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权力潜规则
16104600000011

第11章  秦聚拢人才——又一个悖论

秦本偏僻之邦,经十多代人的励精图治建成霸业,靠的是贯彻重用贤良的国策。

秦缪公任贤使能是很有名的。公元前655年,晋国灭了虞和虢,俘虏了虞君与大夫百里傒。百里傒被当作奴隶送往秦国。趁管不严,百里傒逃到了楚国边境宛地,楚人捉住了他。缪公听到消息,有心用重金赎回,又怕楚国惜才不放,就想出一计,派人对楚国说,我家奴隶百里傒逃到了贵国,我想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回他。楚国就交出了百里傒。缪公请教百里傒,百里傒说,我是亡国之臣,岂敢乱言。缪公说,虞君不重用你,所以亡国,这不是你之罪。谈了三天,缪公终于把国事交与了百里傒,称其为五羖大夫。百里傒又向缪公推荐了蹇叔,他说,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叔,只是没有人了解他罢了。我曾想事奉齐国国君无知,蹇叔阻止了我,结果躲过了政变之灾。我又想事奉周王子穨,蹇叔又劝阻我不要事奉他,我离开了穨,结果穨被杀,我又一次幸免于难。投奔虞君时蹇叔也劝过我不要事他,但我没听,才遭此难。缪公听罢,二话没说,就请蹇叔当了上大夫。从此秦国渐强。

缪公死后,经过厉公、躁公、简公、出子等数代,国力又衰落下来,到秦孝公,再次振兴。

秦孝公重用卫鞅的故事非常有名。“商鞅变法”使秦国一举强大起来。卫鞅的最大特点是不畏权贵。他要把刺面的墨刑施于太子,太子不接受,于是让太子的师傅代受墨刑。当时,秦国是诸国中最接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权贵们的利益受损,国家却大大受益。

后来秦成霸业,主要也是因为一流人才纷纷涌向秦。像张仪,一会而相秦,一会儿相魏,一会儿相楚,秦国并不因此而排斥他。秦的传统政策是:只要是人才,就人尽其用。秦统一中国之前,几乎所有的上将都集中在秦。这一点诸国都没有秦国做得好。秦之成功,在乎用人。

历史往往无情地嘲弄人。

一方面秦重视人才,另一方面秦也残酷地摧残人才。赫赫有名的秦缪公,不杀盗马贼,结果得到那伙盗马贼的救助,在一次重要战役中转败为胜,然而就是这个看似仁慈的秦缪公,死的时候(公元前621年)却安排了包括奄息、仲行、鍼虎在内的177名良臣为他陪葬,残忍之极。直到秦献公主政(公元前384年)的时候才废除殉葬制度。

秦孝公重用卫鞅,但孝公一死,卫鞅便大祸临头。孝公死,怀恨卫鞅的人便刻不容缓地要处置卫鞅,卫鞅逃跑,未果,被处以残酷的极刑——五马分尸。秦国盛世的奠基者就这样惨死在秦君手下。把卫鞅杀死之后,卫鞅的思想却被秦完整地承继了下来。

白起等名将也是被自己的国君处死的。这些战功赫赫的名将大多成为青史中的冤魂。吕不韦该是何等狡猾的人物,最后也免不了惨死。

秦在残暴中崛起,在残暴中一枝独秀,在残暴中停止了与诸国共舞,在残暴中结束了百家争鸣!

一个奇怪的现象凸现了出来:中国历史,表面看,君王越仁慈越有凝聚力;实际上恰恰相反,君王越残暴越有凝聚力,越残暴越有夺天下的可能性。秦的崛起构成了一个标准范式:一方面诸国都在喊“暴秦”,恨不得生啖秦王,另一方面人才纷纷涌入秦,使秦愈强愈暴,愈暴愈强。

邪恶也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因为靠暴力得来的权力里面充满了人性中最丑陋的贪欲与自我张扬,当人们看到这些东西时,不由自主地会与最后成功联系起来。而仁慈与宽容距离权力塔尖总是很远很远。越是投靠残暴不仁的主公,成功的概率便越大,只有冒着被杀的风险,才可能收获荣华富贵——这就是暴君能聚拢人才的心理上的原因。

这是一个非常恶劣的示范。后来,这样的悖论,在历史上无数次地被上演,杀人魔王越残暴不仁,越能够聚集乌合之众。比如有杀人魔王之称的黄巢(不入伙者——斩!)就一度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再如洪秀全心狠手辣,行匍匐礼不到位者——斩!他的队伍遇到年轻男人,不问青红,但看手心,手心红润者(不像受苦人)——斩!这个杀人魔王却纠集了数十万之众,占据了半壁江山,其政权苟延了十四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