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世界知识文库)野人未解
16051800000024

第24章 雪山极顶的神秘身影

1951年,在喜马拉雅山的冰天雪地上,英国登山家西普顿把“雪人”的脚印拍摄下来,得到了清晰的照片。这脚印长31公分,宽17.5公分,脚拇趾粗大,第二个脚趾细长,趾茎部相连结,根据脚印来分析,这是一种直立行走的猿类动物。这一照片的获得,被称之为是“雪人”研究中心的一个重大突破。

1954年,英国探险队最大的收获,是在喜马拉雅山的寺庙里找到了两块据说是从“雪人”头上取下来的带发的头皮。在喜马拉雅山地区的一座寺庙里,每当举行宗教仪式时,庙里的僧侣就在头上戴着据说是从“雪人”头盖上撕下来的两块夹杂着褐色和火红色长毛的毛皮装扮“雪人”。探险队征得僧侣的同意,对头皮进行了测量和拍照。因为是寺庙中的圣物,英国人只从头皮上采集了几根毛发。这两块头皮传说是一雌一雄,大小和形状颇为相似,一块毛发齐全,另一块有的部位已光秃无毛了。它的顶部尖耸,毛发呈淡火红色,也有的呈乌褐色,据推算头皮保存已有三百五十多年了。

1959年,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海拔6000米的雪地上,发现了“雪人”的脚印,大小与穿着登山鞋踩的脚印相似。据说,这是迄今发现的“雪人”留下的海拔最高的足印。

为了配合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单位也派出专业科技人员,对“雪人”进行专题调查。5月20日晚上,考察队员尚玉昌正在营帐中记日记,突然听到山谷里响起两声枪响,只见藏族翻译气喘吁吁地跑来,大声喊:“雪人!雪人!”原来一个“雪人”从山谷下面往山顶走,全身长满了毛。翻译赶紧连放两枪,但因天黑而未打中,“雪人”连跑带跳地逃走了。

6月24日,在卡玛河谷中游的莎鸡塘,“雪人”咬断了一头牦牛的喉咙,并吸食牦牛的血,使之致死。接到一个住在我国境内的尼泊尔边民的报告,我国的考察队立即赶到现场,果然见到一头死牦牛躺在地上。考察队对四周进行了严密的搜索,在被害的牦牛附近,找到了一根长15.5厘米、呈棕色的毛。尼泊尔边民说,这就是“雪人”的毛。考察队将毛带回北京检验后,证明与采自北京动物园的牦牛、猩猩、棕熊和恒河猴的毛,在形态上确实不同。这个发现是十分珍贵和重要的。只是目前还难以肯定这根毛就是“雪人”的遗物。

顿·维兰兹是1970年夏天登上珠穆朗玛峰顶的登山英雄。后来他就登山过程中的见闻写了一本书,其中谈到了“雪人”。“当时我正在寻找架设帐篷的地点,以便过夜。我们走近山腰,突然听到山后传来一声像鸟一样的叫声。这时一个舍巴族向导正在我身边,他慌忙对我说:‘先生,耶提来了!’我赶忙回过头四下环视,然而向山项望去,只见两只黑色的乌鸦仓惶地飞起,一个黑色的身躯出现在一块洼地旁,向我们这边窥视着。我正考虑万一它向我们进攻将如何应付,这时它跑了。我们放下心来,又重新布置帐篷。次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山的南坡,发现雪地上有一行巨大的脚印,脚印长约46厘米,这天夜晚,明月高悬,将皑皑的雪山照得犹如白昼。我从帐篷的窗口探出头来,打算欣赏一下月景,此时,突然发现月光下一个身影在蠕动,此后,‘耶提’出现了,它有些像高级的猿猴,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十分可笑。它径直向一块我十分熟悉的地方走去。几个星期前我曾去过那里,当时雪已融化,那里到处是泥,只有一小片树丛,根据它的行动方向,我判断出,它可能去那里抱一些树枝。于是,我赶忙取过望远镜,紧紧地盯着它。借着月光,我分辨出它的身体为黑色,样子很像是高级猿猴。20分钟后,‘耶提’好像感到有人在盯着它,于是飞快地向山脚跑去。”

20世纪70年代,英国人威廉·奈特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也曾有幸在很近的距离对他认为是“可憎的雪人”的怪物进行观察。在一位当地向导带领下,他和一位欧洲人,带着由四五十个劳工组成的一支队伍,从西藏回来,行进在从甘托克通往色当琴的小路上。他们想走高处的山路,但是向导特辛·瓦格底说,劳工们怕对付不了“山鬼”,因此,只好走低处那崎岖不平的沿着河流向前伸延的山间小道,当到达甘托克附近时,要爬一段坡,威廉·奈特的同伴带着劳工们走在前面,而他则在距离他们大约半里的后面跟着,这时他们离下面的甘托克城大约半里。

“走到一片开阔地面,我停下来,让我的马喘口气。我跳下马,松一松马的肚带,遥望即将落山的夕阳。正在我若有所思的时候,突然听到轻微的声响。我四下张望,看到在大约10~20步之外,有一个像人的东西。我想,那就是珠穆朗玛峰考察队所说的长毛人,也就是西藏人称呼的‘可憎的雪人一。

“据我回忆,这个‘雪人’身高略低于1.8米,在严寒中几乎全身赤裸着。当时正值11月份,他浑身皮肤呈浅色,头上生有一束头发,脸上毛少,双足很大,脚趾张开,有一双大而令人生畏的手。它的双臂、大小腿、胸部和背部的肌肉非常发达。它手中拿着一个什么东西,看来像一张原始形态的弓。它站在那儿,并没有看到我。我大约观察了5~6分钟,后来才明白,原来它正在注视着远在山坡下的什么人或野兽。大约又过了5分钟之后,他突然奔下山坡,简直在飞跑,速度之快,令我至今难忘。”

沙勒是研究喜马拉雅山青藏绵羊和雪豹的动物学家,他并没有期望能幸运地看到一个“雪人”。不过,高原上森林茂密的河谷,类似尼泊尔西部阿鲁谷地那边的密林地带是“雪人”经常出没之地,而在他所到的那种边远地区,连登山运动员和旅游者也没有到过,根本不会预料有“野人”存在。然而,他在1979年出版的一本题为《雪豹》的著作中,确记下了这样的一段经历:“一条河的支流从庞摩地方的伯昂村流下来,在一个河汉口的附近,急流穿过密林被崩塌的山石切断。在那灌木丛生的斜坡上,一个黑影从大石后跳出来。斜坡笼罩在清晨的阳光下,但我只来得及看一眼。这个东西大得像一头棕色大熊猫,躲藏之快像鹿一样,样子像狼或海豹那样可怕,动作比熊快得多。我用望远境看着毫无动静的巨石,感到在它后面躲着的那个神秘莫测的怪物。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晨光中的山脉和清澈的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