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世界知识文库)野人未解
16051800000015

第15章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野考”

20世纪70年代,中国神农架林区负责人亲眼见到野人所引起的轰动非同小可,这一特大新闻迅速传播开来。促使有关科研单位组织专项考察和研究。1977年3月,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由一百多人参加的野考大军便浩浩荡荡开进了神农架,不过名字称做“鄂西北奇异动物科学考察队”。这当然有道理:因为“野人”是否为人尚未经科学证实,只能按其似人非人的特点称其为“奇异动物”,加之考察的地域不只限于林区,而是包括整个神农架山系。

陈人麟先生是这次“野考”的见证人。从1977年到1980年,大规模的考察相继进行过两次。队员们的足迹遍及方圆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的山林,虽然未捕获到一个“野人”的实体,甚至未拍到一张照片、摄到一个镜头,但丝毫也不能说全无所获,更不能据此而断定“野人”的不存在,请看以下的事实:

据粗略统计,1976年11月至1977年10月,仅在神农架及其邻近地区,就有160多人发现“野人”54次,见到“野人”62个。他们之中,有干部、有工人、有农民、有教师;有打过“野人”的,被“野人”打过的,套住过“野人”又挣脱的,被“野人”俘虏过逃了出来的……

考察队搜集到“野人”毛发数百根,仅人类专家黄万波教授就从水池垭山口一棵大栎树上找到几十根。他在武汉某科研单位用光学显微镜做毛发横切面及毛子皮印痕的对比观察,得出结论为:毛色肉眼观为红色,镜下毛发皮质发达,色素颗粒红色含量较少,呈外围性分布……组织与人类相似,与大猩猩、金丝猴、猕猴、长臂猿等灵长目动物有较大差异,与猪、狗、熊、绵羊毛发明显不同。毛质髓质不发达,指数在0.13~0.17之间,而动物毛髓质指数多大于0.1.毛子皮藻,花纹细,形态特征类似人类。后来,北京三个科研单位再次对这些毛发进行了鉴定,进一步证明它们绝非熊类毛发,而属一种未知的高级灵长目动物。

考察队发现“野人”脚迹数百个,仅在板壁岩一处便发现一百多个,皆呈双行排列,跨度一米左右,掌部有一定弧度的足弓,脚长最小的25厘米,最大的42厘米。据足丫、足趾分析,身高一般为2米左右,体重约为150公斤。经著名生物学家孟澜教授鉴定,认为它们绝非熊类、猴类的脚印,也与人类的不同。

考察队发现“野人”粪便多处。皆呈筒状或条状,直径2.5厘米左右,外呈青褐色,内有植物根、茎、叶纤维,果皮碎片,有的还依稀可见昆虫残体。经专家鉴定,认为它们不可能是熊、猴、猩猩和长臂猿类动物的排泄物,也不同于人的粪便。

考察队发现了“野人”竹窝多处。尤具代表性的是深藏于神农架上箭竹林中的一个,用24根箭竹扭成。一位记者曾坐进去亲试,感到如卧躺椅,窝中有毛发数根,周边有粪便两堆。显然,已知的高等灵长目动物均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工艺水平,而猎人非但不敢孤身光顾于此,也绝不会做得如此粗糙。

考察队还发掘出一副保存完好的“猴娃”遗骨。“猴娃”1939年出生于神农架西麓的桃树坪(四川巫山县当旭乡境内),1962年病死。据传,其母曾于1938年被一似猴非猴、似人非人的怪物背去,在山洞里住了二十多天才逃回家。“猴娃”刚生下地就是一副猴象,牙齿生得早,特别尖利,吃奶时常把母亲奶头咬出血。他浑身长毛,弯腰曲背,五六岁才学会两脚走路。他不会说话,见人爱笑个不停。他不穿衣服,纵使寒冬腊月也一丝不挂,喜欢睡草窝、吃生食、爬梯子,上树如履平地。观其照片,眉毛以上的额部很短,两眼较小,上唇突出,下唇凹入,没有下颏突起,两肩高耸,两臂粗壮,大腿粗壮,小腿细瘦,没有显示小腿肚,这些均不是现代人的特点,也有异于猴类。观其骨架,其头盖骨、脑量都比北京猿人原始,齿形颇具南方古猿特点。

谈到20世纪70年代野人考察史上的这次壮举和所取得的成果,陈人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不无激奋地指出:谁能否认这些客观存在?谁能推翻这些鉴定资料?它们再次雄辩地证明,鄂西北神农架地区还生活着一种未知的动物,这绝非骇人听闻的“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