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名胜古迹便与诗词歌赋及民间传说关系密切,名胜古迹孕育了诗词,诗词又使得名胜古迹更加闻名。宝带桥便是由诗词传说而引人入胜的古迹之一大例证。
(一)千古文人,千古一桥
试想这样的场景:暮春时分,四周田野里油菜花金黄,河两岸杨柳碧绿,阳光下河水波光粼粼,远处长方山一脉葱翠。“长虹卧波、鳌背连云”的宝带桥,与周边的环境结合得竟是如此和谐巧妙。任是何人,行走在桥上,也会不觉进入宋词的意境。
元代僧人善住经过此桥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借得他山石,还将石作梁。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涛声当夜起,并入榜歌长。”从中可以看出,早在元代,宝带桥已不仅是一座颇具规模的石拱桥,而且还肩负着繁忙的运输任务。
明代的王笼咏宝带桥:“春水桃花色,星桥宝带名,鲸吞三岛动,虹卧五湖平。”在他简洁的二十字背后,我们仿佛看到群山起伏,原野千顷,远山近水,浑然一体,构成了如画般的风景。
“澹台湖水绿如油,宝带桥平匹练浮,好种碧桃三万树,年年花里作春游。”这是清代诗人陆世仪吟咏的宝带桥景色。尤其是明月当空,每个桥洞各呈一个月影映于湖面,“瑶台失落凤头钗,玉带卧水映碧苔,待到中秋明月夜,五十三孔照影来。”
有首月夜泛舟宝带桥的诗,写得最为优美:“琉璃世界一无尘,海阔天空太湖滨;五十三孔停桨问,月华浓处是姑苏。”
清代顾侠君的《清嘉录》记载:“十八日昏时,游石湖观宝带串月。”顾侠君还有一首长诗,记录宝带桥观串月的情状,写得细腻真切,若不是身临其境是写不出来的。现录于此——《串月歌》咏之云:“治平山寺何费蛲,湖光吐纳山连遥。烟中明灭宝带桥,金波万迭风骚骚。年年八月十八夜,飞廉驱云落村舍。金盆山水耀光芒,琉璃进破银瓶泻。散作明珠千万颗,老兔寒蟾景相吓。鱼婢蟹奴争献奇,手搴桂旗吹参差。水花云叶桥心布,移来海市秋风时。吴侬好事邀亲客,舳舻衔尾排南陌。红豆新词出绛唇,粉胸绣臆回歌席。绿蚁淋漓柁桥倒,醒来月在松杉杪。”
这些诗词,都以充满画意的笔触,形象地勾勒出宝带桥“长虹卧波,鳌背连云”的宏伟景象。
(二)马戛尔尼的惊喜
18世纪末期,英国人马戛尔尼千里迢迢来到中国,见到了乾隆皇帝,却为下跪的问题闹得很不愉快。有学者认为,马戛尔尼和乾隆的相见,一个代表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一个代表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他们都有傲慢的资本,再加上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产生矛盾、冲突是必然的。
不过,除了不愉快,一路上中国这个东方古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还是让马戛尔尼时时有惊喜。1793年11月7日,他在日记里写道:“七日礼拜四晨间抵常州府,过一建筑极坚固之三孔桥,其中一孔甚高,吾船直过其下,无需下桅……已而又过三小湖,乃互相毗连者,其旁有一长桥,环洞之多,几及一百,奇观也。”
其同伴摆劳氏《从中国旅行记》中也说道:“此种世间不可多见之长桥,惜于夜间过之。后有一瑞士仆人,偶至舱面,见此不可思议之建筑物,即疑神数其环洞之数,后以数之再三,不能数清……”
就连那傲慢的英国人都连呼“奇观”,我们只能再次感谢先辈用不可思议的智慧与汗水,造就了玳玳河上这不可思议的东方迷梦。
和人一样,一座桥也有它的盛年。在以河运为主的时代,宝带桥见证了无数南来北往的船影,那些来来往往的船,不知承载了多少历史风云。
(三)神仙造的桥
除了王仲舒变卖玉带筹资建桥外,在苏州当地,还有个更富民间传奇色彩的传说。
相传,在澹台湖边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百姓们很想在澹台湖边上建一座庙,可是风又大水又急,不好打桩。有一个深夜,老和尚忽然听到有人敲门,他很奇怪——这庙周围很少有人家居住,这么晚了也很少有人路过。他起来打开庙门,一看,有老人,有小伙子,还有一个漂亮的姑娘,整整八个人。老和尚不知道这些人是干什么的,就推脱说:“我的庙小,没有地方可住啦!”那八个人说:“我们还没吃饭哩。”老和尚极为不高兴地回答:“庙里没有斋饭啦。”这时有个人从随身带的葫芦里倒了一把米,又放了一包红枣在米里,对老和尚说:“那烦请您用这些米烧点红枣饭吧!”
