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机枪科技知识(上)
16066100000020

第20章 勃朗宁BAR1918轻机枪

简述

最初型M1918A1式勃朗宁轻机枪由美军士兵在一战中首次使用,并且二战中该枪仍在使用。在恶劣环境下的使该枪获得了很高的声誉。1940年,M1918A2式投入使用。

与早期型号不同的是它仅有全自动方式下的两种射击方式:慢速方式300—450发/分;快速方式500—650发/分;而没有了半自动方式。两种型号的勃朗宁机枪都被广泛的使用。而且在很多的电影中,你也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该枪是快速火力和穿透力完美结合的典范。它最大的缺点是缺少可快速更换的枪管来减少枪管的过热。

美国勃朗宁M2式12.7mm大口径机枪研制工作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于1921年正式定型,当时称为M1921式12.7mm机枪。M1921式机枪实际是在老的M1917式7.62mm口径基础上放大设计的,由于保留了水冷式枪管结构,全枪非常笨重。

后来美国对M1921式进行了改进设计,研制了质量小、带气冷枪管的M2式机枪。战场使用发现,M2式机枪枪管较薄,难于适应持续射击,因此美国于1933年又研制出了带重枪管的M2式机枪,称为M2HB式。

M2HB式机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口径机枪之一,目前有50多个国家装备,而且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使用它。

美国军队除装备带三脚架的M2HB式机枪外,还将它配装在轻型吉普车和步兵战车上,作地面支援武器使用,也作坦克上的并列机枪使用。

勃朗宁自动步枪在20世纪30年代由欧洲比利时FN公司仿制生产,改用7.9257mm口径枪弹,枪的口径从BAR的7.62mm扩大到7.92mm,全自动射击时有两种射速,快速600发/分、慢射速350发/分,慢射速主要是为了减少弹药的消耗;枪管耐高温,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配有气体调节器调整枪弹发射时进入导气装置的火药气体量,全枪质量9kg,于1930年定型,称为“M1930式7.92mm勃朗宁轻机枪”,作为轻机枪受到一些国家的欢迎。

后来,比利时FN兵工厂在M1930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制造了D式勃朗宁轻机枪。其他改进处有:增加了提手、握把;气体调节器上刻有1~9的分划线。

由比利时生产的勃朗宁轻机枪,在波兰特许生产。皆用7.9257mm口径枪弹。瑞典由美国引进BAR,改用6.555mm口径枪弹,装上手枪形握把,在瑞典的CarlGustafsStadsGevärsfaktori特许生产。后来装上可快速更换的枪管。

1937年,美国军方对M1918式自动步枪进行改进,改进后的M1918式定为M1918A1式。1940年,对M1918A1式进行改进,定型为M1918A2式,投入使用。

是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使用的主要步兵武器之一。与M1918式早期型号不同的是它仅有全自动方式下的两种射击方式:慢速方式300—450发/分;快速方式500—650发/分;而没有了半自动方式。

M1918A2成为班组支援武器,是“货真价实”的轻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的使用。它最大的缺点是枪管持续射击时过热,缺少可快速更换的枪管的功能,而且20发弹匣容弹量有限。

研发历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6年9月15日,在索姆河会战中,坦克首次投入战场。英国的49辆坦克像怪物一样地突然出现,虽然其中大部分因机件损坏未能很好地执行任务,只有9辆完成了预定的冲击任务,但却在德军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德军第3军团的参谋长对其上级作了这样的报告:“在最近这次战斗中,敌人使用了一种新型作战武器,这种武器极为有效,而且十分残酷。”

因为使用7.62mm(0.30英寸)口径的机枪很难对付坦克、火炮的防盾以及单兵掩体等目标。因此,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1860~1948)上将要求研制威力更大的大口径机枪。为了赶进度、抢时间,设计师勃朗宁(1855~1926)和温彻斯特公司的技术人员合作,在7.62mm枪弹和M1917勃朗宁中型机枪的基础上按比例放大成12.7mm枪弹和放大型M1917机枪。

