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世界知识文库)野人未解
16051800000013

第13章 海洋“美人鱼”探秘

几年前,美国的一对孪生兄弟安尼和泰勒在加勒比海上用电射渔枪捕获了一条18米长的大虎鲨。他们从虎鲨的腹中,解剖出一副畸形的骸骨。骸骨的上半部1/3部分是人形,和成人的骨骼完全一样,而下半身从骨盆以下又成了鱼形,是大鱼的骨骼。动物学家艾尼斯图·摩里斯博士认为,这骸骨属于半人半鱼的海洋生物,极有可能是上古人们传说中的美人鱼。

无独有偶,在南欧亚得里亚海岸附近发现了1.2万年以前的美人鱼化石,这副化石长160厘米,也是腹部以上像人,下半部则是地地道道的鱼尾巴。

其实,关于美人鱼的传说,自古就有不少记载。二千三百多年以前,巴比伦的历史学家巴索斯在《万代历史》一书中写到美人鱼体形似鱼,但鱼头下还一个像人头,身体下部有一双与人一样的脚连着鱼尾。此人鱼有着天赋的理性,发音清晰,用人类语言讲话,能引导人们洞察文字、科学和各种艺术,这种巴比伦的鱼神,每天随日出浮上海面,日落则潜入水中。17世纪伦敦出版了一本《赫特生航海日记》,对美人鱼是这样描写的:“人鱼出露于海面上的背和胸部像一个女人,它的身体和一般人一样大,皮肤白色,背上披着长长的黑发,在它潜水下去时,人们看到它海豚似的尾巴”。

中国古代称美人鱼为人鱼。据《三峡记》记载,明月峡中有两条清亮的小溪从东向西流去。南朝宋升明二年(公元478年),渔人微生亮在溪中钓得一条银白色的大鱼,长三尺余。他把大鱼放在船内,用青草盖上,回家后,他准备取来烹食,却见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睡在草下,模样美丽动人,她自称是高唐之女,此后与生亮共欢三年离去,后来才知道那女子乃高唐鱼女。

据说在欧洲维斯杜拉河畔有一个美人鱼,她用优美的歌声战胜了害人的水怪。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河畔上的城市——华沙建造了一座美人鱼的铜像。美人鱼一手仗剑,一手执盾,目光远眺,成为波兰首都的标志。

美人鱼真耶?假耶?几千年来,迄无定论。1830年,英国伦敦皇家博物馆展出了一条美人鱼标本,当时曾轰动全市。后来经专家鉴定,原来是一个精心伪造的假标本。所谓的人头鱼是用猴头和鱼身巧妙结合而成的,一时成为笑谈。1980年8月,科威特《火炬报》报道过“红海海岸发现美人鱼”的消息和照片。时隔不久,有人揭露那是一条鱼和一个女人的裸体照片拼接翻拍而成的,这条新闻纯属捏造。

挪威华西尼亚大学的人类学者莱尔·华格纳博士讲,新几内亚有几十个土著人曾目睹过人鱼出现。据他们说,人鱼的头和上身与女人一样,有很长的头发,肌肤十分光滑,下半身像海豚。

1979年,苏格兰教师威廉·马龙在苏格兰的斯尼斯海滩散步时,突然见到海中露出一个女性裸体。她有很长的褐色头发,额头浑圆,面孔丰满,无论眼、耳、口、鼻,都和女人一样,还有对丰硕而漂亮的乳房,在浮出水面时,可清楚地看到其下部是一条鱼尾。她在水面上浮游了四五分钟之后才消失。威廉·马龙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988年4月,美国新闻记者阿瑟·康尼斯报道,一个叫佑治·尼巴的渔夫,在亚马逊河口打鱼时,曾网到了一条人鱼。它的上身像个女人,下半身则像一条海豚,容貌十分吸引人,犹如美女,而它说的话,也都和人类语言十分相似。由于当地人对传统中的美人鱼十分敬畏,所以渔夫便把它放走了。而那条美人鱼似乎通人性,在渔夫的船周围游了很久,然后才消失。

经常在远处被误认为是美人鱼的儒艮像这些目睹人鱼的事件,在南太平洋、苏格兰、爱尔兰一带的海面以及北海、红海等地,都有大量的报道。

1960年,英国海洋生物学家安利斯汀·夏特博士曾就此发表论文。他认为,人鱼可能是人类猿的另一变种,如果生存于海洋中的话,也可以是鱼。因为在地球历史上,有一段空白时期,完全没有化石被发现。在那一段时期,似乎整个地球表面都是海洋,因而可能有人类猿类的动物在水中生存。这只不过是一种推测。真伪如何,尚有待研究、发现。

到底世界上有没有美人鱼?早已成为世界之谜。近年来,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一些专家认为,它有可能是人类猿的一个变种。这些人猿由于长期生活在海里,下部退化为鱼尾,以利于在水中生存。

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却持不同观点。他们多次在南海发现一种类似美人鱼的海兽,并在渔民的帮助下捕捞到十多条。经科学家鉴定,它们既不是鱼,也不是人,而是三代遗存动物——儒艮这种哺乳动物海兽,祖先曾生活在陆地上,也用四肢行走。后几经沧桑,又适应了水中生活,前肢演化成胸前鳍肢,而后肢已退化隐没,尾巴进化为尾鳍,以利游泳。儒艮长三米左右,重近千斤。面部十分奇特,圆头大眼,幼仔胎生,靠吃母乳长大。雌儒艮在哺乳时用两鳍抱住幼仔,头部及胸部常露出水面,两乳硕大,在晚霞映射下,使之变成“红裳妇人”。儒艮背上长有稀少散布的长毛,这大概就是人们看到的美人鱼的头发了。

海洋里还生活着一种被称为“牛鱼”的动物,它的胸前也挂着两个乳房,如拳头大小,与女人的乳房位置相似,哺奶时,它用前身善于游泳的桨状两鳍抱着幼子,如妇女抱小孩一样,十分有趣。由于牛鱼是一种食水草的哺乳动物,最喜欢在水草多的地方生活,每当它露出水面时(尤其天气晴朗时,最喜欢露出水面来晒太阳),头上往往挂满水草,胸前大大的乳房也露出水面,远远望去,如同披着长发的女人,因此,古代航海家们称它为“美人鱼”。牛鱼的皮肤如同大象,据科学家考察,几百万年前,牛鱼和大象原是一家,它们的老祖宗都是以食草为生,后来由于自然界的变化,才分成两家。

据1981年1月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文章报道:加拿大两位科学家——莱恩博士和施洛德博士,用电子计算机对与美人鱼的出现有着制约关系的空气温度、海水温度,从海面到目击者眼睛的高度,以及目击者与被目击物的距离进行了试验。试验的结果揭开了古人看到美人鱼之谜:这是由于光线受到一种特殊的海洋气候的影响,人们远远看到的模糊不清所谓“美人鱼”,只不过是海象或鲸鱼等露出海面身体部分的光学变形。这两位博士解释说:

当风暴来临时,海洋上空的冷空气层受到外来的热空气袭击,然后冷空气与热空气混合成一体,形成一个温度不断变化的新空气层。这个新形成的空气层如同使物体变形的透镜,使通过它的光线屈曲。因而,透过这种新空气层看东西,将会看到一个物体的光学变形。例如,在符合这两位博士所确定的标准天气里(即新形成的空气层里),他俩在温尼伯河上拍下了一张远远看去形似“美人鱼”的照片,跑到近处一看,其实所谓“美人鱼”原来是一块大石头,这是由于光学变形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