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从日记到作文
16043700000014

第14章 读书时间

前面讲过,多读书会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读书的好处在这里不必详说,这里要讲的是,要学着写读后感。我们在读完一篇文章或一部书之后,不能没有一点体会或感想,把这些体会或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或叫读书心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对你特别欣赏的名篇进行点评、赏析,把它的特点充分地挖掘出来,把你的感受、你的喜爱之情也充分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评价,还要联系自己的写作实践写出给你的启示。第二,有些文章里面的内容或让我们感慨不已,或让我们心潮澎湃,或让我们义愤填膺,或让我们浮想联翩,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这些情感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也可以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发表观点。第三,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并非所有的书都是那么的十全十美,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可能存在一些让我们不甚满意的地方,我们也完全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行。第四,我们还会常常在读书的过程中因书中的某个情节或一句话,激发出我们自己的创作灵感,一定要珍惜把握住,马上拿起你的笔,那一定会妙笔生花,千万不要错过哟。第五,我们还可以对文章进行缩写、扩写、续写等方面的训练。请看下面几例。

失去的真实

王瑞娟

今天在读《林清玄散文集》时,书中的一个故事令我震撼,更让我心痛。

一位司机因为他的狼狗食量极大、吠声惊人而决定不再养它了,于是就将它放在布袋里然后把它丢到了100多公里以外的深山中。他放了狗之后,头也不回地加速逃回家,结果那狗在其后追了几公里便消失了。可过了一周后,一天半夜里那狼狗又回来了,但形容枯槁,极为狼狈,显然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奔跑和寻找。它的主人虽然有些惊讶,却依然又一次把狗装进袋子里再次去放生。然而这一次,狗却一直在低声哭号着,到了之后才发现袋子上到处都是血。原来那狗竟咬舌自尽了!

之后那司机虽然非常懊恼,甚至伤心不已,却已经没有用了,因为狗死了,而他也失去了自己的狗。

一念之间,那只被抛弃了的狗咬断了舌头死了;一念之间,那狗的主人丢掉了狗却也害死了忠于他的“朋友”。这虽然只是在一念之间,但拥有与失去却是如此的真实,这件事会使那个司机痛苦一辈子。他厚葬了那只狗并时常去烧香祭拜,但这一切已显得无济于事,因为那只有志气、有感情的狗已经死了。

失去,我从来不知道失去会是如此的迅速和简单。我难以想像那狗奔跑在公路上寻找归途时的心情,我更难以体会那狗历尽艰难找到了家却又一次立刻被主人抛弃所承受的痛苦与打击!所以这只狗通过死亡来给它的主人致命的打击!让他永远难过,让他体会失去的真实和痛苦。这让我震憾和心痛!然而与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不如自求解脱。这只狗是悲哀的,但也是聪明的。

生活中也有太多的人和事会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失去。失去是一种损失,所以往往我们总是在失去之后才懊悔,总是在失去之后才想到补偿,可为什么不珍惜现在的一切?为什么不去“怜取眼前人”?失去是如此的迅速和真实!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去珍惜所拥有的,爱惜所应该爱惜的人吧!

抚平伤痛

朴晓琳

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

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

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拔出来,伤口就难以愈合了。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心灵上的伤口和身体上的伤口一样是难以愈合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当我们对别人大声说“这是我好朋友”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对这句话负责,好朋友就不应该伤他的心,不应该让他难过,不应该让他身上的钉子洞越来越多。我们都曾伤害过别人,我们也可能被伤害过,我们了解伤心的痛楚,那么为何不用心去抚平那曾经的痛苦呢?当你听到这个古老的印度故事时,是不是应该有所感悟了呢?

好朋友是一生的财富,让我们都好好珍惜他吧!

一叹千年――读《千年一叹》有感

王博

随着世纪交替,千禧来临之际,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已杀青收笔,而他本人亦从此“封刀”,引退江湖,只留下一本《千年一叹》与纷纷纭纭的众多专家、杂家、闲家的评价。

毫无疑问,“余秋雨”这三个字在1992年他的《文化苦旅》出版之后就已扬名文坛了,近年来更从《山居笔记》和《霜冷长河》中写出了自己的风格:苍凉,雄厚而又有着历史般的深沉与悠远。

我喜爱他的书,喜欢叫他雨大叔,因为我喜欢且钟情于他笔下那种沉静含蓄的味道,似一个交契挚友,一个守着古老故事多年的长者在缓缓地于你的耳边轻轻地诉说着,诉说着他知道的一切。

