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茶道
16080000000030

第30章 茶与圣(4)

蓦地,风向改变,浊浪泼船,于是逆水行舟,舟人也忙碌起来,他就离开原处,进入舱内。

一宿无话,次日凌晨,因水道逐渐转狭,波势逆折,航行困难,陆羽就辞别船家,登上堤岸。他骑着白驴,后面牵随驮负着行李书籍的犁牛,又开始旅程。经过许多乡村丘陵、平坦的大道、崎岖的小径,再向隋县北端迸发。沿途攀越山岗,危坡险坳,风景优美,也无心观赏。但每逢路旁山边,叠石重重的茶树丛生之处,他必然不由自主地跨下坐骑,一边让驴牛自去吃草,一边凝神欣赏,甚至采了几片茶叶,以鼻嗅了又嗅,在手中检查一番之后,放入嘴里咀嚼,以辨其味,似乎心有所悟,好像诗人偶得佳句那样,因喜极而摇动着头,怡然自乐。此外,陆羽对泉水潺潺的流声,也必侧耳静听,似乎他闻声而知水性的优劣。若遇泉水洌清,就赶前掬饮,饮了又饮,以辨水质是否宜于煮茶。倘有好茶水,他就取出茶具,叠石为炉,以枯木桠枝为燃料,当场煮茶,慢慢品饮之后,即将所体会的经验,详细记录下来。他不惜耽搁时间,然后继续赶路,日行旅程,暮投寺观借宿。如此这般,已过多日,他才踏人义阳郡治的地界(东晋曰平阳,隋代改称义阳,即今信阳市,为河南省南方门户。)

义阳是唐代北方著名的产茶区,茶园面积广阔,一望无际。其西南部地势险高,丘陵重叠。晴燥季节,有迷漫的浓雾密布,足以调剂茶叶的生长。所以此处的产品含有积聚不散的香气以及清醇可口的味道,为当世所推祟。

由于山峦纵横,岩崖重叠,则山山有溪,岩岩有潭,大泉滚滚不绝,波涛飞扬;小泉潺潺而流,涓滴清冷。水色澄洌如晶,论其水质,无一不是煮茶的妙品。

义阳郡区幅员广大,地形高峻,群山密布。溪潭罗列。陆羽在此地流连了一段时期,他的足迹遍历车云、集云、天云、云雾、雷震诸山,以及黑龙、白龙等名潭。他采集茶种标本,分析类别,精心研究其叶瓣的厚薄、大小、色泽、成分,以及品饮潭泉溪水,也辨其重量和性质的浓淡等等,都加以详细记录,以便日后著书立说。

要采寻群山诸水,其所在地皆分散各区,方向不同,距离亦异,且远近悬殊,陆羽不可能在一日之内,遍历其境。因此,时间太晚,不及找寻宿处,他就选择石壁凹处安排露天过夜,或在山林静地搭起布幕,防御风雨,以便夜间安睡。每当夜宿荒山野林,他必然先将驴牛牵到身边近处,既可作伴,又可护身,因畜牲警觉性强,倘遇外界毒蛇恶兽侵袭,他们会预先发出叫声示警,使他可及时惊醒而预作躲避。饥食干粮,渴饮茶水,此二物就地可取,随手可得,甚为方便。他对这种生活,不觉其苦,反而引以为乐。

有些危山险谷,蛇兽山魈出没无常,人足迹不到,陆羽敢冒险深入。据土人告:“黑龙白龙二潭附近,每逢天气闷热,或淫雨滂沱之时,常有龙形出现,鳞甲焕然,双角对峙,蜿蜒摇摆首尾,状甚狰狞,惟有薄云护体,不见全身……”陆羽不信,潜往探视,静待良久,一无所有,嗒然而返。

陆羽在义阳逗留了多日,与当地村叟乡里讨论茶事,关于种采、制作、贮藏、烹煮茶叶的方法、水质、茶具的选用,以及茶树生长情况等,他都将资料写入“茶记”。他又亲自煮茶请饮,博得对方的好评。

陆羽在这里收藏甚多,心中非常高兴,认为不虚此行。

告别义阳,他又开始新的旅程,转道向襄阳进发。昼行夜宿,数天后,到达了目的地襄阳界。

襄阳是湖北省的名郡,在其西北三十里的隆中是三国时代大政治家及大军事家诸葛亮(字孔明)隐居时苦读躬耕的地方。由于陆羽对诸葛亮的为人非常仰慕,他定要亲历其境,观赏这个古迹。

