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奥秘世界知识文库)中外帝王
16087400000041

第41章 明成祖朱棣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在位22年,肃清旧党,巩固皇权;恢复生产,发展文化;交好邻国,加强交浇;五征大漠,促进民族融合。后设立东厂、锦农,埋下明亡祸根。第五次亲征漠北返师途中病死,终年65岁,死后葬于长陵(今北京昌平十三陵)。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后改为威祖,史称永乐皇帝。

明成祖生母之谜

明成祖的生母是谁,一直存在着争议,至今学术界未有定论。朱棣出生之时,正值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际。朱棣夺位以后,关于他的生母是谁的问题突然敏感起来。自永乐时期以来,各种官方史书和野史上都对成祖生母问题有所记载和猜测。成祖生母问题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对于实行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的明朝来说,这关系到嫡庶问题,并进而关系到帝位的合法性问题。

总起来看,关于成祖生母问题的说法主要有三种:

马皇后说。明成祖朱棣自称是孝慈高皇后(即马皇后)所生。马皇后,凤阳宿县(今安徽宿县)人,濠州红巾军郭子兴养女。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兴将其许配给部将朱元璋。当年朱元璋受到了郭子兴的猜忌,马氏多次从中调解周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册封她为皇后,对她十分信赖,多次听从她的意见宽免大臣过错,因此有人将她与历史上的贤后唐代长孙皇后相提并论。

《太祖实录》和《太宗实录》都说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后来的史籍如《明史》等正史多因循这种说法。

但是除朱棣外,马皇后亲生皇子都有谁,又有着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认为马皇后生懿文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周王。朱棣在夺取皇位后,马上让人编了一部叫《奉天靖难记》的书,为自己篡夺皇位辩解。该书开卷就标榜自己是马皇后的嫡子:“今上皇帝(指成祖朱棣),太祖高皇帝第四子。母孝慈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太子,次秦王,次晋王,次今上皇帝,次周王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马皇后只亲生燕王和周王,懿文太子、秦王、晋王都不是马皇后亲生。其实仔细推敲起来就会发现,《太祖实录》为成祖朱棣所修(成祖为了抹杀自己即位前的真实事实,曾两次改修《太祖实录》,删减篡改之处甚多),其中自然也有粉饰的成分。

另外还有人认为马皇后根本就没有皇子,这几个都不是她亲生的,只不过是抱过来抚养成人而已。

妃子说。成祖为马皇后所生的说法到了明中后期就受到了质疑,而妃子说浮出水面。有人认为这个妃是高丽人,也有人称她是元顺帝的妃子,抑或是高丽人而成了元顺帝妃子,不得而知。

这种说法的直接证据是《太常寺志》。太常寺是明朝管理祭祀礼乐的机构,皇家宗庙的祭祀就由其负责。《太常寺志》对孝陵(即太祖朱元璋的陵寝)神位的记载如下:

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

太常寺是皇家机构,这样严肃的问题不应该胡乱记载,可惜这本书没有流传下来。明代文人对这种资料将信将疑,但还是觉得有合理的地方,万历时期的文人何乔远就持这种观点:“臣于南京见《太常寺志》,云帝(明成祖)为妃所生,而玉牒则为高后第四子。玉牒出当日,史臣所纂,既无可疑。南(京)太常职掌相沿,又未知其据。臣谨备载之,以俟后人博考。”

明末清初的钱谦益和李清见到这样的记载也无法判断孰是孰非。钱谦益当时是南明弘光朝的礼:部尚书,李清曾任大理寺左丞,二人利用职务之便,于弘光元年元旦利用祭祀孝陵的时机,悄然打开孝陵寝殿,“入视果然,乃信”。

还有一个证据。朱棣在即位之后,在南京天禧寺的旧址上翻盖新寺,取名大报恩寺,是为了报答马皇后的养育之恩。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寺中正殿的大门经常紧闭,外人无法看见里面的情况,有传闻里面供奉的其实是成祖的生母。

还有的学者考证当年明惠帝之所以先削周王,是因为周王与朱棣是同母所生,故削周王而去燕王羽翼。周王与朱棣的母亲不是马皇后。

社会上更加流行的却是另外一种说法,即成祖生母是蒙古人洪吉喇氏。洪吉喇氏是元顺帝的第三福晋,是太师洪吉喇特托克托的女儿。元顺帝败,朱元璋人大都(今北京)见洪吉喇氏貌美,就留在身边。然而她入明宫时就已经怀孕,所生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所以朱棣即元顺帝的遗腹子。其实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徐达攻陷大都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而朱棣生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两者相差达8年之久。这种情况可能由于朱元璋刑罚过严、朱棣杀戮过重,从而导致民情激愤,因而编造谣言以发泄胸中的不满情绪,以至于以讹传讹。

还有其他一些说法,比如说成祖是达妃所生,或元主妃不是洪吉喇氏而是翁氏等等,但都影响不大。实际上,争论的焦点是成祖到底是嫡出还是庶出。以上看法都可以归纳到这个问题上来。朱棣非马皇后亲生而生母为妃的说法,经过明史专家李晋华、吴晗等人的精细考证,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在这里,可以提供一条可以佐证成祖庶出说的史料。成祖即位以后,禁止一切有关其夺位的史料,但他左右不了国外的史籍,而这条史料恰恰出自邻国朝鲜,其真实性是可以信赖的。洪武二十二年,朝鲜使臣权近一行曾在北平拜谒燕王,权氏著有《奉使录》记其事,其中有诗题云:

