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掌握教育科研方法
16090700000025

第25章 文献法(3)

教育文献中个人文献研究方法,允许研究人员去选择足以说明问题的例子。因而,这种方法适宜于定性的分析而不适于定量的分析。个人文献的分析一般包括分类学的建立,像在教育研究的现场观察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一样。在讨论过分类之后,个人文献的一些特定例子可被选择来说明分类中所包含的不同类型,或说明某些论点。就是说并不是确立一个假设,例如教育社区中家庭结构的假设,然后又通过从一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法去检验它;而是个人文献分析人员作一个关于家庭结构的概括,然后用从个人文献中摘录的材料说明之。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托马斯和兹那尼茨基在1918年进行了一次经典研究,运用了这一方法,可算得上是最著名的个人文献研究。他们的资料包括由在美国的波兰移民和他们在波兰的亲属写的大量的个人信件。托马斯和兹那尼茨基第一次提出了对农民信件的分类学。1918年他们指出,所有的农民信件都是一种基本类型即问候信的变异。

问候信通常是由一个家庭成员写给某个有一定时间不在家的成员的,它的作用是表明:尽管离家仍坚持家庭团结。这样一种表达,唯当家庭成员们开始离开他们的家乡时才成为必要;只要这个家庭留在同一社区里,团结就是明确的、持久的。与这种信的作用相适应,问候信有一种十分坚决的气质。

这种信也表示写信者是健康的,而且希望家里的人也健康。它以向该家庭中仍活在同一地方的成员表示“敬意”或问候结束。

这种信一般有五种类别。

(1)仪式信,在办婚丧嫁娶时发出,通常是邀请所有家庭成员出席。

(2)通告信,在成员一时无法亲自会面的情况下,提供关于缺席成员生活情况的详细信息。

(3)动感情的信,其任务是通过激活个人的感情,加强家庭的团结。

(4)文学信,在举行仪式时,用撰写诗文的方法,代替音乐演出和诗歌朗诵。

(5)事务信。

托马斯和兹那尼茨基当时重印了这些信件,对之作资料分析,每一封信说明一个论点。托马斯和兹那尼茨基的这部著作是一部巨著,分两大卷,专门论述信件,对信件作评论,表明信件对研究波兰农民中家庭结构的关系。这部著作在当时是引起争议的,许多社会学家认为,这一方法为开展关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人们的内心精神生活的透彻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当然也有攻击、否认这一方法的。这个例子对于教育研究中的个人文献研究也是极好的借鉴。

2.教育研究中的内容分析

对较传统的科学的或定量的假设检验方式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对定性的描述方式会感到不满足,他们会发现高度结构式的内容分析方法更合口味。

内容分析的基本目的在于采用一种用言语表示的而非用数量表示的文献,将它转换成用数量表示的资料。

内容分析的结果一般可用与调查资料相同的方式,以包括频数或百分数的图表加以描述。内容分析是用系统地、客观地鉴定原文之具体特征的方法进行注释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中文献的内容分析与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是相同的。它有助于使用正式的假设、科学地抽取的大型样本和可用计算机和现代统计技术作分析的数量化的资料。因而,内容分析的目的实质上包括了调查方法所囊括的一切专门化的领域。此外,内容分析还有某些特殊目的,如对著作之来源有问题的文献确定著作来源。霍尔斯蒂1969年列举了内容分析除科学的假设检验之外的7个目的:

(1)描述沟通内容的倾向。

(2)说明它们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之特征。

(3)检查沟通中不合标准之内容。

(4)分析劝说之方法。

(5)分析文体。

(6)说明读者对提供给他们的信息的意见。

(7)描述沟通的型式。

内容分析的过程基本和结构式观察法相同。在这些研究的每一项研究中,观察人员均寻求一份检验特定行为的清单。这份检验清单构成了一个类别分类。就是说,它们是相互排斥的——每个行为都只列入一类;同时它们是穷尽无遗的——即观察人员所感兴趣的一切行为均能以某一个(但仅仅一个)类别来分类。这种分析方式用于文献研究,即为结构式的文献分析方法,研究人员首先确立一套可用于分析文献的相互排斥和穷尽无遗的类别,然后将每一类的频数记录下来。在关于资料搜集方法的讨论中我们已确定,两种主要的资料搜集方法。是由它们的结构程度构成的,而结构程度是按它们是(1)定量的/定性的,(2)系统的/非系统的,(3)客观的/主观的这三点来分类的。我们会想到:一种无结构式方法,如托马斯和兹那尼茨基作个人文献分析的个案研究方法,被描绘为基本上是定性的,非系统的和主观的。反之,我们会想到,一种结构式方法,如内容分析则被描绘为较定量的,较系统的和较客观的。

