酒刚下肚,闫掌柜猛然想起一件要紧的事,一拍大腿,非回去不行啦,遂喝了跟前的那杯酒,再拉再扯,走了。过两天,闫掌柜那边,不知从何处弄来什么稀罕物儿,派人来把仲大嘴请去。仲大嘴呢,也不久坐,喝两盅,诌个理由中途离场了。要么,临出门时,跟家里人约定什么时辰去叫他回来。总之,乡里乡亲,非亲非故,礼尚往来,就那么回事罢了。

这一年夏天,仲大嘴家的小闺女定亲,中午喝了,晚上,仲大嘴硬把闫掌柜留下,两人对饮。

刚开始,他们坐在当院的月亮地里,边喝酒,边乘凉,喝着玩一样,不知不觉两人话多、酒高、夜深了。等到闫掌柜摇摇晃晃地起身要回家时,仲大嘴先是扯住他的手,不让走,后来看闫掌柜真要走,就起身送他,原本送至院门口,或送上小街就可以了,可送着送着,竟然送到闫家药铺,握手道别时,闫掌柜一看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哪肯松手,硬扯住仲大嘴到他家坐坐。

这一坐,话扯长了,两个人先烟后茶,等到闫掌柜、闫大白白摆上几碟小菜,两人又喝上了。

回头,仲大嘴要回家,闫掌柜自然也要起身送他,先巷口,后小街,送着送着,又送回仲大嘴家了。再想回去,不行!刚才剩下的酒菜还摆在那儿,再接着喝点。

那一夜,两个人送来送去,喝去喝来,后来谁也不想失了礼节,相互间握手走上小街,干脆谁也不送谁了,找一处通风的凉爽处,话至天明,才依依不舍地各自回家。

这件事,在小村里很快传为一段佳话。可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有点离谱!仲大嘴和闫掌柜很长一段时间不在一起喝酒了。好几回,仲大嘴从集市上带来下酒菜,都没叫他闫掌柜;闫掌柜也是如此,一个人在家自斟自饮,也不请他仲大嘴来穷白活了。随后,闫家药铺里的人剃头不到仲大嘴家去了。仲大嘴呢,更绝!大人、小孩子生病,宁肯雇车子、备驴,到外村去瞧,也不到闫家药铺去问病拿药。两家人莫名其妙地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