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悲壮刺客——荆轲
16102800000003

第3章 易水畔,关乎(1)

刺客的千古吟唱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每每当人们想起荆轲,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刺客之一,这样略带伤怀却骨透豪迈的字句,就早早出现在意识当中,避无可避,虽趋俗套,但意境却再贴切不过。藉由此,我们甚至可以窥见这个千古绝唱般的刺客故事,一如所有被历史所铭记、被后人所传颂的曾经,在寒风瑟瑟的易水河畔,决然一身的背影。只是那时那地,谁曾想到,千百年后,这水、这风、这背影,都因为之后所上演的惊心动魄的刺杀秦王的大戏而成了亘古流传的唱词,辈辈传咏。

就像很多故事一样,都有一个源头,有的是人,有的是事,荆轲刺秦王的源头就是一个人——燕太子丹。燕太子丹作为刺秦王的幕后策划者,自身也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是燕最后一个君主喜的太子,历史上对于他的评价也都褒贬不一,但是更多人是怀着同情的眼光来看待他的。他想通过荆轲来挽救宗国的命运,完成自己的事业,但是却把荆轲和自身推向了一条不归之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虽然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但是也能够做到礼贤下士、心系祖国,更让人对他产生怜爱之心的还是他的命运。在他被自己的父亲杀掉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之后,他的门客为了纪念他,写了一部被今人看成是历史小说的《燕丹子》来记述他的生平事迹。这部《燕丹子》虽然已经失传了,但是史书和民间在讲述荆轲故事的同时,燕太子丹的生平也被流传下来。他少年为质,想要报仇,保护祖国,最后却落得被父亲杀害以博得敌人欢心的下场,这个人物极富悲剧色彩,同时千古流传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正从他这里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两个诸侯国进行了一场战争之后,战败的一方或是双方为了和解往往把本国很重要的人送到另一国去做人质,这个角色往往就由太子来充当。这在那个战乱连年的时代本是很常见的事,但是到底谁是成王,谁是败寇,心情自然不同,荆轲在燕国的时候,燕国太子丹就在秦国做人质,但是过了不久,他逃回了燕国。燕丹子过去曾在赵国做人质,而秦王嬴政出生在赵国,他少年时和太子丹要好。等到嬴政被立为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做人质。小时候是要好的同窗,长大后却一个是万乘之尊,一个是阶下囚,巨大的地位落差本来就给太子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再加上秦王对待燕太子十分不友好,少年时代的情谊早已荡然无存,所以太子丹因怨恨而逃归燕国。与此同时,燕太子丹也开始渐渐发现了秦王那不断膨胀的野心和征服欲。

眼看着秦国不断挑起战端,天天出兵山东,攻打齐、楚和三晋,蚕食着各国的版图,太子丹心中自然万分担忧。这样的情形,燕国被秦王的战火所覆灭也仅仅是时间问题了,可是以现在燕国逐渐衰弱的国力,连与其他普通的诸侯国较量尚且不足,根本谈不上靠自己的力量来抵御秦王的侵略。燕国国内被一片惊恐所笼罩。

心急如焚的太子丹只好请教他的老师鞠武:“如今天下的形势,老师应该比我还了解的,秦王嬴政的野心已经是有目共睹了,他残暴的军队早晚要踏入燕国的边境,我们要提早作出准备,不能坐以待毙啊,希望太傅能够想出一计良策以解除燕国和天下的祸患。”恩师鞠武毕竟是燕国的老臣,为人谨慎持重,他对于秦国的情况做了精辟的分析:“秦国的领土如今已经遍及天下,直接威胁到韩国、魏国、赵国。它北面有甘泉、谷口坚固险要的地势,南面有泾河、渭水流域肥沃的土地,据有富饶的巴郡、汉中地区,右边有陇、蜀崇山峻岭为屏障,左边有肴山、函谷关做要塞,有很丰厚的物质基础和众多的人民,他们的士兵精壮、训练有素,武器装备在六国当中不但是最先进的,而且在数量上也是其他诸侯不能相比的。如果它有意图向外扩张,那么长城以南、易水以北就没有安稳的地方了。诸侯对他唯避之而不及,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话虽然字字珠玑,但是太子丹的心已经完全被屈辱和仇恨占据,再加上如果不早早想出对策,面对燕国的就只有覆灭,太子丹没有听从老师的劝阻,依旧希望老师能想出与秦王抗衡的妙法。鞠武也许看到了太子丹内心的想法,知道分析和劝诫已经没有意义,只是说:“让我进一步考虑考虑吧。”

再说秦王,正在他实现自己一统大业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件对自己很不利的事——自己不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对于野心勃勃的他来说,这个事实是必须要抹杀掉的。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大肆诛杀知道这件事情和与此事有关联的人,最后只剩下了大将樊於期。樊於期知道了秦王的意图,唯有逃命一法。

被秦王追杀的樊於期逃到了燕国,是太子丹接纳了他,并安排他在燕国落脚。鞠武得知此事自然不免担心,前来告诫太子丹“不能让樊於期留在您这里啊。秦王本来就很残暴,对燕国一直就怀恨在心,这两点就足以叫人担惊害怕了,更何况他听到樊将军住在这里呢?这叫做‘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所积累的程度一定不可挽救!即使有管仲、晏婴这样有谋略的传奇人物,为您出谋划策也无力回天了。希望您能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消除秦国攻打我们的借口。并且您还要同其他诸侯进行联系,向西与三晋结盟,向南联络齐、楚,向北与单于和好,然后就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了。”鞠武的话虽不假,但是他不知道,此时的太子丹早已经沉不住气,心中只想早早生事,对付嬴政,不管是出于自己的仇恨还是国难当头。他对鞠武说:“老师的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我的心里已经是非常忧闷烦乱,恐怕连片刻也等不及了。况且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如今樊将军已是穷途末路,投奔于我,我总不能因为迫于强暴的秦国而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把他送到匈奴去。这应当是我拼命的时候了,希望老师能够为我再想出一条别的可以立竿见影的办法。”鞠武听了太子的想法后非常担心,说道:“选择危险的行动想求得安全,制造祸患而祈求幸福,计谋浅薄而怨恨深重,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祸患,太子的做法就是所说的‘积蓄仇怨而助祸患’了。燕国的情况对于强秦来说,就好比拿大雁的羽毛放在炉炭上,一下子就会烧光。雕鸷一样凶猛的秦国,他要是对燕国发泄仇恨残暴的怒气,可怕的程度难道还用得着说吗!”