教育研究中内容分析人员同结构式观察人员一样有制作某些编码图表以使其资料变为数字的任务,研究分析人员对用关于事件的简单频数,也可用某个其他图表。在次序上,一个内容分析人员必须依次完成下列5个任务:

(1)抽出文献样本

教育研究文献内容分析的抽样程序与前面所论述的抽样程序大致相同,这里仅作简要阐述。第一个步骤是编制一个抽样范畴,如已指出过的,这一步容易产生偏误,特别在不大可能成为文献来源的受教育程度较差的人之中。

确立抽样范畴之后,常用的几种抽样方法大多可以应用了。随机抽样大约是应用得最为广泛而又最不复杂的方法。不过,若被抽样的那些单位可假定在抽样范畴中处于随机次序,则可应用系统抽样法,也可用分层抽样法。将文献按流通情况和地理位置这两者作分层,也可用聚类抽样法。

(2)界定类别内容

教育研究文献类别的内容,应反映出研究的目的,而且应是穷尽无遗的、相互排斥的和独立的。所谓“独立的”,意为某类别的值不决定另一类别的值。

基本的要求是,类别应足以满足研究的目的。研究人员在确定研究目的之后,必须确立一套适当的类别,内容分析的类别一般不是来自理论,也不是凭空确立的,而是通过仔细检查将被研究的文献,然后确定它们所包含的共同因素而确立的。唯有通过让类别从将被分析的文献中显露的方法,相互排斥和穷尽无遗的目的才能达到。未经事先仔细检查文献而确立类别,无疑会排除掉许多重要的类别,而包括进许多不必要的类别。

霍尔斯蒂1969年提供了许多套曾经运用过的类别例子,如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教育家、著作家F·L·莫特1942年关于辨别报纸内容倾向的类别,仅是根据每一部分的内容,将文献分为各种部分,莫特的12个类别是:①外国新闻和特写;②华盛顿新闻;③论述公共事务栏;④独家社论;⑤商业、财政,航海;⑥体育;⑦社会;⑧妇女利益;⑨戏剧、电影、书籍、艺术;⑩广播和新闻;连环画和单幅画;图解(不包括连环画)。许多其他内容分析的兴趣主要在于文献所显露的价值。此外,还有人设计出了无数的类别形式。拉森、格雷和福蒂斯1963年研究了儿童电视节目的目的或结果,以及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他们的7个目的类别包括物质成就和权力与威望。而达到目的的手段或方法则分为8类,包括合法的和暴力的。

还有一些研究是探寻文献中所描写的性格特征的。其他被使用的类别系统多得不胜枚举。

总之,显而易见,文献有多少不同的类型,研究有多少不同的目的,划分类别的系统也就有多少。

(3)界定记录单位

选择类别一般并不决定适当的记录单位(又称分析单位)。就是说,对特定的某一套的文献和特定的某一特征的类别来说,必须使用的记录单位并非一个单一的单位。霍尔斯蒂1969年列举了5个主要的记录单位:①单词或单个符号,②主题,③人物,④句子或段落,⑤项目。

①单词:虽然少数研究一直用更小的单位,如一些字或音节,但一般用的最小单位是单词。用一个单词作记录单位,显然有一个问题,即:若研究人员的样本包括了大批长篇文献,他要处理的字就太多了,从而他会被资料压得喘不过气来。由于这一原因,在对大众传播媒介作内容分析时,一般不用单词作单位而用某个较大的单位,霍尔斯蒂1969年说,据发现,在研究处理可读性形态、心理疗法和文字检验时,用得最广泛的记录单位是词或符号。用一个词或符号作记录单位的优点在于,一个单词是离散的,有清楚界限的,并是颇易于识别的。这同某些其他记录单位如主题——它往往没有清楚而客观的界限——形成直接对照。