陆羽跨驴牵牛,向隆中前进。经过老龙堤、贾家洲、广德寺等处,转南再走一段路程,便可到达。沿途禾田茶圃,一望无际,河道畅通,纵目可见,风景甚为优美,他在此驻驴欣赏了一会。

隆中地形如剪,两旁双溪分流,由南向北,在山口会合,而隆中就在右旁溪流的山腰上。

陆羽进入山谷,发觉山不甚高而形态秀雅,溪不甚深而流水清澄;登临之后,见到地不很广而四周平坦,林不很大而松柏茂盛,好一个幽栖之地也。

从山右经过了陡坡,再穿越了一条羊肠小径,即见“古隆中”石牌坊。在这一片隆中卧龙岗上,有自晋以来的建筑物:三顾堂、孔明会客及抱膝休息的茅屋亭和武侯祠。武侯祠内有孟获所制的铜鼓。附近是匾题《卧龙深处》的野云庵(相传是孔明的寝室)、躬耕田、六角井、半月溪、梁父岩,岩内的石桌石椅,小桥以及刘、关、张三结义当年栓马的古柏等等遗址和遗物,都能使陆羽流连瞻仰,徘徊不忍离去。

陆羽在襄阳另外的茶区略作实地考察,做了记录之后,就开始折道,走上向南漳的旅程,沿途并不耽搁,直趋保康,经越兴山,辗转到达秭归。一路之上逢山采茶,逢泉品水,因为山山有好茶,泉泉有好水;而逢茶人则共谈茶事,且互相交换经验,独自抄写记录。朝赶旅程而餐风饮露,暮投寺观,或架搭帐幕于山林荒地之间,暂宿过夜。

在秭归,陆羽访问了王嫱(即昭君)故里,同时他因王嫱而联想到西施。

西施王嫱古之美女也,一为复国,委身夫差——敌国之君;一为安国,出塞和番。若论她们的功绩,都是永垂千秋万世而不朽的。

杜甫咏明妃(即王嫱王昭君)的诗写道:

“群山万谷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书园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怒恨曲中论。”

王维的《西施咏》如下: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知稀。邀人传香粉,不知着罗衣。

君能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容安可希。”

离江五里许,有一香溪,源—出昭君村,水色如黛,其味清美,终属“水晶”,陆羽在此煮茶品饮,果然名不虚传,确属好水。

陆羽又访问屈原故里的古迹,战国时代楚大夫屈原也是秭归县人,既被流放,突然暂归,其姐亦来,后人遂名其地曰秭归,因姊与秭二字同音之故。接着陆羽到宋玉的故宅探访;宅在秭归县东,屋址尚存,旁有石刻“宋玉宅”三字。宋玉是屈原的弟子,为楚大夫,悲其师被放逐,作《九辩》述其忠,又作《神女》《高唐》等赋,皆寓言托与之作。

陆羽在屈原和宋玉故里都凭吊一番,然后离开秭归,继续旅程,出巫峰门,过天庆观,暂留须臾,参观天宝元年石碑。碑载明皇梦老子事,为巴东太守刘所立,字颇清逸。三日后,陆羽暮抵巴东县,此处地势高峻,江山雄丽,胜于秭归。次日,他精神抖擞,一鼓作气地攀登巴山,登临极顶,纵目四望,但见天下幽谷绝境,群山环抱,层叠不穷,古木森然,白云飘浮于树梢,真奇观也。

当时的季节在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清明之前,正是采摘清明茶叶的好季节。陆羽在这里试煮“真香茗”,果然色香味俱属上乘,确是不同凡响。他边饮边赞,赞不绝口,其乐无穷。此处真茗茶树达五、六丈,其干之粗也有达到二人合抱者,傲然屹立于叠壁乱崖之间。如此庞然大物,村民只能攀上树枝,采摘茶叶,有时毅然不顾损害茶树,动用利斧,把生长着茶叶的枝条连枝带叶一齐斩了下来,这种暴殄天物,糟蹋佳木的行为,使陆羽看了觉得非常心痛,欲哭无泪,只好连连皱眉摇头,叹息不已。