太子丹哪里肯听,再三请求鞠武,鞠武没有办法,告诉他“燕国有位田光先生,他这个人智谋深邃而勇敢沉着,你可以和他商量。”

找到了救命稻草的太子丹自然立即请鞠武前去寻访田先生,并请他相助。国家有难,田先生自然拒绝不得,来拜访太子丹。

田先生登门的时候,太子丹急忙上去迎接,倒退着把田先生接进屋中,跪下来拂去椅子上的灰尘让田先生落座,将自己礼贤下士的一面全然显露,极力表现自己对田先生的无比尊重。田光坐稳,左右都退下了,太子离开自己的座位向田光请教说:“燕国与秦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日可奔驰千里,等到它衰老了,就是劣等马也能跑到它的前边。如今太子光听说我盛壮之年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精力已经衰竭了。因此,我不能冒昧地谋划国事,以耽误国家的前途和您的命运,但是我的好朋友荆轲是可以承担这个使命的。”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和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遵命。”于是即刻起身,急忙出去了。太子送到门口,告诫说:“我所讲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俯下身去笑着说:“是。”

话说田光这人也确是个隐士高人,自有一套行事妙法,他前去找荆轲,弯着腰,驼着背。“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我荣幸地听他教诲说:‘燕国、秦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我私下和您不见外,已经把您推荐给太子,希望您前往宫中拜访太子。”

见荆轲答应,田光又说:“我听说,年长老成的人行事,不能让别人怀疑他。如今太子告诫我说:‘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怀疑我。一个人行事却让别人怀疑他,他就不算是有节操、讲义气的人。所以我只得用自杀的方式来让太子丹相信。”其实,田光这样说,是想用死来激励荆轲,“见到太子,就说田光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因此就刎颈自杀了。通过这层层的举荐,太子丹知道了荆轲,并且把希望寄于这个想要证实自己价值的勇士,于是荆轲得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并且也是最重要的机会。现在我们看来这个机会像是历史同他开的一个玩笑,太子丹的愁苦心情、田光的死、樊於期的献身,使得最后的易水之行一开始就带着浓重的悲剧气氛,荆轲最后倚在柱子上死去的时候是否对自己的命运有一些悔悟呢?但是这些也是后话了。

于是,荆轲前去拜会太子丹,告诉他田光已死,转达了田光的临终之言。太子丹十分心痛,拜了两拜,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礼数,并且双腿跪行,痛哭流涕,过了一会儿才说道:“我所以告诫田先生不要讲,是想使大事的谋划得以成功。如今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不会说出去,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啊!”

荆轲坐定,太子丹离开座位以头叩地说:“田先生不知我是个无能的人,让您来到我面前,愿您有所指教。这真是上天可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代。如今秦国贪得无厌,野心十足,如果不把天下的土地全部占为己有,不使各诸侯全部成为自己的臣下,他是不会满足的。如今秦国已俘虏了韩王,占领了他的全部领土。他又出动军队向南攻打楚国,向北逼近赵国。王翦率领几十万大军抵达漳水、邺县一带,而李信出兵太原、云中。赵国抵挡不住秦军,一定会向秦国臣服;赵国臣服,那么灾祸就降临到燕国。燕国弱小,多次被战争所困扰,如今就算征发全国的力量也不可能抵挡住秦军。诸侯都畏服秦国,没有谁敢提倡合纵策政和燕国联合,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

太子丹说这话的时节,嬴政已经做了二十年的皇帝,他的将军王翦衔命随时会饮马易水,而此时的燕国已是没有了燕昭王,没有了郭隗、乐毅、邹衍和剧辛四贤的燕国,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和实力,所以太子丹心中明白,要想抗衡,唯一将矛头直指嬴政一人,唯有刺杀一路可走。于是太子丹决定铤而走险,对荆轲说出了刺杀的计划:“我私下里考虑了一个不成熟的计策,曹沫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庄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作战。但是多次交战都失败了,鲁庄公心生胆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齐桓公答应和鲁庄公在柯地会见,订立盟约。正当鲁庄公与齐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轻举妄动。桓公问:“你想怎样?”曹沫回答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太过分了。如今鲁国都城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齐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管仲说:“不可以。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在管仲的劝阻下,齐桓公归还了所占领的鲁国的土地。于是,不费吹灰之力,曹沫多次战败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曹沫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谓绩效显著。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全天下最勇猛的人,将他派往秦国,由他用重利诱惑秦王,秦王贪得无厌,一定能够让他进见,到时候如果这位勇士能够劫持秦王,逼迫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如果能做到像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那就太好了;如秦王不肯妥协,就趁势杀死他。他们秦国的大将在国外独揽兵权,而国内出了乱子,那么君臣就会彼此猜疑,趁此机会,东方各国就能够联合起来,各国合力一定能够打败秦国。这是我最高的愿望,却不知道把这个伟大而又十分危险的使命委托给谁,如今上天把您荆轲派到我的面前,让我看到了希望,我觉得您是能够担当起大任的勇士,希望荆轲您能够仔细地考虑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