该枪增加了一个液压缓冲器,以吸收过大的枪管后坐力,并且液压缓冲器内油的流量可调,射速随着流量可变;为了防止走火,增加了后阻铁;为了便于双手操作,去掉了7.62mm机枪上的小握把,改为装在机匣后方的双握把;枪管冷却方式仍然沿用M1917的水冷式。

开始,因为当时温彻斯特公司拉膛线的车床导轨工作长度所限,枪管的长度只有775mm,后来才加长到1000多毫米。样枪展示射击表演后,枪弹的性能未能满足潘兴的最低要求,初速比指标低了许多,弹头的侵彻力也不足;初制样枪的枪身枪架总质量72.7kg,质量太大;连发发射时很不稳定,机构动作不可靠。

恰好,美军在欧洲战场上缴获了德军的13mm毛瑟新式反坦克枪及其配用枪弹,该枪弹的弹头对装甲的侵彻性能很好。温彻斯特公司立即借鉴了它的设计思想,对12.7mmm枪弹进行改进,使得机枪和枪弹都达到了潘兴的要求。改进设计后被列为美军的正式装备。

1918年11月12日,为了开发安装在飞机上使用的航空机枪,温彻斯特公司改制成了第一挺气冷式12.7mm重型机枪的样枪,进行了试射。接着,勃朗宁与柯尔特公司又共同开发了高射机枪、坦克机枪等。后因品种太多,简化成了两种产品,即M192112.7mm水冷式高射机枪和M192112.7mm气冷式机枪,列为美军正式装备。

1926年将气冷式M1921机枪重新命名为M212.7mm空的型号又分为单管和双联装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应用很广泛。除1980年比利时FN公司曾为提高枪管更换速度而将两耳提把改成一端提把之外,世界各国使用的M2HB一直保持原有的结构面貌。

勃朗宁M2HB气冷式重机枪枪管质量13kg,平射用M3三脚架20kg,立柱式对空用M63枪架质量65.5kg。发射的12.7X99mm弹种有普通弹、穿甲燃烧弹、穿甲弹、曳光弹、穿甲曳光弹、穿甲燃烧曳光弹、脱壳穿甲弹、硬心穿甲弹、训练弹等。

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楔闩横动式闭锁机构,击针式击发机构,单程输弹(将枪弹横向输送到弹膛正上方),双程进弹(将枪弹抽向后方再推入弹膛),可散弹链供弹。美国的弗里基德尔和柯尔特等7家公司生产。

从1933~1946年间总产量约为200万挺。停产25年后,1979年由麦尔蒙特等公司恢复生产,当年美军定购18822挺。到1990年代,除美国外,世界上还有91个国家和地区装备使用这种机枪。直至在伊拉克发生的战斗中,它仍在以直升机机枪、坦克高射机枪、坦克并列机枪、车装机枪等等身份喷发火舌,发出低速而沉闷的连发声响,尽显其作战风采。

为什么没有新式大口径机枪替换M2HB12.7mm重机枪呢?一是因为它的使用方式以车装为主,只在极个别情况拿下车来使用,其质量大小对于车船来说不是主要矛盾,加之其动作可靠,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二是因为其定型生产几十年,成本低廉,作为各种装甲输送车、装甲侦察车、坦克、自行火炮、船艇等的附属武器备受主体装备系统订购者的青睐。

这种实用主义的观点恐怕还会持续下去,因有前车之鉴:1970年代末,美国陆军军械研究工程发展中心曾研制出采用导气式原理、回转闭锁机构、质量减到21.3kg的12.7mm机枪方案;AAI公司曾研制出导气式原理、双路供弹、回转闭锁机构、质量减到25kg的12.7mm机枪方案;1980年代初,萨科公司曾研制出一个可与M2HB零部件互换通用率达到73%、质量减为25kg的机枪方案;拉莫公司也曾研制出质量为26.7kg的12.7ram机枪方案。但这些更新方案都由于造价过高而被束之高阁。因此,M2HB12.7mm重机枪以其固有的优势长存。

