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言二拍”与拟话本
16090300000010

第10章 “三言二拍”与拟话本

从文体上看,最初的话本是宋元说话艺人的底本,主要是供说话人表演时做提示情节使用,是艺人表演时使用的提纲、草稿;以后,话本经人整理而成完整文案,可供人阅读,这就是话本小说,如宋时的《碾玉观音》与《错斩崔宁》。拟话本则是仿拟话本小说创作而成的短篇小说,“拟话本”这一称谓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的。

话本小说的整理与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的直接诱因是印刷出版可以获取商业利润。从明代后期的天启、崇祯年间开始,人们对小说的阅读兴趣不断增强。市民队伍的扩大、读者需求量的增加,再加上造纸印刷技术、专门出版印刷商的发展,都刺激了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的发展。但拟话本究竟始于何时,或者说从何时开始人们把它从与之混在一起的话本小说中区分开来,是无从考证的。

但文献资料显示,明初至嘉靖之前,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一直处于低谷时期。明中叶之后,白话小说空前繁荣,一方面一些文人对宋元话本加以整理润饰;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模拟宋元话本的形式进行创作,这就是拟话本。从话本到拟话本,是由供讲唱的口头文学的记录发展到供人阅读的案头文学的创作。对白话小说的汇集、刊印,最早有嘉靖年间洪楩编撰的《清平山堂话本》,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万历年间,一个叫熊龙峰的人分册刊印过话本小说,今存四种,即《熊龙峰刊四种小说》,这些短篇小说集较多地保留着作品的原貌,为收集整理、改编白话小说开辟了道路。在白话小说的整理、创作方面功绩最显著的是冯梦龙。天启年间,他先后出版了《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共收入一百二十篇小说,总称“三言”,其中既有宋元话本,也有明人拟话本,还有他自己的创作,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代表了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白话小说的发展。继“三言”之后,崇祯年间有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实收小说七十八篇,人称“二拍”,它是我国最早的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开创了文人拟话本专集的先例。“三言二拍”问世后,出现了文人创作编辑拟话本的热潮,短篇白话小说集有陆人龙的《型世言》、席浪仙的《石点头》、周清源的《西湖二集》等等,中篇白话小说集有华阳散人的《鸳鸯针》、古吴金木散人的《鼓掌绝尘》等,劝诫意味更为浓厚,艺术水准亦呈下降趋势。

从体制上看,拟话本与话本的区别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题目。是故事的主要标志,宋代以后增加到七八个字甚至更多。(2)篇首。通常用一首诗或词作为开头,可以点明主题,概括全篇大意也可以陪衬故事内容。(3)入话。是篇首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然后引到正文。(4)头回。在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又称“得胜头回”或“笑耍头回”。(5)正话(正文、正传)。是话本小说故事的主体。在体制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正话的文字明显分为散文和韵文两部分,二是表演时的分回。(6)篇尾。话本一般都有一个煞尾,与本事的结局不同。话本的煞尾是附加的,具有相对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