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春暖花开时
16071000000075

第75章 碑

上柳湾村和下柳湾村是两个相邻的村子,两个村子的田山相互交错,村民们下田上山都经常碰面唠嗑儿。

但是,两个村却是分别由两条弯弯曲曲的黄泥巴路通向城里,上柳湾村的路是从南向北,而下柳湾村的路却是由东南向北的。

两个村出了两个大人物,上柳湾村出了个老A在A县当县委书记,下柳湾村出了个老B在B县当县委书记。

两个村的村民开口闭口就会谈起他们那在外当县委书记的老A或者老B,自豪之感露于脸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眼下搞新农村建设活动,如火如荼,上级决定搞村村通水泥公路,通过实地勘察和考核,上级决定立项,由交通部门下拨专项资金修水泥公路,标准是每公里拨款十八万元。

两个村都搞好了招投标,可是经过预算,两个村的公路都短缺资金三十几万元,而两个村都很穷,穷得没有一个村办企业,从哪里想办法能够补齐这个资金缺口呢?

两个村同时都想到了向在外工作的那些干部募捐,两个村的村委会领导更是想到了在外当县委书记的老A和老B。

上柳湾村的村委会领导——也就是村支书和村主任两个人到了A县,将村里要修水泥公路,资金短缺的情况向老A书记汇了报。老A书记听了,笑笑说,“这个问题我会想办法帮你们解决,你们先回去吧!”

不久,老A书记就捐献了二十万元钱,还让A县的水泥厂送给水泥五百吨。这样一来,上柳湾村加上收到其他在外工作的干部的捐款,修好公路还有资金剩余。

上柳湾村在村头的水泥公路旁立了一块高两米的大花岗石石碑,上面赫然用鲜红的隶书体镌刻着老A书记捐献的二十万元钱和五百吨水泥……

下柳湾村也如法炮制,由村委会领导——村支书和村主任到B县,找到了老B书记,向他汇报了村里要修水泥公路,资金短缺三十几万的情况。老B书记听了,也笑笑说,“修水泥公路是好事,是喜事,我一定尽力支持,你们先回去吧!”

不久,老B叫司机开着车送回一个红包,村领导打开数一数,才一万元钱。司机说,这是咱们老B书记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村里几个领导的脸一下就拉长了。村领导又问,“你们B县水泥厂不可以捐献几百吨水泥给我们吗?”司机说,“咱们老B书记说了,如今的企业日子很艰难,我们谁都不能随便去揩人家的油水的。”下柳湾村的领导听了,只好叹叹气,摇摇头。

好好歹歹,下柳湾村才七拼八凑,勉强凑足了修水泥公路的短缺资金,将水泥公路修通了。但是,下柳湾村没有立碑,因为他们觉得跟上柳湾村一比,简直就矮了一大截,根本就没有立碑的必要。此后,下柳湾村的村民闭口不谈他们的老B书记。

过了一段时间,从A县传来消息,说是老A书记因为巨额索贿受贿被判了死缓,A县的几家企业也是被老A书记吃倒了,水泥厂就是其中的一家。在A县,老A书记在老百姓中的口碑一直很差,有的人甚至恨得他咬牙切齿,现在老A书记一倒,A县的老百姓都拍手称快……

又过了一段时间,从B县传来消息,说是老B书记廉洁勤政,把一个B县搞得兴兴旺旺,红红火火,企业也都蓬蓬勃勃,欣欣向荣。上级组织部门来考察的时候,老B书记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很好,老百姓都说老B书记是一个人民的好父母官,老B书记于是荣升到市里当上了主管工业的副市长!

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是什么人竟然偷偷地将上柳湾村的那块大花岗石碑砸掉了,只剩下一堆碎石摊在水泥公路旁。此后,上柳湾村的村民谁也不会提起他们那个曾经当了A县县委书记的老A。

只有下柳湾村的村民,茶余饭后都会侃侃地谈起他们的老B书记,只要一谈起他们的老B书记,大家就都不禁感到由衷的自豪!大家伙都说,出了个老B书记这样的官,是他们下柳湾村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