设计

BAR的设计思想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壕,当时交战双方正陷入伤亡惨重的、持久的阵地战的困境之中。美国于1917年4月6日参战,但不久就发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美军装备除了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和柯尔特M1911.45ACP手枪(两者都供应不足)这类优秀的装备之外,美军主要装备的作战武器总的来讲无法令人满意。

美军急需一种能在行进间进行突击作战的自动武器。美军的法国盟军企图用1915型CRSG轻机枪来填补这一空白。此枪发射8mm勒贝尔枪弹。美国从法国购买了大约16000支,但不久就发现:此枪工作极不可靠,火力不足,很不受欢迎。

约翰·摩西·勃朗宁一直在悄悄地设计一种可靠性好,射击效果好的自动步枪。勃朗宁首先与柯尔特专利武器制造公司签署了一份协定,该公司有权使用发明家的专利。

1917年5月1日,对于采用轻机枪还是自动步枪,由战争部长召集组成了一个军械小组进行了试验并作出了决定,勃朗宁的设计很快被采纳,被命名为“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装备美国军队。这就是著名的“勃朗宁自动步枪”,不久便以其首写字母“BAR”简称代之。

结构特点

M2HB式大口径机枪威力大,精度好,动作可靠。缺点是质量大,射速低。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结构独特。射击时,随着弹头沿枪管向前运动,在膛内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枪管和枪机同时后坐。弹头飞出枪口后,闭锁卡铁离开楔闩上的闭锁支承面,其两侧的销轴被定型板上的开锁斜面压下,于是整个闭锁卡铁脱离枪机下的闭锁槽,枪机开锁。随后,枪管节套猛撞内设的钩形加速子,加速子上端撞击枪机尾部,加速枪机后坐。

该枪设有液压缓冲机构,枪管和节套后坐时,液压缓冲器的活塞被推向后,压缩缓冲器管内的油液,使其从活塞四周的油管内壁之间的缝隙向前逸出,对后坐产生缓冲作用。

枪机复进时,枪机尾部的凸起撞击加速子上端使其向前回转,加速子释放液压缓冲器簧,推动枪管和节套复进。闭锁卡铁在楔闩上的闭锁斜面的作用下强制上抬,进入枪机下的闭锁槽中,枪机闭锁。

该枪采用单程输弹、双程进弹的供弹机构,拨弹杆尾端的导柱卡入枪机顶部的曲线槽内,当枪机做往复运动时,实现供弹动作。

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简单的片状准星和立框式表尺,准星和表尺都安置在机匣上。

弹药

该枪发射12.7mm枪弹,包括普通弹、穿甲弹、穿甲燃烧弹和训练弹。

改进型

1922年,军队对一种更轻巧的试验型BAR进行了测试,它是为高度机动的地面部队使用而设计的,但没有投入生产。1937年,第一支主要的变型枪被命名为“M1918A1”。它与M1918基本相同,增加了一个可折合的两脚架,通过一对锥型减震腿固定在枪管下方的活塞筒上。

此枪还安装有折叠式枪托底板,以便全自动射击时使枪保持稳定。缩短了上护木的高度,使枪管更多地暴露在外以便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由于M1918A1是在M1918基础上改进而成,因此没有进行单独生产。

截止到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BAR最终的也是最广泛生产的型号是“M1918A2”。于1941年投产。与“M1918A1”相似,M1918A2也安装有可折合的两脚架,只是M1918A2是将其安装在安装在枪口消焰器上,而非活塞筒上。

经改进后的带折叠式枪托底板的枪托后部及预备的单脚架也被采纳,尽管单脚架看起来非常没用。缩短了下护木的高度和长度,表尺换成了与M1919A4机枪上使用的型号相同的表尺。扳机护圈前填加了金属导棱便于辅助更换弹匣。

