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权力潜规则
16104600000033

第33章  管仲

齐国出良相。从太公望吕尚,到管仲,都是赫世烜俗之臣。

管仲浮出水面,得益于齐桓公不拘一格地任用贤才。

公元前685年,齐君无知被杀于雍林。当时有两个人最有可能继位,一位是逃往鲁国的纠,由管仲辅佐;一位是逃往莒国的小白,由鲍叔辅佐。得到无知死的消息,两人同时归齐,路途上展开了明争暗斗。管仲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就势佯装身死,骗过管仲,管仲把小白“死”的消息报告给纠,纠大为放心,放慢了行进速度,六天才至齐国。而小白已经着了先鞭,被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本欲杀死管仲,鲍叔牙力谏,齐桓公才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不想成就了辉煌霸业。

管仲并非以计谋见长,而在大略方策上胜人一筹。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与鲁国会盟柯地,即将盟誓前,鲁国的曹沬突然把匕首架到了齐桓公脖子上,要求齐国归还鲁国被占领的土地。直到齐王答应,曹沬才丢掉匕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齐桓公想杀死曹沬,被管仲及时制止,把曹沬三次战败丢失的土地如数归还给了鲁国。此举使得齐桓公的信誉大增,于公元前679年,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公元前651年夏,诸侯会盟于葵邱,周襄王派宰孔赏赐齐桓公福肉、弓箭、车乘等。而且特许齐桓公不要下拜谢恩。齐桓公欲照做,管仲说,不可,于是齐桓公还是下拜接受了赏赐。同年秋季再次盟会时,齐桓公面带傲相,引起诸侯不满,结果晋君未来盟会。证明管仲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齐桓公不听,吃了大亏。

由于当时的四霸,只有齐国能够会盟诸侯,齐桓公掩饰不了骄纵之情,口出狂言:

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于此乎。吾欲封泰山,禅梁父。

(《齐太公世家第二》)

管仲行缓兵之计,阻止了齐桓公的泰山之行。

管仲留给齐桓公的最后遗产是用人之谏,他力谏桓公不要用易牙、开方、竖刀这三个人。齐桓公不听,结果齐国乱于此三人。

管仲的人格也是很高尚的。公元前648年,齐国派管仲去周国。周天子想用上卿之礼接待管仲,被管仲坚辞,还是接受了下卿之礼。

管仲与齐桓公死,齐国的霸业随即烟消。这是人治政治不可避免的。

管仲为后来的政治模式确立了一个标范,贤君加良相的标范。不过贤君加良相可遇而不可求,不是君不贤或相不良,就是相良而未被用,再不就是二者皆平平无所作为。贤君与良相碰到一起的几率实在低得可怜。然而,中国人对这种本来微乎其微的几率注入了极大热情,百年期盼,千年渴求,希望天降祥瑞,恩泽万民。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齐桓公染病,齐国五位公子为夺君位发生内讧。齐桓公死时争斗方兴未艾,以至于无暇为齐桓公入殓,曾陈尸六十七天,蛆虫爬出门外。几百年后,自比管仲的诸葛孔明,死后蜀国政局也是混乱得一塌糊涂。

十个管仲,也比不上一条合理而又可行的政治制度。可是在权力的王国中,制度与机制价值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