《千年一叹》是一本日记,记录了雨大叔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多公里,历时四个月128天,途经十国的惊险旅途中对于各处古迹文明的寻觅、见闻与感触。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都发源于河流附近――中国的黄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恒河等都是文明诞生的摇篮。在这些河水的滋润下,都孕育出了灿烂久远、后世难以再创的民族文化。在千年将逝之际,站在20世纪的尾巴上回头望望,在这些久远的古代文化当中,有多少带着岁月的沧桑走到了今天,与现代文明并存?又有多少已归入了历史的尘土,化为了时间的元素?所以在中华文明依旧延续的今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应该停下脚步回过头看一看,沉思一番。

诚如雨大叔所比:“世界是一所文明的学校,今年(指2000年)是这所学校的盛大校庆,我们中国属于早入学的那几届,需要在返校之日寻访一下早年同窗的踪迹,捕捉几许早已远逝的下课钟声。”这其实也正是我们中华文明的职责与使命。

雨大叔从希腊开始征程,借着奥林匹克在心中燃烧的圣火,把足迹印在了巴特农神殿的台阶上,印在了金字塔的基石上,印在了耶路撒冷的城垣上,印在了巴比伦古城的残壁上,印在了玄奘走过的路上,更印在了恒河水畔和尼泊尔郁郁的森林之中。途中危险的阴影一直缠绕着前进的车轮。无人的沙漠,政府无能为力的空白区,恐怖组织四处出没,恐怖事件接连发生,掺杂着贫困与愚昧,荒芜与久远,车队就这么一公里一公里地走了下去。

随着雨大叔的行程,我懂得了很多,体会了很多。他的日记,有的让我感动,有的让我无声,更有的让我震撼,有的让我失落与无奈,让我赞叹与心痛。

我感动。因为奥林匹亚,因为它体现了古希腊对于人的概念的完全理解,让智力健康与身体健康发挥到极至后汇成一点。希腊没有顾此失彼,没有走上愚勇或酸腐的极端,而是健康全面地走着,也因此,世界永恒的坐标在希腊,在奥林匹亚。

我默然。缘于阿波罗神殿外塔列斯的一句警醒后世的话:“人啊,认识你自己。”这真是一种思想上的挑战,关于人与神的挑战,如汪国真的那句诗:“相信上帝,不如相信自己。”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就已经有人在质问:“该信任谁呢?”虽然这没有能够改变当时人们的意识与精神,虽然人们仍是占卜神谕,但说这句话的人无疑已是笑呵呵地做了一名反叛者,给雅典、给世人指点了一条路,千百年来,这句话仍在回荡:“人啊,认识你自己。”

我震撼。耶路撒冷的哭墙――犹太教的圣地,罗马人毁灭犹太王国摧毁城池时留下的铁证。从那以后,犹太人就飘零在外,在歧视与凌辱、残杀与血泊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成群结队的犹太人在墙边恸哭流涕,就像被逼逃亡的孤客多年后归家探望,却只得一面破旧的断墙,他们能不悲愤难言?能不跪地号啕大哭?这是一个民族的悲痛,是一个遭受千年压抑与流放的民族的倾诉哀号。宗教的内涵与民族的精神,痛苦与血泪由这堵墙变得现实了、沉重了。

我失落与无奈。失落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巴比伦,巴比伦古城在伊拉克政府的干涉下,文物复新,却又复新得粗糙不堪,不伦不类,老树发新芽吗?只能让人无奈且看到新饰后的另一种残缺。然而更有甚者在古迹石料表面上刻着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译过来是:“感谢伟大的总统萨达姆。”也许是小国沙文主义作祟,但在千年有余的古迹上刻下了这么一笔,多少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却又无可奈何。

我赞叹与心痛。我赞叹印度悠久辉煌的文化、建筑、寺庙、佛教、印度教……印度是有着优秀的过去的,可惜却无法继往开来,现在印度人口爆炸,穷困混乱,用雨大叔的话说:“穷得让人心惊。”印度的圣水――恒河,脏乱恶臭,浮尸粪便随处可见,在这让人不堪的心痛背后,只有短浅与愚昧。

102篇日记,淳朴空旷,带着中国文人的笔调与外域文化的气息,蕴含着无尽的历史与思考,每一篇都有一颗心在跳动。但自始至终都让人隐隐感到:“中华文明几经风雨与劫难,走到今天,原因何在?今后又该怎样?”这不是我这样一个见识鄙陋的中学生所能回答的问题,毕竟我受到阅历和学识的限制。只是看雨大叔说中华文明是一种减法的文化,越发展延续就越追求简单,免去铅华,自不必浪费过多的生命,而今后如何亦不言而喻。