当然陆羽很想把这种名贵佳木的茶籽,移植于平地的茶圃,使茶农们采摘方便,可是他们不会依照陆羽的话去做,因为在这个地区,到处都有茶树,品质也好,另有许多僻地的茶树终年无人去采,让它生长下去,自生自灭,而且当地的茶价也不太贵,谁肯多此一举,去干劳力多而收益少,采籽移植的傻事呢?所以他只得自己采摘了若干,又收集茶叶和标本,并将所见、所闻以及所思的事情和感想,一一记录下来,以防遗忘。

不久之后,陆羽又起程前进,二日后抵巫山。

巫山是四川峡中的壮县,此处有巫山十二峰,而所能望见者不过其中的七八峰而已。若论其山形之纤丽奇峭,峰峦之高矗云霄,山脚直插长江的边岸作为衬托,则天下名山虽多,有此奇景者可谓绝无仅有。

当然,陆羽在巫山县逗留时期内,决不会放过考察茶事和收集标本的机会。当地茶树与巴东的茶树相似,几乎株株都是参天古木,或分散于群岩峭壁,或集中于高岭峻坡,树干既高且粗,远望犹如条条青龙争胜苍穹。他观赏良久,不忍离去,心里恨不得带一株回去,移植于竟陵本乡。

陆羽又谒访巫山附近的凝真观和妙用真人祠,即世俗所谓“巫山神女”,也是宋玉“神女赋”里所指的神女。祠对着巫山,相传为仙真所寄托之处,峰上常有白云飘浮,终日不散,飞鸟数百飞往空际,送迎客舟,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止。”因此其峰称为“神女峰”,确为巫山群峰中最美丽奇妙的。

瞿塘峡水势逆折,航行艰苦之极,陆羽发觉蜀道危险难行,真可谓难于上青天,也不禁雄心顿挫。他本想勇往直前,遍历彭、绵、蜀、邛、雅、泸、眉诸州,搜寻茶种水源,只是蜀道难行,水途艰险万分,更兼携带驴牛不便航行,所以他踌躇不进,且思忖了数日之后,方才最后决定中止前进。目前他虽已踏入蜀地的边境,却限于天然的环境,未能深入腹地,心中不无耿耿。

蜀水如此险恶,江心又多杂乱无章的明礁和暗礁,阻碍流水,使波涛汹涌激流,除了拉纤驶船之外,舟人稍不小心,往往失手把船只撞没。人命货物损失不计其数。历代官府和客商也曾多次整治水利,但都被明阻暗扰,以致工程难奏全功,原因是当地有许多坏人贪图利益,希望行舟撞毁覆没,以便他们抢取败舟的木板和货物,所以千方百计去破坏水利工程的进行。

当然,在唐朝的陆羽时代,政治腐败,官府或有治理水利之心,却无此能力。所以水路交通,没有像现在那样,可用轮船,那时惟一的交通工具便是木船。因此,陆羽当年受阻于巫山,亦非奇怪的事。

言归正传,陆羽收拾行装书箱茶种标本等,乘舟循着长江的激流,顺水航行。顺水易航逆水难,舟人也乐于载运驴牛于船尾后舱,乘客们则在中、前舱住宿。

顺水流舟,快逾骏马驰骋,顷刻过白驹峡,未几,到新滩,多石礁,水势尤急,行船随波逐流而下,去势如飞,不久,见黄牛峡。此处是危险水道,巨石群聚,数至不可胜计,状如剑戟齿牙,阻于江侧,令舟人骇怕失色。古谚云:“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但这都是描述逆水行舟,若顺水行舟,则情况就不同了。可是,即使顺水行舟,船家也要十分谨慎,如不小心,也有危险。

这时天气渐暗,舟人在此停泊,适有村女前来卖茶售菜。可惜茶如草叶,又连着枝条,味苦难饮,当然是采摘无方,制作不良之故。陆羽谆谆教导,告知采、制、煮三种方法,茶女欣然受教,作礼道谢而去。

次日,船到扇子峡,这里群山环,抱,状如扇子,故有此名。于是陆羽弃舟登陆,攀登暇蟆,由其背深入,喜得佳泉好水,此为《水品》所载的第四泉是也。

陆羽欣喜万分,随即在此驻步,品水煮茶,享受好水烹煮“真香茗”的美味,细细晶饮,以解口渴。

接着陆羽过黄陵庙,探访近处的良泉。旅途再进,抵夷味(宜昌)附近的下牢天,隔江望见无数山峰,有独起挺拔的山,有崩欲压或危欲坠的峦,有横裂直折的嶂,奇形怪状,不胜细述。重山之西为下牢溪,昔人有诗云:“入峡山渐曲,江转山更多。”即咏此处。在其附近有一个大洞,面积甚广,人内有穴可通路,但险暗潮湿,峻险令人生畏。洞前有溪潭,石壁十余丈,瀑布倒泻,犹似溅珠飞玉,水声震耳欲聋,但用其水以煮茶,茶味堪称佳妙。另一穴后有壁,钟乳因年久而垂地若柱,触之冷渗指骨。

