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掌握教育科研方法
16090700000008

第8章 教育科研资料的整理、分析

一、教育科研资料分类

资料的整理工作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研究结论最终是从观察、调查、测量中获得的事实资料中分析并推论出来的,被整理的事实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准确,将直接影响到结论是否正确、可靠,所以说,做好资料的整理是作出科学结论的前提。而资料整理的核心工作就是资料分类。

要进行资料分类首先解决按什么标志分类,而分类标志就是资料分类所依据的特征。它有两条原则:第一,应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来确定分类标志。例如,进行中小学辍学率的研究,可以按年级、年龄、学习成绩、性别等标志进行分类,研究者根据自己研究目的去确定选取其中哪一个或哪几个分类标志。第二,应选择能反映研究的事物的本质的分类标志。对被研究的事物有本质意义的分类标志要通过分析提出。例如,进行训练、培养中小学生英文打字技能的研究,应以中小学生接受训练方式、次数或时间长短为分类标准。经过核查选取的资料常包含数量资料和非数量资料。非数量资料是对研究问题有关的定性描述资料,如各种理论阐述、观点、研究对象的形态或感受等。这些资料一般都是用语言形式表达的。数量资料也就是各种数据,它们又可以按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分为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两种类型。借助于测量或一定的测量标准得到的数据,一般都是连续变化的量,如身高、体重、学习成绩等,都称为计量数据。计数数据指计算个数的数据,它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某一属性对研究对象进行计数统计所得的数据。在这一属性上,每个研究对象间只有质的不同,没有量的差别,如男生数、女生数、学校数等,都属于计数资料,它们一般取整数形式。不同类型的数据采用的统计处理方法也将不同。

其次,是对资料进行质量分类和数量分类。按研究对象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类为质量分类。例如,学生的数学成绩调查,可以按性别、年级或学校类型等品质标志去分类。对非数量的定性描述资料,都只能采取质量分类。按研究对象的数量标志进行分类为数量分类。在研究中可能只有质量或只有数量分类,但是在既需要质量分类又需要数量分类的研究中,数量分类常常是在质量分类后进行的。例如,学生的体质调查,先定出的是质量分类的品质标志(性别、年级等),然后再决定出按身高、体重、胸围、脉搏等数值的大小为标志的数量分类。

资料分类时,还要注意把反映人们主观意见、感受的资料和反映客观事实的资料分开,把反映特殊情况的资料和具有总体特征的资料区分开。

二、教育科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从表面上杂乱无章的现象中,能通过偶然的、零乱的现象去看清事物的面貌,发掘和研究被掩盖了的规律,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对经过整理的丰富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当前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结合、数量资料和非数量资料的结合。为此,在研究资料的分析中,注重采用统计分析和逻辑分析两种方法。统计分析是把大量的、散乱的数量资料,依据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式,对它们进行描述和推断,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出来。逻辑分析是运用抽象和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丰富的现象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规律的目的。例如,某一所中学在同类学校中,其教学质量特别好。我们对它进行研究时,需要先总结出它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和认为是长处和特点的方面,然后一一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到,其他一些学校在教学中有着不少与之相同的做法,表明这些做法不是造成该中学教学质量突出的主要因素,是应该排除的特点。而那些与其他学校显著不同的做法,可以认为是该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但是这还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上,需经过进一步的分析,例如从管理思想、教育思想、学生的态度等方面,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

三、材料整理办法

材料的加工整理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的辅助工作。在科学研究中,为了便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把搜集来的片断的、零乱的材料按不同的研究任务和材料的不同性质,采用核对考据、挑选淘汰、汇总统计加工的办法进行加工整理,是特别需要的。

1.核对考据。核对考据就是把搜集起来的材料进行核实、鉴定,了解它的真实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比性等,从而对材料做出全面的评价。首先要了解材料的来源、搜集人的条件、搜集的时间、地点、采用的方法、当时的条件和情况等。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关于材料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的线索。其次,从逻辑上分析,找出材料彼此间的矛盾和不合情理的地方。第三,用有关的材料比较、分析、鉴别真伪、有无差误,最后对材料作出十分可靠的评价。

2.挑选淘汰。挑选淘汰就是对搜集起来的材料经过处理把所需要的材料选择出来。选择材料要重视四条原则:首先,要鉴别材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其次,要注意材料的有效性;第三,要注意材料的代表性;最后,要注意抽样选取的正确性。总之,应当正确地选择典型的材料留作重点分析研究的对象。

