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儿童成长枕边书
16071100000006

第6章 妈妈的眼泪像河流

那年是大灾荒之后的一个难得的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田野上绿油油的庄稼荡漾着希望的绿涛。而在这之前,却是连年的干旱,庄稼在白花花的太阳下一片枯黄,收成寥寥无几,劳累一年的农民们除了流汗还流泪,野蒿和山猪菜都吃光了,米汤熬榆树叶是最好的午餐。

不幸的小弟就是在这个不该出世的年头出世了。小弟长到四五岁了,还不知奶水是甜的还是酸的,小弟一出世就与米汤结下了深缘。所以人长得大脑袋、小个子,说话像个小鸭公,活脱脱一个“小萝卜头”。也许是严重营养不济吧,小弟偏爱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那时,吃鸡蛋是不可能的,所以最能满足小弟食欲的是晚秋种下的最易生长的那种豌豆。

由于严重的干旱,农民们都忙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抗旱,对其它的作物一概听天由命。好在妈妈在自留地里种了一块豌豆,每天从十几里远的小河沟里挑水浇灌,豌豆才得以存活,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最缺粮的时候派上用场。

那真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年景,南风一吹,春雨就淅淅沥沥地飘洒下来,把生产队的豌豆园滋润得豆苗青青、丰收在望,把庄户人紫黑色的脸庞也滋润得红扑扑的,充满希望的喜色。为了防备有人偷豆,生产队派人日夜守护看。

可惜的是,由于上年没有留种,妈妈没能在自留地上种上豌豆。五岁的小弟每天都站在生产队的豌豆园里呆望良久,把手指塞进嘴里,任口水哗哗地淌下来。然后小弟找到妈妈,小鸭叫似地说:“妈妈,我要吃豆。”

看着小弟消瘦蜡黄的小脸蛋,妈妈的心要碎了。于是,妈妈便作了一件令她一生后悔的蠢事:偷摘生产队的豌豆。

为了实行自己的计划,妈妈在晚上哄小弟睡着之后,就笨拙地出发了,她知道有人看守,就蹲在豌豆园不远处的臭水沟里寻找机会。看青的人在豆园四周走来走去,直到天快亮时才坐下来打盹。一夜未合眼的妈妈便趁这个空档下了手。

可是,当妈妈刚把自己的两只衣袋装满,便撞上了来“换防”的人,于是妈妈倾刻间便成了人人皆知的“偷豆贼”。队长忍无可忍,天一亮就开批斗会,妈妈被押到台中央站着,腰弯得像龙虾。一些群众也气愤不已,那可是大灾之后全生产队二百来号人口的救命粮啊,于是纷纷站起来发言,痛斥妈妈是个“黑心贼”。无地自容的妈妈恨不能钻进老鼠洞。末了,妈妈还被扣除了一百多个工日的全部工分。

那年头,“贼”是非常丑恶的名声。妈妈妈妈偷豆不成赔进老本,无脸见人,每天干活都离大家远远的,低下头不与任何人说话。

分豌豆那天,盼望已久的妈妈提着布袋,低眉顺眼地跟人去了,却没有她希望的那样多。这年的豌豆是按人头和工分相结合来分配的,妈妈因为没有工分了,只分得人头数,数量很少很少,妈妈一言未发,默默无声地离开走了。

妈妈把豌豆拎回家,先给小弟煮了一碗。小弟像个小馋猪,一个不拉的全吃光了,末了伸出小手还要吃。妈妈的眼泪就下来了。

妈妈认定是她的过错,是她的过错铸成了这个本不该让小儿子挨饿的结局,这个过错难以原谅。晚上,大人们都到生产队的仓库里开会去了,妈妈没去,而是搂着小弟哭了一回又一回。妈妈在酝酿着自己的计划,这个“计划”令小弟长大后一提起就心碎:妈妈想用死来省下豌豆留给小弟……

哭过了,妈妈就把白天分得的豌豆分成七份,家里的人每人一份,用小袋子分别包好。妈妈把两份绑在一起,对弟说:

“乖,明日告诉你爹,妈妈和乖的豆在一起,都给乖吃。记住没?”

“嗯。”小弟说。

妈妈把小弟抱起来,眼泪又吧嗒吧嗒地掉下来,哽咽地说:“乖,有妈妈的一份,你就够吃了,就能熬到秋后。今年年景好,秋后红薯接上了,就又有吃的了,就饿不死乖。”

妈妈清清嗓子,又叮咛说:“乖,过了年,你就六岁了。六岁的孩子就能自各儿顾自各儿了。你哥你姐六岁就放牛。你过了年也放牛。”

小弟没有反应,小弟含着妈妈干瘪的奶头,不知不觉睡着了。妈妈又哭,在小弟的小脸蛋上亲了又亲,把浑浑的泪水滴在小弟的脸上。

妈妈把小弟放在床上,用被子盖好,说:“我的乖,往后靠你自各儿了。妈妈不想死,可妈妈没脸活。妈妈活着还不如死。”说完了,妈妈边流泪边往厢房里走。厢房里已挂好了绳子。

刚把绳子挂在脖子上,妈妈又松了手,又回到小弟睡的房里去了,妈妈还是舍不得小弟。妈妈亲小弟的脸,说:“乖,往后要听爹的话……”哽咽得再也说不下去了。

那一刻,妈妈的眼泪就真像小河一样淌着……

“精读细品”

1.妈妈为什么要去偷豌豆,怎么看待妈妈的偷豆行为?

2.为了省下豌豆给年幼的小儿子吃,妈妈采取了什么样的极端行为。读到这个情节,你有什么感想?

3.妈妈在离开人世的那个晚上,为什么一再地犹豫,她的眼泪为什么会像河流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