到燕台驿,进见燕府。先诣典仪所。所官人启,以是日先太后忌日,不受礼。命奉嗣叶鸿伴接到馆。七月十五日也。

此处“先太后”当是从汉制之称诸侯王母,显然指燕王自己的生母。诗题中明言太后忌日在七月十五日,而高皇后马氏的忌日在八月初十,显然不合。洪武二十二年,还不存在嫡庶之差别问题,故燕王即使对外国人也不遮掩其真实生母身份。所以,成祖非马氏所出无可怀疑。那么,朱棣为何一再强调自己是嫡出呢?这是因为明朝的皇位继承制为嫡长子继承制,只有嫡子继承皇位才是深孚人心的,否则会危及皇权的稳定。特别是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将明惠帝赶下台后取而代之,更恐难以服众。他担心后人说他篡权,所以才干方百计强调自己嫡出的身份。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伎俩,是不足为怪的。

明成祖残杀宫女之谜

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很有作为,但他又是一位性格固执、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杀人如麻的皇帝。永乐末年,他大肆屠杀宫女、宦官,在这次大惨案中,被杀的宫女有近三千人之多,为明代后宫最大的一次惨案。如此滥杀宫女,许多人不明白明成祖此举的用意何在。

其实,成祖杀戮宫女之事早在永乐年中期就曾发生过。事情还得从恭献妃权氏说起。永乐初年,国家逐渐恢复强大。朱棣追求享乐主义,后宫美女渐多。永乐五年(1407年),皇后徐氏病死,从此一直没有再立后,王贵妃和贤妃权氏是他最宠爱的妃子。权氏是一位选自朝鲜的美女,天姿国色,聪明过人,能歌善舞,尤其是善吹玉箫,成祖十分怜爱她。永乐八年(1410年),成祖率大军出征,特地带权贤妃作为随侍嫔妃宫女,随军出塞。没有料到,这位独得天宠的妃子,在大军凯旋回宫时,死于临城,葬在峄县。成祖伤心欲绝。

宫中两名姓吕的朝鲜宫人与宦官相好之事恰好此时发生。本来,历代宫中都有宫女与宦官结为假夫妻,明代也有这种现象,宫中称之为“对食”,也称某宫女为某宦官的“菜户”。因为宫中有很多的宫女嫔妃,皇帝又不能一一宠爱,宦官虽然不能行夫妻之事,但毕竟还是男性,宫女与之结为“对食”,很多是出于生活上互相照顾和心理上寻求安慰的需要。明朝后期的皇帝对此类事,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明熹宗甚至还亲自将宦官与宫女结为对食。大约在明成祖时,宫中还较少见这类事,而成祖丧失宠妃,心情不佳之时恰恰发生两个姓吕的朝鲜女子与宦官相好,竟酿成宫内惨祸。

起初,吕氏是朝鲜商贾的女儿,史载中称“贾吕”,见到本国先期入宫的宫人吕氏,因为都是朝鲜人,又是同姓,贾吕想与吕氏交往。谁料,吕氏对贾吕的为人很是不屑,拒绝与她结好。贾吕一直心存不满。不久,成祖贤妃权氏死于北征凯旋回师途中,吕氏曾随军侍候过贤妃,于是贾吕诬告贤妃是被吕氏在茶里下了毒药而死的,明成祖朱棣正在悲伤难过之时,闻后大怒,没有细查,诛杀吕氏及有关的数百宫女、宦官。永乐十八年(1420年),成祖独得天宠、准备立为皇后的王贵妃也死去,成祖再一次经历丧失宠妃的伤痛。贾吕与宫人鱼氏私下与小宦结好之事又在此时发生了。成祖甚为恼火,雷霆大发。贾吕和鱼氏惧祸,便上吊自杀。成祖竟以此为由,亲自刑审贾吕侍婢,不料却查出这一班宫女要谋杀皇帝的口供。朱棣极为恼怒,亲自下手对宫女们动用酷刑,其中受株连被诛杀的宫女近两千八百名。而且成祖每次亲临施刑,有宫人临刑时当面斥骂成祖:“你自己年老阳衰,宫人与小宦官相好,有什么罪过!”朱棣让画工画了一张贾吕与小宦官相抱的图,羞辱宫人,同时更加大肆屠杀。据《李朝实录》记载,当宫中宫人被惨杀之时,适有宫殿被雷电击震,宫中的人都很高兴,以为朱棣会因害怕报应而停止杀人,可是朱棣依旧如故,丝毫“不以为戒,恣行诛戮,无异平日”。

有的学者认为,明成祖如此残杀宫人,可能因他晚年所患疾病所致,据说:“明成祖晚年患疾病,容易发怒,且难以控制,甚至歇斯底里,他本人残忍好杀,又添上晚年的疾病,就更加狂暴异常。”至于他患了什么病,官修《明史》及《实录》只说他晚年容易发怒,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发病的诱因是什么,历史上已找不到相关的记载了。两次屠杀事件,被诛的宫女及宦官达三千人之多,明成祖为何让她们屈死冤魂,疑案难解,终将成为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