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电视的奥秘与巧用
16045800000097

第97章 什么是电视污染

电视污染,是指电视节目中有消极、落后、腐朽、反动的内容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或称“电视的‘副,作用”,“电视公害”。

电视是“社会文化的窗口”,具有社会性。电视又是“矛盾的至合体”。控制、运用得好,对人们高尚精神的培养,知识的普及和主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善以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健康和发展,都大有裨益;控制、运用得不好,则会产生“副”作用和预想不到的社会恶果。

什么样的人经营电视及其所经营电视的性质、宗旨,决定着电视污染的多少或有无。纵观世界各国电视,相对而言,官方办的“公营”电视,一般比较“净化”,有“节制”,而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电视中,污染甚为严重。为了招徕观众,追求收视率,经营者不惜使暴露、渲染、传播低级庸俗的打斗、凶杀、色情、黑社会行为的电视节目充斥屏幕。在创作倾向上,一种是废弃传统观念,脱离道德控制;不要真、善、美,渲染假、恶、丑,编选怪诞、离奇、恐怖的情节,引导人们失去理性,以勾起观众的注意为目的。这样,一些好人好事被弃如敝展,杀人犯、摧花手、淫娃、荡妇、行为不检的明星、重婚的罪犯、调情圣手等败类,成为电视节目的主角和楷模。另一种倾向是,把科学幻想与恐怖怪诞结合起来,大肆渲染耸人听闻的气氛,鼓吹人类难逃毁灭的宿命论思想。三是在流行于西方的“情报社会”理论的支配下,热衷于拍摄揭示某国、某地、某个家庭或某个个人的隐讳和秘密的题材,蓄意选择消极面,追求耸人听闻。四是在电视剧的创作中,强调戏剧产生于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而冲突的最高表现就是“骂、打、杀”。在电视节目,尤其是收视率高的节目中,各种刺激人们感官的商业广告到处穿插,放一部电视剧或故事片,要把片子切断十数次,形成了种“灾难”,“叫人看得几乎要发疯”。所以舆论界抱怨:“今天的电视不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一种特别的市场。它为出售香烟、汽油、口红……而存在。”“电视剧作发挥的作用,是表扬坏人,藐视好人!”“电视已成为暴力行为的学校”,“电视暴力足以杀人”导致社会生活不安宁的“主要罪魁祸首就是电视”;“电视正在摧毁民族文化”,已经变成“栽害人民的鸦片”、“麻醉人民一切感觉的麻醉品”,它“把人们搞得疯疯痴痴”,“象是半睡半醒,半死半活似的”。

据统计,在美国一个14岁的小孩,已经在电视上看了1.8万桩谋杀案。17岁时,已看过35万个各种内容的商业广告。从美国广播公司、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三大电视网来看,4/5的电视剧有暴力情节,西部犯罪、打斗电视剧占全部剧目的2/3,这类剧中的暴力情节天天出现,时时出现,平均每小时出现9次,剧中的主角,无论“好人”与“坏人”都使用暴力,因此区别好坏,并不能以是否运用暴力作为判断标准。为了社会安全缘故,把暴力电视剧和影片放在深夜时间,等小孩入睡之后再播。但在电视的“黄金时刻”段,也有54%是有暴力场面的。即使在专为儿童设计的卡通剧里,暴力镜头时而达到81.6%,时而达到94.3%,所以有人说:“如果晚上的电视节目是顿晚餐的话,那么暴力的电视剧就是晚餐的主菜。”影响所及,美国的杀人事件层出不穷。最近几任美国总统几乎都遭受过生命威胁,尤其是福特竟一连遇到数冻暗杀未遂,1981年里根也挨了枪。在以前凶手都是男人,现在妇女也显着地受到影响,两次欲刺福特总统的凶手都是女性。还有9岁小孩用枪打死人的事件,也有学校15岁的学生用枪打死许多人。

1980年美国电视中播映过影片《猎鹿的人》,有16个青少年模仿该片中的俄国飞刀镜头自伤致亡。白宫家庭问题会议委托举行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1/3的人对未来感到悲观。参加民意测验的1600人中大多数说,电视节目过分强调性和暴行,破坏了家庭生活。

在美国和日本,晚上9点以后到深夜,电视里低级下流的创杀色情节目以各种形式充斥屏幕。一到这时,“血幕就上升了”,枪声就开始了”,构成“美国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社会的缩影—暴力、抢劫、凶杀、高利贷、风头人物、拉皮条的妓女就活生生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了。”它对青少年影响极坏,造成社会上严重的犯罪现象。

在日本,由于电视反映城市“什么工作都有”,“一夜之间可以变成百万富翁”,造成农村儿童幻想住在城市,逃出家庭。逃到东京的青少年最多时竟达两万。使少年犯罪的比例成倍增多。所谓“感性小偷“,便是看电视“模仿犯罪”而造成的。

在英国,虽然90%的人收看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由于要满足少数人的兴趣,经常插映情节惊险曲折的连续节日和庸俗笑闹的所谓“轻松娱乐”节目。

在苏联,电视崮然可以把年轻人拴在家里,阻止了他们胡作非为、酗酒闹事,然而也促使农民离开难以忍受的穷乡僻壤,纷纷拥向大城市。

据1981年夏调查表明,香港约有十一二万学生进入了黑社偿或与黑社会有联系。其中大部分青少年对黑社会内幕的了解和黑话的掌握,主要是电视等传播的结果。作为政府官方机构的香港台电视部制作的戏剧集《黑子生》即为代表作。该剧黑话连篇,连黑子进入黑社会的详细情节、过程,都真实入微地做了形象的再现。这种变相的“教唆”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

由于电视中色、暴、黑镜头、情节的腐蚀,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垄断了人们的空闲时间,淡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残害了青少年的身心,诱发、催化了抢劫、凶杀、性紊乱等恶性社会病症,促使这些不安定因素向深处发展。但也遭到各阶层有识之士越来越强烈的反对,纷纷要求立法和制定国际规则。唯其如此,它迫使政府和所谓民意机关不得不表态和作出某些限制。但即使有所约束,电视污染仍以各种形式不断出现。

在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由于党和政府对电视宣传的重视,电视节目始终保持“净化”,人们并不担心它的“副”作用。

但是,由于电视内容五花八门,中外相掺,对象不同,有些适合成年人的节目,未必适合孩子们。某些谈情说爱、偷盗扒窃、粗语俗行、格斗擒拿等消极场面,如果家长不加控制和及时引导、教育,孩子看了,他们尚无辨别能力的稚嫩心灵就会蒙上阴影,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种上祸根。电视台必须事先考虑每个节目播放后的社会效果,要尽力把可能起“诱发”、“催化”、“污染”的因素在播出之前剔除干净!各类节目要着眼于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上取材,并要制定电视法加以保证,这是社会主义电视不同于资本主义电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