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技发明解秘(上)
16040200000014

第14章 水运仪象台

现代天文馆中,天象仪是必有的一种仪器。这种仪器可以表演各种天球的旋转,太阳、月亮、行星等天体的运动和稀有天文现象在上面演示的如同真的一般。这种天象仪的先驱,就是中国宋代所制造的水运仪象台。

宋代所制造的这座水运仪象台,是北宋天文学家苏颂组织韩公廉等人,于公元1088年到1090年在开封建造的。它高约12米,宽7米,分作3层。上层放浑仪,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为了观测方便,上面覆盖了9块活动屋板,它的作用和现代天文台可以开合的球形台顶相同。中层放浑象仪,它是一个球体,在球面布列天体的星宿位置;有机械装置能使浑象仪由东向西转动,和天体的视运动一致,使得球面星座位置和天象相吻合。下层设木阁,又分成5层。每层有门,到一定时刻,门中有木人出来敲点报时。木阁后面装置漏壶和机械系统,漏壶引水升降,转动机轮,使整个仪器按部就班地动作起来,巧妙至极,令今人也感叹不已。

这座利用水力运转的仪象台,它的动力装置相当于现代望远镜上的时钟机械,它可以使在天空中移动的恒星保持在视野中。它是远早于欧洲同类装置的一项发明。在欧洲,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胡克在公元1670年才第一次建议制造自动调整的钟机转动望远镜,这个建议直到望远镜的焦距逐渐缩短,可以采用准确的赤道装置的时候才有实用价值。

公元1127年金兵攻袭开封,北宋灭亡,水运仪象台被金兵缴获。后来,它虽然在北京重新装配,可是由于部件逐渐损坏,无法修复。幸好苏颂著的《新仪象法要》一书,相当详细地介绍了水运仪象台的构造,它才不致失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历史博物馆根据这本书的记载,制造出水运仪象台的模型,使现代人能够有幸目睹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