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粉香情浓三尺戏台
16087900000025

第25章 附录5:每一个足音里,都有他的回眸

那些飘渺的记忆,依稀仿佛间,总是在脑海中萦绕回旋,挥之不去。听,远处传来轻轻的声响,那可是他远途跋涉而来的足音?

是的,他来了;是的,他曾来过。这里,那里,无论是青砖古阁,还是粉墙黛瓦,每一个足音里,都有他的回眸,情深款款。

1. 北京李铁拐斜街45号:儿时 东躲西藏

梅兰芳在宣武区李铁拐斜街101号(今铁树斜街101号)东厢房内出生,这是他祖父梅巧玲的宅院。梅兰芳在此住到7岁,之后这座宅院变卖,梅家搬到离此不远的百顺胡同居住。

梅兰芳的外祖父杨隆寿也住在李铁拐斜街。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梅兰芳家虽然已搬到了百顺胡同,但因为房子浅窄,不易躲藏,只能在外祖父的府中暂居。那时,外国兵一来搜捕,他们一家人就赶紧钻入外公家一间放杂物的小黑屋里躲起来,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2.北京百顺胡同:学戏 师傅拒教

1900 年,梅兰芳家搬入百顺胡同,邻居是杨小楼和徐宝芬,在这里他开始上私塾读书。开始学戏后,请来教戏的是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朱小霞先教他唱《二进宫》,谁想四句极普通的老腔,他却总不能上口。先生见他进步太慢,认为这孩子没有希望,就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说罢竟拂袖而去,再也不来教了。

梅兰芳成名后,有一次爷俩又见面了。朱先生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梅兰芳笑着说:“您快别说了,我受您的益处太大了,要不挨您这顿骂,我还不懂得发奋苦学呢!”

3.北京珠市口北芦草园9号:赠宅 梅党情谊

1907年,梅兰芳全家迁到珠市口东的北芦草园胡同9号。此时,梅家的经济正处于窘迫时期,该处也是最简陋的一处。据说,这所住宅,是由冯耿光出资为其所购。

4.北京鞭子巷头条:新婚 鸾和之喜

1909年,梅兰芳随家人搬到鞭子巷头条(后更名为锦绣头条),并在这里与王明华成婚。一年后儿子大永也在这里出生。

5.北京鞭子巷三条:伤情 儿女双亡

1912年,又搬到鞭子巷三条(锦绣三条)26号一座四合院。1915和1916年,儿子大永、女儿五十相继在此宅中病夭,梅兰芳、王明华夫妇大为伤感,决定另觅新居。

6.北京青云胡同29号:奋起 大师轨迹

1916年,梅兰芳在青云胡同典了一处由两个四合院打通的宅子,有30多间房。这处住宅,曾见证了梅兰芳事业上的发展和转折。

7.北京东城无量大人胡同5号:社交 人文荟萃

1920年,梅兰芳购置了东城无量大人胡同5号(现为红星胡同11号院,已拆)一处带假山花园的大院。抗战前,这里一直是梅兰芳居住的宅第,也是京城人文荟萃的地方,被称为“缀玉轩”。

在这个院子里,他和齐如山、杨小楼合作编演了京剧《霸王别姬》。他还经常在此招待国际友人,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夫人、印度诗人泰戈尔等都曾是他的座上宾。

抗战开始后,梅家迁居上海,后居香港。1941年,梅兰芳回到内地,由于没有演出,缺乏收入来源,两年后他把无量大人胡同5号的寓所卖掉,以维持生计。

关于此处住址,有无量大人胡同5号和无量大人胡同24号(现为红星胡同61号,即中国摄影家协会所在地)两种不同的说法。

8.上海马斯南路121号:抗倭 息影舞台

上海的梅兰芳故居位于马斯南路121号(今思南路87号),1932年梅兰芳从北京迁居上海后就住在这里,一直住到1938年,1942年从香港回来后继续在此居住,直到抗战胜利后回到北京。这里是一栋四层西班牙式花园洋房,被称为“梅华诗屋”。

在思南路居住期间,梅兰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戏,来激励国人的抗日热情。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罢歌罢舞,息影舞台。太平洋战争爆发,他从此杜门谢客,深居简出,多次想尽办法拒绝日本当局及其在中国所成立政权的邀请。

9.香港干德道8号:抵敌 蓄须明志

香港的梅兰芳故居位于干德道8号,梅兰芳为躲避日本人的邀请,于1938年从上海移居香港,并在这里蓄须明志。香港沦陷后,又于1942年回到上海。

10.北京护国寺街9号:晚年 撰书追忆

如今对外开放的梅兰芳纪念馆在护国寺街9号。1951年,梅兰芳迁入这座幽静舒适的宅院,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10年。

追思艺术生涯,整理、保存自己的艺术成果和心得,是他晚年的主要工作。他请好友许姬传执笔,撰写了《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

11.北京西旧帘子胡同29号:闲逸 收藏文物

1954年梅兰芳买下西旧帘子胡同29号的一座大四合院,但他当时已住在护国寺街9号,买下此院只是用来存放多年积累的文物。1961年8月梅兰芳病逝,夫人福芝芳为避免触景伤情,搬到此宅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