②主题:主题涉及一份文献或其中一部分的意图或目的。全面阐释一个主题可能仅用几个词或部分句子,也可能需要许多段落或几章或几卷书。问题在于,决定一个主题的界限可能比决定例如一个词之类的其他记录单位的界限,要困难得多,主观得多。一个文献的子部分是已经由语法规则和书写型式清楚地划了界限的。就是说,一个字、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分别由两边空白、句号(或其他表结束的标点)和首行空格隔开,因而界限是清楚的,由于主题没有此类间隔界限,而关于主题从何处开始到何处结束的意见也不易一致,导致符号间的可信度低。

③人物:人物作为记录单位显然只限于这样一些文献,如小说、戏剧、电视剧、电影脚本或任何其他有人物表的文献。记录单位是特定的人,被记录的是适于每一类别的人的数目。这一单位型式的优点在于,一个人是具体而不含糊的,从而避免了主题的界限问题。进而,用人物作单位的研究人员可能不会被数目字压得喘不过气来。从而,人物在适于它的地方是个好的使用单位,但应用有限,只能被用于一种特别的文献中。

④句子或段落:我们曾指出,语法单位,包括句子和段落,具有界限易于识别的优点。可是,像词那样,句子和段落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它们往往包含不止一个问题或主题,不是相互排斥的,因此不是令人满意的记录单位。例如,设想你的类别是拉斯韦尔和卡普兰1950年关于权力、正直、尊敬、情感、财富、福利、文化程度和技术的价值类别,而你正在用句子作分析单位。按照互相排斥的规则,每个句子有一个而且仅有一个清楚而独特的位置。而现在设想,你遇到下列假设的句子:“琼斯先生在他的家乡受到极其热情的接待,同时也因巨大财富通常所带来的隐含权力而博得人们的尊敬。”在这句话中,一个单一的分析单位(句子)包含有属于4个不同价值类别的字(热情、尊敬、权力和财富),因而这一分析单位显然并不适于任何一个类别。在这一例中,词和符号就是个优越的记录单位。

⑤项目:即使句子或段落是个大到足以遇到适应相互排斥准则问题的单位,可是在必须对比大量文献时。它们却往往是一个太小的单位。在必须对比许多文献的情况下,可以用项目作为分析单位。但以项目作分析单位除了它的粗略性外,另外的问题在于一个项目和一个主题之间,确实没有清楚的界限,除非“项目”一词似乎用于指整个文献,而“主题”一词仅指文献的一个小部分。

(4)语境单位

对任何一定的记录单位(如一个词)来说,有时若不考虑这个单位的语境(上下文)就难于或不可能说明该单位属于什么类别。就是说,设想在一次关于价值的研究中,调查人员想用词作为记录单位,他并无很多的文献,以致用一个单词是不可行的。此外他感到,任何大于一个单词的单位都不会提供必要的精确度。

例如,设想你不仅对确定权力的存在感兴趣,而且对丈夫还是妻子有权力更感兴趣。那么,第一步是探寻“权力”这个单词,因这个词是记录单位,同时也是一个价值类别的记录名称。然而,往往不可能从这个单词说明究竟权力属于丈夫或属于妻子。必须在上下文中读这个字,因此,研究人员常常选择一个语境单位,这是个包括记录单位的较大的单位。从而,若记录单位是词,则语境单位可能是一个句子、段落、主题、章或整卷书。对某些特定的类别套和某些类型的文献来说,用一个语境单位或许不必要。然而,当它必要时,必须由研究人员像选择类别套和记录单位那样主观地予以选择。

(5)点算体系

教育研究文献内容分析方法中,研究人员在确定了他的类别、记录单位和语境单位之后,必须决定如何使资料以数量表示。在内容分析中,有四个主要的点算资料或者说使资料数量化的方法:①简单的二元编码,以指出文献中是否出现类别;②在文献中出现类别的频数;③给类别派定的空间数额;④类别所反映的力量或强度。

对于文献的结构式定量分析法。有四种不同的模式,即A—X—T模式、A—X—S模式、A—X—Y模式和A—B—X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