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16090500000005

第5章 神魔小说的类型及代表作品

现代学者对神魔小说的分类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观点,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林辰、齐裕焜、刘世德、胡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神魔小说进行的分类。

一是林辰等编《中国神怪小说大系》中把神魔小说分为五类:(1)依附于历史故事的史话类;(2)依附于佛教故事的神佛类;(3)依附于道教故事的神仙类;(4)依附于人妖物怪的奇异类;(5)托神魔而寓世事的寓意类。

二是齐裕焜在《明代小说史》中把神魔小说分为三类:(1)由宗教故事演化而来的;(2)由讲史故事演化而来,即历史幻想化为神魔小说;(3)由民间故事演化而来。

三是刘世德按照主题的不同分为四类:(1)寻找、追求的主题;(2)斩妖、降魔的主题;(3)征战的主题;(4)修行成道的主题。

四是胡胜对以上观点进行了总结、归纳而分为三类:(1)依附于一定史事的史话类;(2)佛道类;(3)寓意讽刺类作品。

《西游记》之后,至明末短短的几十年间,涌现出了近三十部内容各异、长短不同的神魔小说,迅速形成了与历史演义等明显不同的小说流派。这些作品的风格类型主要有三种。

(一)和《西游记》题材相关的书

《西游记》三大续书为:《后西游记》《续西游记》《西游补》。

《西游记》之后,人们创造了大量的神魔题材的作品,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西游记》相关的续书,或者仿书。《后西游记》就是其中的一部影响较大的作品,作者所设计的一系列地名或妖怪名称,如缺陷大王、解脱大王、阴阳大王、造化小儿、温柔村、十恶山、弦歌村、上善国、挂庵关竿,都明显带有寓意。而在具体展开情节时,作者以极高的兴致着力于寓意的揭示和发挥。比如造化小儿的描写,这造化小儿不过十三四岁,但本领高强,有个专用来套人的圈。这圈子分开来可有名圈、利圈、富圈、贵圈、贪圈、痴圈、爱圈、酒圈、色圈、财圈、气圈、妄想圈、骄傲圈、好胜圈、昧心圈种种。造化小儿先后取出名、利、酒、色、财、气、贪、痴、爱等圈,欲套住小行者,均告失败。最后造化小儿取出好胜圈来,终将小行者牢牢套住。

影响比较大的还有《续西游记》,它是《西游记》的一部续书,其内容是写唐僧师徒第一次取经见如来佛后,在漫长的返回东土道路中发生的故事。主人公仍为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原书所叙妖魔大多以要吃唐僧肉为目的,给唐僧造成八十一难。本书之妖魔则是要抢夺经卷,因为经卷能消灾袪病,增福延寿。唐僧师徒东回时,如来佛因悟空等来时降妖灭怪,杀伤生灵,违背佛规,提出回东途中应以诚心化魔,兵器不可同行,强行收缴他们的武器。孙悟空很不满意,一气之下说出八十八种机心,于是,便在归途中遇上了八十八种魔难。因孙悟空等没有兵器了,无法战胜妖魔,如来佛又另派优婆塞灵虚子和比丘僧沿途护送,并赐他们二人菩提珠八十八颗和木鱼梆子一个,让其在途中净心驱魔。小说情节曲折,魔难丛生,引人入胜。

另外还有《西游补》,作者是明末清初董说,共十六回。叙述唐僧师徒离开火焰山后,孙悟空化斋为情妖鲭鱼精所迷,渐入梦境,当了半日阎罗天子,曾用酷刑审问秦桧。后在虚空主人的呼唤下,醒悟过来,寻着师父,化斋而去。作品情节荒诞,文笔诙谐,对晚明社会的世情世相作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在《西游记》的续书中最有特色。鲁迅于《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其赞赏有加,称其:“其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徘谐,亦常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也。”近来有学者认为《西游补》有西方意识流小说的风格。

(二)与神魔人物传记有关的作品

神仙在人们的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民间对于各路神仙的出身始末,以及叙述其降妖除害、济世度人的故事颇感兴趣。在明代的神魔小说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为神仙立传的作品,例如像达摩、观世音、许旌阳、吕纯阳、萨真人、天妃、钟馗、韩湘子、华光、真武、济颠、关帝、牛郎织女、二十四罗汉、八仙等。

作者在为某位神话人物立传之前,首先将与这个人物有关的古籍、传说及相关论说搜集到一起认真研究,待对这个人物基本了如指掌之后,再站在世界神话的高度去衡量一下这个人物的价值,“鸟瞰”一下这个人物在世界神话领域所处的位置,从而决定立传的切入点、侧重点。

这一类作品由于迎合了大众的心理,所以具有很好的市场,深受人们欢迎。

(三)与历史故事有关的作品

明代的很多作品都是以历史故事为题材,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封神演义》《西洋记》《三遂平妖传》等。

《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它一方面把商纣王和周武王的斗争加以神化使一切正义之神都用他们的神通和法宝来帮助周武王,歌颂武王伐纣的斗争。这种反抗暴政肯定武王伐纣的观点,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宿命论和“三教合一”的思想观念,所谓“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的论调几乎左右了全书故事的发展。

《西洋记》全名《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全书分二十卷,每卷五回,共一百回。这部长篇通俗小说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故事的演义,展开人、神、魔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表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按照鲁迅先生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分类法,它与《西游记》一样应归于“神魔小说”一类。据向达、赵景深等学者考证,同郑和一起下西洋的马欢写的《瀛涯胜览》,费信写的《星槎胜览》和巩珍写的《西洋番国志》为作者的创作提供了史实基础。奇幻丰富的想象、诙谐幽默的语言、千奇百怪的故事,以及书中历史、天文、地理、军事、宗教、生产、生活、医学、民俗、文学、语言等五花八门的知识,形成了这部小说富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鲜明特点,使其成为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三遂平妖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可谓神魔小说影响下的小说流派的先声。作者罗贯中以宋代的王则起义为背景,根据民间传说、市井流传的话本整理改编而成。《三遂平妖传》多写人间妖异事件,少谈方外神仙鬼怪。小说中的人物不是冰冷无趣的神仙鬼怪,而是血肉丰满、充满人情味的活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常人并无不同,只不过在必要的时候才施展一下法术。此书内容是反对人民起义运动和称颂宋王朝对起义的镇压的,但在叙述中,从某些角度也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凶暴贪婪和军队中的腐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