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平菇
16078200000056

第56章 塑料袋栽培平菇有哪些栽培形式?

(1)菌墙双、单面出菇。

第一,菌墙双面出菇。将生理成熟菌袋的两头按大棚的横向一袋紧挨一袋地排成行,在行的一头留有1~1.2米宽作为通道,在行与行之间留有50~60厘米宽作为管理采收的通道。菌墙一般可堆8~9袋高,不超过1米。解开菌袋的一头或两头扎口,进行出菇的水分管理。

第二,菌墙单面出菇。为了防止双端出菇导致菇盖偏小,可选用单面出菇法。堆菌墙时可以解开一端袋口,注意上下层袋口反相排放,以便菌盖充分展开(如图18)。

图18菌墙单双面出菇示意图1.单面出菇2.双面出菇

一般采收2~3潮菇后再将外面的塑料袋脱去,用埋土法或涂泥法使出过菇的菌筒继续出菇。管得好可能再出2~3潮菇,生物学效率可高达200%左右。

菇蕾形成后,在管理上要做到避浇大水(尽量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85%~95%),避风吹(特别是干热风或干冷风),避太阳直接照射。子实体形成菌盖后可以增加在子实体上喷雾状水的次数。在适宜的条件下,平菇从原基长成子实体需7~10天。当平菇边缘内卷,尚未大量弹射孢子时就应及时采收。其方法可用手摘,也可用刀削,要根据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

(2)斜立式袋栽。在塑料大棚内做好3条畦,中间为宽畦3米,两边为窄畦各1.1米,畦深20厘米,在畦与畦之间筑有宽30~40厘米的小埂。在畦面上拉上若干条铁丝与畦并行,每条铁丝间距30厘米,以作菌袋的依靠。尔后将生理已成熟的平菇菌袋用刀片在筒壁上按梅花形排列划出“十”字形口7~8个,一般纵向长2厘米,横向宽1厘米,置于菌筒的靠架上,使之与地面呈70°~80°角。划口排袋后就要注意干湿刺激,温差刺激,促使子实体的形成。在水分管理上和墙式栽培一样提高地面和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当子实体菌盖展开后,可逐步增加向子实体喷雾状水的次数。

管理上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喷水、采收等管理工作,放在气温低的早晚进行,白天关好大棚两头的小门,到中午温度最高时将两头门打开,形成空气的对流,使温度迅速降低下来,然后再关上。降温措施加上高温品种,可以做到高温季节平菇供应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