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古代数学王国(上)
16041600000009

第9章 早期的数学教育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不过人生的需要,随时随地有不同,教育的资料与方法也跟着需要有所变迁。这种变迁的根源,就在存在于社会的经济构造的转易。

最早的教育活动主要是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原始宗教和艺术以及体格和军事训练等。随着氏族公社末期学校萌芽的出现,教育开始分化,出现为培养劳心者的专门教育和培养劳力者的社会教育两种类型。有一甲骨卜辞记载:“丙子卜,贞,多子其学,版不冓大雨?”意思是,丙子日举行占卜,贞求问上帝,子弟们去上学,返回时会不会遇上大雨?担心气候变化,大雨影响子弟们返家,这说明学校与居住区有一定的距离。

早期的数学教育自然是专门为培养劳心者的。《周礼·地官》之保氏一节记:“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所说的国子即官家或者说奴隶主的子弟。把数学纳入学校教学的内容之一,可见当时,数量计算已成为生活范围内奴隶主贵族子弟所必须适应的方面。

数学知识到西周有更多的积累,为较系统地教学创造了条件。据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释内则之说,“六年教之数与方名:数者一至十也。方名,汉书所谓五方也。九年教数日,汉志所谓六甲也。十年学书计,六书九数也。计者数之详,十百千万亿也。”大致顺序是:先学序数的名称及记数符号,然后学甲子记日法,知道朔望的周期,再进一步是学习记数的方法,掌握十进位和四则运算,培养初步的计算能力。

虽说如此,数学毕竟被排在六艺之末。当周室东迁学痒废坠时,数学教育自然也就无法维持下去。即使汉代官学再兴,汉武帝专立五经博士,开办太学;王莽更在全国范围建立学校制度,但教育的价值取向已是培养士大丈阶级,对士在精神、智力和体能诸方面的全面要求至此蜕化成经学一门,数学则被排斥在学校之外。

二、数学理论的奠基与充实

§§第二章 数学理论的奠基与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