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才貌双绝——萧观音
16103200000008

第8章 流为经典美诗文

萧观音传世的作品共有《谏猎疏》文一篇,《伏虎林应制》诗一首、《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一首、《回心院》诗十首、《怀古》诗一首、《绝命词》诗一首。这些作品均收录在《全辽文》中。

《谏猎疏》言辞恳切,以中原帝王沉溺于游猎、荒于政事的历史教训来告诫道宗不要埋头于自己的喜好之中,而忘记自己肩负国家这个重担。其中的“特以单骑从禽,深入不测,……倘有绝群之兽,果如东方所言,则沟中之豕,必败简子之驾矣。妾虽愚暗,窃为社稷忧之”则同时体现了身为妻子,她对丈夫外出游猎,常单枪匹马的不安、忧虑,与作为皇后,她对龙体有损进而危及国家社稷的担心、恐惧。萧观音从所处时代的政治核心这一高度出发,引古论今,规劝道宗不要一意孤行,以防有损于国家。这种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清晰的政治头脑,足以令今人叹服。

《伏虎林应制》,为清宁二年萧观音应道宗之命而作。从整首诗的布局来看,大气磅礴,充分体现了契丹族粗犷、勇猛、豪放的民族特色。诗中的“压”“翻”“俱”均体现了大辽国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雄风。

《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为清宁三年,萧观音为附和道宗的《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而作。其诗曰:

虞庭开盛轨,王会合奇琛。

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文章能鹿蠡,声教薄鸡林。

大宇看交泰,应知无古今。

李正民在其《萧观音与王鼎〈焚椒录〉》一文中称:“这一首五律歌颂了辽国的文治,诗人盛赞王朝承天永业之际,表现出经纶天地、股肱八方的雄才传略,襟怀阔大,颇具阳刚之美。”再仔细看这首诗,前后对仗工整,总分得当,一气呵成,展现了萧观音颇高的文学造诣。首句借古喻今,用舜、周时期社会的繁荣稳定来比喻当时的大辽国。第二句用“承天意”“捧日心”道出大辽军民同心同德,一致拥护道宗的统治。第三句更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指出文治教化的影响,可谓与题目“华夷同风”相照应。尾句中的“交泰”更是有天地和会、国家上下风化相通、长治久安的美好寓意。此诗运用典故纯熟、典重古朴,可谓辽代女性诗作中的上乘之作。

《回心院》十首,更是多次被放在辽代文学作品之后,作为压轴之作,堪称辽代文学中的绝唱。全诗就扫殿、拂床、换枕、铺被、装帐、叠茵、展席、剔灯、爇炉、张筝十个生活细节展开描写,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作者祈盼道宗回心转意的心情。全篇情意绵绵、哀婉凄切、颇为动人。第一首诗通过“游丝络网尘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暗指自己已失宠许久的悲惨境遇。第二首紧接前首,写自己“凭梦借高唐”,这种只有凭借梦境已解相思之苦的感受,颇为感性和生动。第三首对香枕“更有双双泪痕渗”的描写,将妻子久不见丈夫,因思念而终日以泪洗面的悲切展现得淋漓尽致。第四首写作者铺被时“羞杀鸳鸯对”,面对曾经的合欢被,面对一对你侬我侬的鸳鸯,她羞愧难当,羞是因鸳鸯的如此恩爱,愧是身为妻子却没能留住丈夫。第五首中的“金钩未敢上”,更是将作者无休止的等待与期盼丈夫归来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第六首的“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是作者的无奈诉说。在这皇宫豪华与尊贵的物质生活背后,是作者内心的凄凉与无助,这才有了“身当白玉体”的感叹。第七首“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是说作者展开瑶席,看到怒放的花朵,似乎在嘲笑自己,曾经的郎有情、妾有意,风光无限,而如今只落得孤身一人。这种物与人的对比可以突出现今的落寞。第八首“偏是君来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更是这种嘲讽的延伸,仿佛这个屋子里的一切都在嘲笑自己,就连最微不足道的灯,似乎也在欺负孤独的作者。第九首中的“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体香彻肤”是将前两首的景物嘲讽上升到自嘲,更加凸显了主题,待君归。第十首是全篇的最后一首,也是点睛之作。“张鸣筝,恰恰语娇莺。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将自己弹奏《回心院》的琴声,似娇莺啼叫,清脆却夹杂着忧郁,这与窗前的风雨声相对应,不仅营造了悲凉凄惨的气氛使人怜悯,更透过娇莺来表达自己思念君王归来之意。全诗主要采用借物起兴、直抒胸臆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含蓄细腻,颇有唐代遗风。

萧观音在《十香词》后所提的《怀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说赵氏姐妹独霸皇宠,虽然偌大的后宫有万千佳丽,但在她们面前都失尽颜色。正是凭借着皇帝的宠爱,她们淫乱宫廷,让皇帝沉溺于女色之中,不能自拔,从而使汉王朝走上了衰败之路。三四句主要采用托物拟人的手法,说面对如此独擅专宠的赵氏姐妹,无人敢言,只有天上的一轮明月知晓后宫内的荒诞无耻。最后一句的“窥”字,将明月俯视人间写得惟妙惟肖。如此一首生动的怀古之诗,却被耶律乙辛、张孝杰之辈诬蔑称与赵惟一传情之作。虽然“擅圣藻”的道宗也看出了其主旨为“骂飞燕也”,但禁不住奸相的一番辩驳,终因诗中含有“赵惟一”三个字而将清白的皇后囚禁。

《绝命词》为萧观音的临终之作,是她身为皇后所做的最后陈述,其情既悲壮哀婉却又无可奈何。全诗采用了骚体诗的形式,共分为六段。前两段写蒙皇上恩宠,有幸被封为皇后,作为一国之母,自己一直尽忠职守,无愧于宗庙。第三段写当自己正要励精图治辅佐君王,振兴国家的时候,却遭到奸人的陷害,蒙受冤屈。第四段是萧观音剖心的自陈。第五段写子女听到自己要被处死的消息后,悲痛欲绝的场面,突出自己确为含冤受辱。第六段“呼天地”“恨古今”的描写,更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悲壮。全诗的最后两句“知吾生兮必死,又焉爱兮旦夕”所展现出来的坦然,虽然不比英雄般的壮烈,但却是萧观音这个悲剧皇后,留给后人最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