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运用教学策略
16089100000002

第2章 教学手段的心理机制(2)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也是人类接受外在世界的开始。教学手段首先作用于学生的观察,通过给他们提供一系列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教学材料,让他们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尝,从而形成较完整深刻的印象,获得观察力。在八大教学手段中,有助于发展学生观察力的有写的手段、说的手段、读的手段、模拟的手段、演示的手段、展示的手段与要求的手段等七种。其中,写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教师所勾画的板书内容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板书内容,无论是文字的因素、符号的因素,还是线条的因素、图像的因素,都首先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并让学生凭借自身的视觉去辨认、识别、分析、比较、概括。从而从观察到的板书内容里获得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个过程,是一个视觉观察力的培养过程。

读的手段、说的手段与要求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读与说的过程中所发出的语音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教师读、说与要求的时候,无论其音量与音调,还是其音高与音长,甚至其音色与音质,都能够恰如其分地传达出相应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一定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来。而这些因素,都首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并让学生凭借自身的听觉去辨认语音、识别语义、体味语情,从而从观察到的语音变化里获得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样的过程,是一个听觉观察力的培养过程。

模拟的手段、演示的手段与展示的手段则通过教师在模拟、演示、展示的过程中的边讲边做以着眼于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在模拟、演示与展示的时候,无论是摹声拟形,还是操作演示,也无论是摆弄机器设备,还是出示图片模型,都是形声兼备。边做边说明。他这样做,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既看且听,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亲自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教学手段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与味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并让他们凭借这些感觉去辨音认形、知气识味,获得切肤之感,从而从自身感受到的内容里获得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样的过程,是一个多种感觉观察力的培养过程。

二、教学手段的记忆力影响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是过去感知或经历过的事情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它是一种积累性认知活动。记忆力是知识的贮存,知识是智慧的宝库。所以,一个人的记忆力越强,积累的知识越多,那么,他就能为运用这些知识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学生时期,人的记忆力发展状况是一生之中最佳的,各种记忆能力都以不同速度向前发展着。要开发人的记忆力,学生时期是最佳阶段。各门学科的学习与掌握,也是以学生最终理解并记住其主要内容为标志的。记忆分为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两类。机械记忆建立在重复识记的基础上,意义记忆建立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无论是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都既可以通过有意记忆获得,又可以通过无意记忆获得;既可以形成长期记忆,也可以形成瞬时记忆。但是,人脑形成记忆的最初途径只有逻辑符号与直观形象两种。教科书主要给学生提供逻辑符号,而教学手段则既能给学生提供逻辑符号,又能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并能使学生的符号记忆与形象记忆结合起来,形成长期记忆,牢固地掌握下来。

在八种教学手段中,直接给学生提供逻辑符号的有说的手段、读的手段与要求的手段三种。这三种手段均依赖于教师的语音,而语音恰好是一种逻辑符号。因此,这三种教学手段是通过语音这种逻辑符号来发展学生的记忆力的。对教师来说,运用这三种教学手段的时候,是利用语言这种逻辑符号来传达教学内容的信息,让学生借助于教师的读、说与要求实现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符号记忆,发展记忆力。对学生来说,在教师运用这三种教学手段的时候,是先听到教师的语音这个逻辑符号,并借助于自己的语音识别能力和语义理解能力实现理解与掌握,然后,在教师不断重复的语音信息之中,形成记忆,获得记忆力的发展。

在八种教学手段中,既能给学生提供逻辑符号,又能同时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有写的手段、模拟的手段、演示的手段与展示的手段四种。这四种手段,有的依赖于教师勾画的书面文字符号,有的依赖于教师发出的语音符号,而同时又有的依赖于视觉途径的直观形象,有的依赖听觉途径的直观形象,有的则同时依赖于多种感觉途径的直观形象。因此,这四种教学手段是既通过语音或文字的逻辑符号,又同时通过视觉途径、听觉途径或多种感觉途径的直观形象,来发展学生的记忆力的。在运用这四种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对教师来说,是利用文字或语言的逻辑符号,并配合利用视觉途径、听觉途径或多种感觉途径的直观形象来传达教学内容的信息,让学生借助于教师的写、模拟、演示与展示实现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符号记忆与形象记忆相配套的组合记忆,发展记忆力。对学生来说,是一边看到教师板书的文字符号或听到教师的语音符号,并借助于自己的字符辨认能力、语音识别能力和语义理解能力,一边获取从视觉渠道、听觉渠道或者多种感觉渠道所获得的直观形象,并借助于自己的形象记忆力,使自身形成符号记忆与形象记忆相配套的组合记忆,获得记忆力的发展。这样的组合记忆力,效果最明显,记忆的信息量大,记忆的时效又长。因此,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好处是非常明显的。

三、教学手段的联想力影响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当客观事件以一定的关系彼此联系着作用于人脑时,会在大脑中形成各种暂时的神经联络;在作用终止后,这种暂时的神经联络以痕迹的方式留在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联系可以恢复起来。一个人的联想力越强,联想的范围越广泛,联想的速度越迅捷,智力联想水平就越高。一个人处于学生时代,其联想力已经相当发达,他们常常由此及彼,浮想联翩,联系无穷。关于联想的一个最著名的例子是,画一个圆圈,让人们指出它可以代表一些什么事物,如果被考问者能数出诸如太阳、圆月、地球、乒乓球、车轮、茶杯、电线杆、水桶、饼干、西瓜……之类的事物,而且数得越多,就表明其联想能力越强。

联想主要着眼于当前事物与其他可联想事物之间的关联,并且主要是直观形象上的关联。教学手段恰好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直观形象为特征的。当教师运用教学手段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训练学生的联想,并使学生的联想力获得发展。在课堂上,学生看到一幅画面,马上联想到生活中的现状,听到一个声音,迅速联想到自身的经历,摸到一个教学用具(比如动植物标本),随即联想到自身的见闻,这都是联想。

在八大教学手段中,除了听的手段以外,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其他七种手段,全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联想,并且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联想力。这是因为,这七种手段,不管是纯粹运用语言文字的手段,包括说的手段、读的手段、写的手段与要求的手段,还是同时运用语言、教具与直观形象的手段,包括模拟的手段、演示的手段与展示的手段,都可以由当前所教学的内容唤醒学生类似的见闻经历,并且,正是借助于学生的见闻经历实现对当前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可以说,没有联想,就没有理解。而提供丰富多彩的途径与信息,以促进学生的联想,正是教学手段的特长。比如,在语文课中,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由济南的冬天联想到北平的风,伦敦的雾,热带的炎日,教学时,教师如果出示济南的冬天的照片或录像,学生还会联想到济南的春天、夏天与秋天,也会联想到自己所生活地方的冬天,而且,正是因为这一系列联想,学生对济南的冬天加深了印象,并且能够真正接受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

四、教学手段的想像力影响

想像是人对头脑中已有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成份,也是智力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的想像力越丰富,则表明他的智力想像水平越高。学生时代,想像的具体性增强,合理性、准确性提高,生动性、多样性丰富,想像力已基本趋于成熟。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的想像分为再造想像与创造想像两种。再造想像指根据语言表述或非语言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过程。它是想像的初级形态。学生能否理解教师所描述的形象,决定了他理解能力的高低。创造想像指不依赖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想像的高级形态。学生能否进行创造想像,决定了他创造能力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像力与创造想像力,是学生成长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的基本任务。教师的教学手段理当担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