这很有道理,崇尚自然是对的,一切来源于简朴,更应归于简朴。然而我在读过雨大叔这本书后,却又觉得并非那么简单。中华文明走到如今,先秦诸子的贡献确是不可忽视的,但中华文明更是在于发展传递中很少受到外族侵略。中华文明的历史总的看来就是一场裹着同样文化底蕴外装而又不断改变的某种文化发展,虽万变而不离其宗。而且中华文明同时也是在不断地吸纳与排吐外来文化的精髓与糟粕,就像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后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盲目地排外,炫耀性地予以毁灭或是于奢华中自灭。

掩卷沉思,斗转星移间物是人非,空自留下古迹任人凭吊。在同一时期同一时间内,世界上几大文明悄然萌起,发展,壮大,而又相继没落,消逝……

有道是,千年已过,望穿风尘,尽融于一叹之间。

然,也正是一叹之间,望穿风尘,千年已过。

哭鸣凤

王艳波

鸣凤,鸣凤,你真的走了吗?你真的走了吗?真的就这样离我而去了吗?鸣凤!不!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你不会就这么突然离我而去,不会呀,鸣凤!怎么会呢……

太凄惨了,鸣凤!太凄惨了!你就这样孤单地离开了这冰冷的世界!离开了我,你也这么无情吗?为什么不告诉我!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你就走了!现在就只剩下我自己了,为什么不告诉我呀,鸣凤!

不!鸣凤,这不能怪你,你昨晚告诉我了呀!可我正忙着写稿,根本没理睬你呀,你明明是来找我帮忙的,可我连理你都没有啊,我没理你呀,你一定生我气了,恨我了,就离开了我。是这样的呀!鸣凤!都怨我呀!你恨我吧,是我害了你呀!在九泉之下,你惩罚我吧!都怪我呀,是我害了你呀!

姓冯的,冯乐山!你这个野兽!你这条死狗!你怎么还不死呀!死前你还害人呀!还有这个家庭,这个社会,也是它们害了你啊!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冰冷,这么无情,这么残酷!把个好端端的人给害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呀,为什么呀!

你,跟别人有什么两样!有漂亮的面孔,血肉的身躯,聪明的心,你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为什么这世界单单要伤害你呀!不给你一丝温暖、一点同情呢?挨打,受骂,流泪,这就是你到我家来后的全部享受!孤单单的一个人,又能和谁诉说呢?你就这样走了,你才只有17岁呀!

就因为我是少爷,你是婢女,我们有话不能说,有情不能诉!就是相互看一眼也怕人家知道,像做贼一样,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我们连爱的权利都没有呢?为什么我要做三少爷,而你为什么偏偏是婢女呀!为什么我们相近咫尺却像是远在天涯?这都是为什么呀?但这仍阻止不了我们的爱,一个眼神就可以表达我们憋在心里的千言万语呀。可现在呢,鸣凤,你在哪里呢?我们用眼睛说话也不能了呀!鸣凤,我到哪儿去找你啊!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在梅林里,只我们俩,因你总不理我,我便试探你,说要把你嫁出去,你信以为真,伤心地流出了眼泪。我能那么狠心吗?你知道我是多么的喜欢你呀,我曾多次向你发誓,接你做三少奶奶,你总不相信这能成真的,你又何尝不希望这是真的呢?你说你总是梦见我,梦见一群豺狼追你,是我冲出来救了你,你把我看成救星;还说常在心里默默喊我的名字,愿意一辈子做我的丫头……你也深深地爱着我呀!可我,我惭愧呀,鸣凤,我后悔呀,我一再说要接你做三少奶奶,可我为什么没有这样做!是我害了你呀,我没有胆量!我有责任呀,鸣凤,我眼睁睁看着你从我身边离开了。我原也是个懦夫呀!我们一场原来是可怕的噩梦,如今一切都成为泡影了……一场噩梦呀!

不!是这个可恨的家庭,这个黑暗的社会,这个阴惨的世界害了你呀,我,我要把它们全部砸烂,砸烂,砸烂!我要为你报仇!我要为你雪恨!

鸣凤,鸣凤啊……

这几篇读书心得,前两篇是由读到的小故事引发出感慨,作者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议论,表达了对友情、对生命的感悟,令人耳目一新;《一叹千年》是对一部书进行的评论,作者更是饱含着和余秋雨先生一样的感情,阐明了自己对整部书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书中描写的已逝文明的复杂的心理感受,文章感情真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更有特色的是最后一篇,作者在读《家》这部名著时,读到鸣凤之死,内心的悲愤不可遏抑,和书中主人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激情便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以觉慧的口吻写了这么一篇悼文,抒情的内容和书中的情节也很相符,且情真意切,催人泪下。读书不读到一定境界怎会写出这样感人的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