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世界知识文库)野人未解
16051800000006

第6章 野人与人生育的“混血儿”

在海拔1150米的神农架廖家垭子有一个野人洞,洞口立有一块野人碑,立碑时间是清乾隆五十五年冬。

清同治五年修的《房县志》说:“房山高险幽远,石洞如房。多毛人,长丈余,遍体生毛。时出啮人鸡犬,拒者必遭攫搏。以枪击之,不能伤……”

由于野人的智力不及现代人类,无法与人交流,因而每当野人与人遭遇,就有可能酿造祸端,上演种种悲剧。1976年冬,吴德立带着18岁的哑巴儿子到麦兰皮供销社去卖青藤。天黑时分,走到松望峡,突然从峡谷里的草丛冲出一个野人,把她拖进仁和寨大森林的山洞。哑巴跑回家求救,但人们找不到她。

在神农架,也有母野人裹掳男人的事发生。据当地的老人讲,1915年,房县一猎人正在树下打瞌睡,一个母野人突然出现,先撕死了他身边的猎犬,然后把他抱在怀中,翻山越岭,进入峭壁上的一个山洞,猎人曾趁野人外出逃跑过,但很快在岔洞中迷失方向。

中国湖北发现了世界首例活体“杂交野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消息。1998年9月26日,在总部设于武昌的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一些传媒记者通过观看录像,亲眼目睹了这一世界奇观。

当地一些媒体的记者看到,屏幕上出现的“杂交野人”系雄性活体,它头部尖小,长有明显的矢状脊,身高约2米,赤身裸体,步幅很大,四肢及形体特征均似“野人”。但它无“野人”那样的长毛,也没有语言。

中国野考会负责人李爱萍告诉记者,这一珍贵的录像资料是她去年底清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的。其父李建1995年去世,生前任中国野考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毕生致力于神农架“野人”考察,享誉海内外。

现已查实,该录像资料是1986年由野考会员在神农架毗邻地区拍摄的。当时,“杂交野人”33岁,其母健在,该妇早年丧夫后一直守寡,对杂交孩子一事羞辱万分,始终不肯向调查者透露半点细节。

李爱萍女士说:“好在她的大儿子、‘杂交野人’的哥哥是队上干部,在得到野考会会员‘保密’的承诺后,讲述了其母被‘野人’掳去并杂交后代的‘隐私’。”

据悉,“杂交野人”生母现已去世,野考会会员当初与其家人关于“不得在她生前公开‘杂交野人’消息”的约定随之解除。李爱萍女士透露,据她获知的最新信息,该“杂交野人”至今健在。

曾任林业部野生动物保护司司长,时任湖北省省长助理的江泓在先期观看了有关“杂交野人”的录像资料后,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就如何进行科学鉴定和揭秘等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意见。

自1974年湖北房县桥上公社清溪沟农民殷洪发遭遇“野人”开始,目击“野人”甚至与“野人”搏斗的人不断有所增加,规模不等的中国“野人”科学考察,至今已历二十余年。其间,尽管“野人”目击者不断增多,“野人”脚印、毛发、睡窝等实物也时有发现,但活体的“杂交野人”还是首次发现。李爱萍称:“根据本会掌握的资料表明,这也是世界首次报道。”

在中国历史上,“野人”掳人为偶的事古已有之。晋代的《搜神记》、宋代的《江南木客》、清代的《新齐谐》等都记载了此类奇闻轶事。最为详尽的是唐人笔记文《广异记》中记载的一件“野人”强抢妇人为妻之事。

据了解,在此之前首例见诸报道的“杂交野人”是三峡巫山“猴娃”。1939年3月,巫山县当阳乡白马村(今名玉灵村)一妇女产下一个外表如猴一般模样的婴孩,这位取名涂运宝的男孩身上长有又细又长的毛,脑袋很小,直径约8厘米,脸型上宽下窄,腰背及两腿弯曲,手大且指头尖锐,似猴爪;他无论寒暑总是赤身裸体,还好吃生冷食物,颇似人们传说中的“野人”,所以他便被当地山民称做“猴娃”并传播开去。

“猴娃”母亲智力、体态均正常无异,缘何生此怪孩?一村上人说,这位母亲1938年7月间曾被“野人”抢进山洞生活过,孩子就是因此怀上的。可惜的是,“猴娃”因一次无意中让炭火烧伤了屁股,从此身体日趋衰弱,于1962年8月间病故。

“猴娃”的故事是一位四川工程师最早讲述给当时的中国“野人”考察队队员、上海师大学生李孜知悉的。李孜如获至宝,他曾与人多次前往探望“猴娃”生母,终因她不愿承认被“野人”掠去强迫生子的“丑闻”无功而返。

著名野考专家、原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讲师刘民壮闻说此事,急急赶到巫山,在当地有关方面协助下挖出“猴娃”遗骨,并进行了初步测量和研究。

在刘民壮先生1979年9月发布的(《巴山猴娃科学考察报告》中,虽没有肯定“猴娃”就是其母与“野人”杂交所生后代,但对“痴呆症”、“特大返祖现象”等猜测予以了否定。其于1980年在《科学画报》第4期发表《猴娃之谜》一文,进而提出:“如果说猴娃是人与‘野人’杂交的产物,那倒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巴山本是‘野人’频繁出没之地,况且历史上也曾有过类似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