不一会,饭烧好了,满屋浮动着香味,八个人马上就把饭吃完了。老和尚准备收拾枣核和碗筷时,一个人告诉他说:“这枣核还有用呢。”和尚笑道:“你们可真是奇怪,枣核能有什么用?”
饭后,那八个人每个人手里拿了把枣核,向老和尚道谢后,出门向澹台湖走去,老和尚替他们着急,再走过去就是湖了,正要向那八人喊时,却看到他们在湖面上如履平地,一边走一边往湖水里撒枣核,走着走着就不见了。老和尚这才如梦方醒,心想:“这八人莫非是八仙?”
天亮了,老和尚看到昨晚那八个人走过的湖面上,长出了粗粗的木桩,苏州刺史王仲舒知道后,明白是老百姓们一心造桥的愿望感动了仙人,于是他用镶满了珍珠翡翠的宝带换来三千两白银,架起了长达一百多丈的大曲拱桥。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上古时代,天庭里住着一位仙女,虽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却常常很寂寞。平日里常听其他仙女说人间有一个地方叫姑苏,那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们安居乐业,过着神仙似的生活。
有一日,她终于动了凡心,悄悄地离开了天庭,驾着祥云,来到了太湖的上空。此时五百里太湖,风平浪静,七十二岛像散落的珍珠一样镶嵌在湖面上。天色已近黄昏,湖面上白帆点点,正值渔民满载鱼虾归航。向东飞过天平、灵岩二山,仙女来到姑苏城上空。低头看时,只见行人车马熙熙攘攘,丝竹管乐隐约可闻。此时仙女拨转云头,霎时来到澹台湖上。澹台湖虽小,却白浪滚滚,煞是险恶。忽见一叶小渡船,在巨浪中艰难地行进。湖的两岸聚集着南来北往的过客。仙女看着他们焦急的神情,动了慈悲恻隐之心,便解下腰间的玉带,随手抛向湖面。玉带在风中飘飘荡荡,落到湖上,便化为一座五十三孔的石桥。湖水顷刻风平浪静,原来是玉带镇住了湖中兴风作浪的湖怪。两岸人们欢呼雀跃,首次步行走过了澹台湖。
被镇住的湖怪,却附在桥头的石狮上。后来也常幻化成女身,在周围的村庄作孽,迷惑青壮年。终于有一位不被女色所惑的美少年,趁女妖吐舌害人的时候,挥剑将她的舌头斩下。从此村民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不过,今天的宝带桥上,真的有一座石狮是断了一截舌头的。
由于此桥为仙物所化,桥孔数目也变化无常。有个渔民想了个办法,他带上了一百根竹签,依次在每个桥孔下放上一根,最后剩下四十六根。然而,当他数收回的竹签时,却发现只有五十三根竹签。据说,当地有两个小学生刚学算术时,也试着想弄清宝带桥到底有多少孔,却总是你说五十三,我说五十四。
每当月圆之夜,几百米长的宝带桥横卧湖口,似长虹卧波,如宝带沾水,极为壮观。而当明月当空,53个桥孔便出现53个月影,连接成片,妙趣横生。
神仙造桥的传说当然经不起推敲,也不严密,但我们对于民间传说也不要太苛刻了。最重要的是,当地传说反映出了中华儿女世世代代期望天遂人愿的美好愿望。
(四)澹台湖与澹台灭明
前文一再提到,宝带桥横卧在美丽的澹台湖上。提到这澹台湖,又有一段传奇。
澹台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镇,这里绿水环绕、碧波荡漾。宝带桥便横卧在湖的西边。现在,在湖的北面新建了一个澹台湖公园,公园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垂柳绕岸、绿草成茵,成为游客憩息游览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