陆羽在下牢地区,除了与乡村父老,品茶论茶之外,别的也无可流连,于是继续行程。由于他归心如箭,沿途也不耽搁,逢郡过郡,逢县过县,急赶急行,数日后直达竟陵。

流徙江南结庐苕溪

陆羽回到故地,但见蛛丝满室,尘埃遍地,四周墙垣因风雨侵蚀,破败不堪。前雇小童早已为家人领回,他也不以为意,但最要紧的,就是他有一腔热情,先要拜访崔公国辅,报告自己此次万里回来,对茶事收获极为丰富的事情。

他风尘仆仆,脸也不洗,即刻出门,不料忽然有人推门入内,一看乃是邻叟,即过去常喜欢陆羽所煮之茶者。

原来此公今日见到陆羽远道归来,心中欢喜,以为此后又有好茶可饮,所以陆羽的前脚踏进家门不久他的后脚也就接踵而至,一边向主人问候:“别来无恙乎?”一边报告崔公业已逝世的消息,这使陆羽如闻晴天霹雳,不由浑身发冷,颓坐于尘椅上,埋头放声痛哭。

经过邻叟一番解劝,陆羽随即止哭,却继续饮泣,暗嗟世事幻变,人生无常,曾几何时,失一知己,其内心之悲伤,可想而知。人死不能复生,死者已矣,但生者亦无可奈何,只得罢了。次日,他准备香茶,亲赴崔公安息的坟前,但见墓木未拱,而蔓草几生,遂屈膝跪拜,暗暗祷告几声,吊祭一番。他回忆前情,忧思万缕,又禁不住悲从中来,泪流盈面了。

接着陆羽又到龙盖寺去拜访积公和师兄们,同时敬奉一小包“真香茗”给师父品饮,这名茶本来是他准备赠给崔公的。

陆羽想到旧居破残,不可复修,于是他移居于县东“晴滩驿”的东岗村,位于花严二湖之间,近处又有松竹花石的美景,也可称为幽栖。他自号东岗子,开始整理前所采集的名茶标本,泉水样品,以及茶事记录,一切井井有条,不厌其烦,且准备长时期在此作隐居之计。

那时候,陆羽的名气已很响亮。在民间,在文人雅士的范围中,以及士大夫的场合里,谈到陆羽的品格、文学、诗歌、茶道及诙谐,无不交口称赞,尤其是在茶叶界不论茶农、采茶女、造茶工人、茶博士、茶商、茶贩以及茶具制作直接与间接的从业人员,因陆羽提倡茶道所产生的效果,使他们产品改进,生意兴隆,所以对陆羽格外尊敬,推崇备至,更兼他为人滑稽诙谐,和蔼可亲,又肯助人,于是成为人们所欢迎和爱戴的对象。

当时朝廷方面也已知道陆羽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于是皇帝派了钦差,长途跋涉,寻到陆羽的山居,宣读圣旨,诏拜他为太于文学,徙太常寺太祝。

唐时置太子文学(官名),掌校典籍,侍奉太子诸王文章。太常寺为九卿之一,掌宗礼义,太祝属太常卿,掌六祝之辞,以祈福祥,(即读祝官)。

这两个官职崇峻清高,为当时许多文学之士所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官位,但陆羽生性犹如野鹤闲云,懒散已惯,决定不接受朝廷的诏徵。过去,他也曾做过小官,责任很轻,但他已嫌麻烦,宁愿辞职回家,现在官位高,责任大,他当然更不愿去干。于是就恳请钦差大人回朝时,向皇上奏复,草民不能应征,拜托婉言恳辞。

等到钦差离去,陆羽心境轻松,连忙自己煮茶品饮,自言自语道:“假如我应征就官,要想自烹好茶细细品饮,只怕很难做到了。”

当时有人传说:“诏拜太子文学”是由李齐物所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