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儿童成长枕边书
16071100000004

第4章 劝世桥

大别山区有条黑沙河,途经新集地城附近,有一座石头桥,是解放后修建的,官名“便民桥”。桥的前身也是一座石头桥,不过桥面很窄,且很破烂,叫“劝世桥”。所以,当地群众不改前称,仍称之为“劝世桥”。

相传某朝某代,河岸边住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穷汉,叫余三。地无一垅,身无分文,只有一间破草屋。春天,他准时到地主田百斗家坦克去打长工,赚个口粮度时光;冬天时,没了活儿,只好待在自己那间破草房里,眼望着门前的黑沙河发呆。三十多个春秋一晃而过,贫穷而单身,一生命运似乎注定了。只是日子太无聊了,忙惯了的手脚也无处可搁,总想找个事儿干干。

那天,他突然看见一个过河人,扒掉鞋袜,飞速跃过河床,溅起水花一路,脚板冻得通红。他机灵一动,便开始背人过河。从早上到晚上,只要有人要过河,他决不怠慢,而且从不要报酬。于是余三的美名远扬,家喻户晓。

一天,白雪铺地,日近黄昏时,冻得手脚麻木的余三,一眼瞥见一位头如蓬草,满脸污垢的老太婆盘跚过河。余三飞速跑过去,将老人背在肩上。

“我太脏了。”老太婆说。

“你脏,我也不干净呀。穷人哪讲究这个。”

“我是一个叫化子,你怎么也背?”

“贫富不分。”

“你不怕冷?”

“反正也冻惯了。”

“你要多少钱呢?”

“分文不取。”

老太婆感慨一声。过了河,在余三默然回身的时候,老太婆叫住了他:“慢着。我有一块东西,请代为保存;如果三天不来取,就归你了。”

原来是一埠土坷垃。余三接了,笑起来。穷人家,穷得连这种东西也值钱啊。蓦然,他觉出土坷垃的分量有点不同,他迅速回转身来,白雪苍茫一片,哪有老太婆的影子?他将土坷垃朝地下一摔,顿时那东西变成了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

“啊。”余三叹了一声。

他明白了,这是神仙赏给自己的,是对自己善举的报偿。余三脸上露出欣慰的笑……

他首先请人盖了一套漂亮的大四合院,然后购买了成百上千斗的良田。一时间,他挤垮了地主田百斗,成了附近首富。

有了无数的家产,自然也就娶上了绝色的媳妇,买了丫环伺候。

也就有了管家和长工。

每年,他把田地租出去,三七分成取息,请来账房先生管账目,请来管家替他收租收账,请来长工和短工替他干家务活儿。

一时间,穷得不名一文的余三成了“余大掌柜”“余大东家”,他常年住在深深庭院尽处,养尊处优;他发福了,肚子也挺起来,长袍马褂一身,出门多坐轿。

他整天忙于盘算他的收支预算,享受天伦之乐,同社会名流交往。而众多的老百姓则卑躬屈膝地向他交钱纳粮,喊他“余老爷”。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又是一年浓冬,又一场大雪铺天盖地而来。雪停时分,景色无限,被满炉炭火熏昨如梦如痴的余大掌柜,兴致乍起,迈步走出庭院。霎时,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眼底是一派旖旎风光。好多年没体验冬雪的寒冷了,好几年没有趟过眼前的黑沙河了。

他一优哉悠哉地背手漫步,一边陶醉于自己今日的发达,想着“三十年江东三十年河西”那句老话。

这时,他忽然瞥见冰雪笼罩的黑沙河,河边上有一个衣衫褴褛、光头赤脚的老头儿,正在过河。老头儿站在河的中间,哀声呼叫道:“冻杀老汉了!冻杀老汉了!哪位好心的人啊,快来背我过河吧。”

那令人心痛的呼叫,急切传来,唤醒了余三那尘封了多年的记忆。他急忙回身喊:“王烟屎!王烟屎!”

王烟屎是他的长工。喊了几声,未见答应,才知冬闲时王烟屎被辞退了。干脆自己脱脚吧。可是刚刚解开棉鞋扣,就有一股刀风刺进来,令他哆嗦了一下。太冷了!太冷了!他急忙又扣上。

“快救老汉啊!不然就跌进河里了。”

那呼声依然不绝于耳。余三心一横,捂起了耳朵,撒腿就往回跑,口里说:“老头儿,顾不上你了,还是靠你自己吧。”

就在此刻,背后传来一声牛也似的哀叹声。余三吃了一惊,回头一看,河里哪里有什么人影。余三“啊”了一声,骇得天旋地转,顿时倒地不省人事。

余三死后,其家人遵其遗嘱变卖田产,倾其所有在黑沙河上建造一座石桥,并名之为“劝世桥”,成为惩戒那些为富不仁者的教材。

“精读细品”

1.余三从见义勇为变成见死不救,其间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变化?是什么东西让他变得麻木不仁?

2.余三倾其所有修造的石桥,为什么名之为“劝世桥”?它向人们警示了什么?

3.想一想,助人为乐也分贵贱贫富吗?从余三的故事中,你是如何理解“为富不仁”这个成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