与M1918和M1918A1不同的是,M1918A2不能够选择半自动射击,只能实施全自动射击,全自动射击时射速两档可调,分别约为300-450发/分和500-650发/分。改进后重量增加了,M1918A2全重达到大约20磅,而M1918仅有16磅。起初,M1918A2是在M1918改进的基础上加工而成,20世纪40年代初期,改进而成的M1918A2主要是由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生产。

一些未经改进过的M1918根据Lend-Lease协议发往大不列颠(通常在这类枪上漆上红杠)。因此,一些M1918未被改成M1918A2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装部队使用。

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BAR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不得不寻找新的生产地。政府部门与两个商业公司签定了定购合同,即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和新英格兰轻武器公司来生产M1918A2.在战争期间,这两家公司共为政府输送了总量为208380支这种类型的BAR。这是对早期BAR的补充。

BAR投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激烈的战斗作战,并再一次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一份有关BAR性能的例证在一份1943年海军陆战队的报告中可见一斑:口径为30的M1918A2勃朗宁自动步枪。

一种一直受到好评的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使用都很少发生意外和出现故障,即使在丛林地带作战它也能达到所期望的冲击侵彻力。尽管BAR的重量有些偏重,但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作为自动武器,BAR优越于45口径冲锋枪之处就在于其使用的30口径弹丸的侵彻力。BAR的射速及可靠性受到了战斗部队的高度好评价。

对M1918A2最普遍的抱怨就是对其超过20磅的重量,为此有时拆除两脚架以减轻重量。约翰·乔治中校在他所著的BAR的作用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它的重量妨碍了其作为真正自动步枪的使用,而是扮演着轻机枪的角色。

即已从部队阵地战的“行进间射击”转变成标准的班用自动武器,M1918A2是“货真价实”的轻机枪。在战争中美军作战所用另外唯一的一支班用自动步枪就是M1941式约翰逊轻机枪。约翰逊枪在设计特点上有一些改进,比BAR的重量轻得多,但它在战争中应用不太多。

BAR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班用自动武器,用来构建火力压制点。尽管它在许多应用领域都充分地发挥了其性能特点,但也同样存在着一些缺点。由于其设计问题,BAR的20发弹匣容弹量有限是一个不利之处,它不可能像勃朗宁M1917A1和M1919A4.30口径弹带供弹机枪那样具有持续自动射击功能。

枪管不易拆卸及更换是另一个严重的缺陷,因为持续自动射击很快就会烧蚀枪管,而BAR的枪管仅能在军械库中完成拆卸与更换。为使BAR适应弹带供弹及可以更容易的更换枪管作了大量试验,但却需要对机匣作较大幅度的改进,因此不太现实。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为止,BAR实际上已有些过时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BAR在朝鲜战争中广泛应用,在那里它适度地发挥了其卓越的性能特点。20世纪50年代初期BAR又重新恢复了生产,共生产了6万支。那时数千支这种枪都是由皇家麦克比公司生产的,这些朝鲜战争时期的M1918A2枪与二战后期生产的BAR非常相似,都在枪管上安装有提把,因此改善了短距离的携行状况,但随之更增加了重量。

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射7.6251毫米NATO标准枪弹的M14自动步枪与M60通用机枪装备美军,作为包括BAR在内的一些武器退出现役。但是,一些库存的BAR在越南战争中使用,一些供应南越军队及其盟军。

性能数据

口径:12.7mm;

初速:893m/s;

表尺射程:1800m;

有效射程:1650m;

枪口动能:18300J;

理论射速:450~600发/分;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闭锁卡铁起落式;

供弹方式;可散弹链;

容弹量:110发;

全枪长:1653mm;

枪管长:1143mm;

膛线:8条,右旋,缠距381mm;

全枪质量:38.2kg;

枪管质量:12.7kg;

供弹具质量(含发弹,不含弹箱):14.1kg;

准星:片状;

照门:缺口式;

瞄准基线长:510mm;

配用弹种:M2式12.799mm枪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