3.汇总统计加工。汇总统计加工就是把搜集起来的大量分散的、零乱的、片断的同类原材料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系统的、一目了然的统一体,以便对材料进一步研究分析。这是对搜集起来的材料进行粗加工的重要步骤。加工方法,由不同性质的研究任务和不同性质的材料而选定。有的需做汇总统计,如透过各种数字现象分析判断事务的本质;有的则不需汇总统计,只需把从各角度、各来源的资料汇集在一起,加以综合就可以。最后,对于加工整理起来的材料,要分门别类地登记保管。对于一些汇总统计,分析整理出来的数据,还要设计出相应的图表,一一填写进去,以备研究应用。

资料在形成、积累、归档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2)注意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3)注意建立课题档案的科学性、适用性。

四、分析研究材料常用方法

分析研究所积累的材料,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教育科学研究不仅要搜集足够的资料,而且还必须应用理论思维方法,对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便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应用结论指导研究。

分析与研究材料同搜集与整理材料的方法是相关而不相同的。搜集与整理材料是在人们的感性中实现的,而分析与研究材料是研究人员通过理论思维活动进行的。它可以使搜集整理出来的材料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现象的理论直观描述,逐渐过渡到一些规律性的概括,使认识从经验层次深入到理论层次,从而揭示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是多种理论思维方法的辩证统一的运用过程。一般可用逻辑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这要视材料内容不同而作出选择。

1.逻辑分析方法。主要是将丰富的现象材料,经过思维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这是一种理论的认识过程,得出的是动态规律性。逻辑分析主要是通过下列手段进行的:(1)分析与综合。分析即是把复杂的事物或现象分成各个简单的组成部分或抽出它的各种特征来,以便单独地考察它们,认识每个组成因素固有的性质和特征。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再把事物或现象作为统一的整体来全面认识。这才是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2)抽象与概括。抽象就是从某种事物属性和特征的总和中抽出其中一种或几种最本质的东西,摒除一切表面的、非本质的内容。在教育科研中,常用这种抽象思想方法,把复杂的现象暂时加以简化,使我们能抓住本质。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中各因素的本质属性抽出来,归纳、概括为一个普遍的、事物共有的本质和属性。抽象和概括是统一不可分割的过程。抽象给概括作准备,概括是抽象的继续和完成。(3)归纳与演绎。归纳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方法。通过归纳法进行概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事物和现象的数量有限,可以根据全部同类事物作出一般性结论,这是完全归纳法;另一种是事物和现象的数量是无限的,只能根据一部分事实作出一般性的结论,这是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的结论是切实的,这是它的特点。不完全归纳法的特点是根据对有限数量的同类事实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同类无限数量的事实的规律性结论。为了论证某一属性是某类事物所必然具有的,我们还必须借助于演绎法。所以归纳法和演绎法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

2.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将丰富的现象材料经过统计学的处理,通过比较和对照,找出研究现象中的矛盾及其内在联系,了解运动的趋势,揭露事物发展的规律。比较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只有将反映事实的统计资料进行对比,事实的意义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充分表现出来。通过对比,才可以发现事物间的差别、矛盾、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如下几种方法:(1)绝对数和相对数分析法。绝对数表现现象的规模和水平;相对数表现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种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科研中所要得到的现象。(2)平均数分析法。科研中,通常用平均数据去概括描述同类现象的状况和特征,它可以反映事物总体的典型水平和规模。(3)动态数列分析法。世间的事物和各种现象永远在发展、变化。因此,科学研究必须从事物的动态上去探求事物的发展规律,动态数列分析的作用就在于此。它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出来的,可按指标性质分为绝对数、相对数的平均数的动态数列。(4)表格法和图示法。这两种方法通常是用来表述现象的常用办法,它可使表达的现象形象地、清晰扼要地表露出来。图示与表格有一定的联系,表格为图示作准备,图示以图形将表格内容进一步反映出来。图示有三种表现形式:动态曲线图、分配曲线图和依存曲线图。(5)平行数列对比法。它是查明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把统计处理的资料以平行排列的形式在表格上进行对比,表现现象的发展情况,揭示事物发展原因。(6)相关法。教育现象是复杂的,又是相关的,通过相关分析可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