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字谜
16129100000001

第1章

竹外一枝斜更好

谜底:介

【趣解】这是一则字形与象形并用的字谜。谜面系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中名句,意在欣赏竹丛外那一枝斜开的孤梅。谜底“介”

却应视为“丿”与“个”两部分合成。中国画水墨写意,画竹叶三片一簇酷似“个”字形状,而“竹”字的半边亦近似“个”字;“一枝斜”象形为“丿”;“外”为方位词,指明斜出的一枝是在“竹”的外边;“更好”在面是赞赏竹丛外梅枝斜生之美,释底却是说明形扣恰到好处。

此谜佳处有二:一是想象丰富,形神兼备。“个”字无论是视为竹叶之状,还是当作“竹”字的半边,皆得其形似。而“丿’则独得“一枝斜”之神似,与形似部分相映衬,有奇正相生、出人意料之外的功效。二是面句造语精当,意境殊绝,取名句而能如此自然人谜者,非大手笔不能为。“一枝斜更好”,俊逸纤巧,文采风流,运思灵动,摇曳生姿。

画眉深浅巧费工

谜底:兮

【趣解】“兮”字系古汉语助词,较难为它配上一个琅琅上口的谜面。

作者积数十年斫轮功底,独具匠心地借用唐诗人朱庆余的名句“画眉深浅入时无”,不露痕迹地运用造化之工,融象形、增损两种手法于一体,使扣合准确无误,令人钦佩。

剖析面句,可知此谜分段分扣,以“画眉深浅”紧扣“兮”的上半部,其中一“深”一“浅”刻划传神,以示“八”字眉的两边形象不一;以“巧费工”化解成“兮”的下半部,不愧为借鸡下蛋之法。作者在谋面过程之中,确实是“巧”“费”了一番“工”夫。

有心趁其不注意凑上小嘴亲一亲

谜底:勿

【趣解】谜面句通俗活泼,生动地描绘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里一对小青年初恋时那害羞而又亲昵的情景。从“小嘴”一词中使我们明白更主动一点的当是小姑娘,她大胆地冲破闭塞的农村那“男女授受不亲”观念和对爱的向往,勇敢地尝一尝这“吻”的滋味,描写入微。其实此乃作者戏弄文墨,故弄玄虚,采用双扣法成谜。前句是说,底字若加上“心”即成“忽”,其义为“不注意”;若底字凑上一“口”(小嘴)。即成“吻”字,其义为“亲一亲”,如此双重踏实,谜底“勿”字令人难忘。

一个简简单单的“勿”字,经作者加醋添料这么一摆弄,竟能端出一盘美味可口的好菜来,可见作者手艺非同一般,称“特级厨师”,当之无愧!

用心不一误半生

谜底:计

【趣解】一条灯谜,如果能在给人艺术享受的同时,又能给人以警示,给人以启迪,使人有所受益,那么,这就是一条成功的谜作。

此谜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谜面的通俗化、大众化。面句不事雕琢,平自如话,言简意明,流畅自然。成谜采用离合法,“用心”是“用”字之心,即;“不一”表示在“用心”冲消去“一”,余下“十”;“误半生”取误字的一半“言”部;“言”与“十”两者顺理成章合成“计”字。“十”字,通常都用“画中”、“田中”、“上古”、“支前”、“下午”等来扣合,而此谜作者却不落俗套,妙思巧构,别出心裁,比上述诸多手法多了一道曲折,多了一份谜趣。此谜底面扣合无隙,面无余言,底无剩义,干净利落,非相当的艺术造诣难成此谜。

此谜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谜面的思想性上,面句深含哲理,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决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惟有如此,方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人生才能无怨无悔。否则,时光虚掷,贻误半生,枉叹奈何。当牢记谜面要旨,专心一致,不该再“用心不一”了。

一个谜底仅有四笔的字谜,能阐发如此深邃的人生哲理,难道能小看灯谜“寓教于乐”的作用吗?

挑灯剔火读西厢

谜底:订

【趣解】《西厢》是指杂剧剧本,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为元代王甫实所作,描写书生张君瑞与相国之女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人谜采用拆字会意,直逼谜底。“灯”是本谜主要道具,“剔”原意是挑出,意谓将火挑大点,今别解为“剔除”,将“灯”中之“火”‘剔除”,“丁”自然独立;“西厢”原为书名,今仅作方位解,“读西厢”解作“读”字之西半部,即“言”,与“丁”合为“订”,读者自可细细品味。

此谜“剔”字别义生趣,妙在该字可增可减之中;西厢指位生巧,更兼撰面如说故事,自然引人入胜。

为严将军头

谜底:六

【趣解】看了这条谜作,有些人也许认为过于简单,因为它纯以方位法成谜。“为严将军”的起笔分别为“、”、“一”、“、”、“丿”,组成“六”

字。似乎一览无余,缺少变化。其实,看似平常最奇崛。首先,“为”容易被视作闲字而被忽略,机关暗藏不露。面句出自文天祥《正气歌》,而典实出自三国。西川老将严颜战败被俘,面对劝降,他慨然答道:“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好个“为严将军头”,真是掷地有声,回肠荡气,大义磅礴,千秋凛然。

平心而论,此谜制作不难。但谜之优劣决非取决于制作难度,昔日司空图诗品有“雄浑第一”之说,此谜简洁明快,自然浑成,以拙胜巧。

《小芳》唱罢唱《小草》

谜底:方

【趣解】《小草》与《小芳》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颇为流行的歌曲,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轰动效应,受众面很广,影响力很大,至今人们仍在传唱不绝。唱完《小芳》再唱《小草》是现实社会生活很自然的插曲,这两首歌曲风格明显不同,谜面叙述的这个事实,也是当代年轻人不同心态的记录。谜作者的匠心在于叙述事实的同时,把谜面自行抵消法运用得出神人化。谜面结构别出心裁地设计为前三后四两段顿读,“罢唱《小草》”不仅把“《小芳》唱”三字之中的“唱”、“小”、“艹”(草)成分“罢”了去,而且连同书名号“《》”全部抵消掉,余下一个“方”字即为谜底。扣合自然轻巧,谜品空灵浑化,解来让人舒心惬意,实是可遇不可求之作。

写点东西留人间

谜底:火

【趣解】此谜解底“火”为人和两点,别义“东西”为方位东西,说明将两点分别布置于“人”字的东西两边,“点”在谜面本力量词,在此作笔划实指。

灯谜本含巧意,或转词性,或变词序,或变语意,不一而足。这只是技艺而非文艺,谜艺之重在乎谜意。所谓“在意不在文”。此“意”指内涵,“文”则指形式。灯谜能供猜射,此不是目的,不是目标,应是谜题透出的意蕴。格高和几俗必能一望便知。此谜题面能成胜语,以致口碑流传,正是透出了作者的一片心声。一是肯定,二是希望,整个题面如警语,完全是由肺腑中自然流出,质朴而阔大。惜乎谜题尚未将题意发挥极致。往往制谜者好将题义扣净(注意这个“义”字),因为要解谜底,这却人为地降低了题意之气格。此谜就是写得太实了,若能将题改为“留点东西在人间”,这个“东西”的含意就无限扩大了,可以从物质的升华到精神的。留一点空间给读者,也就是说文已尽而意味方起,这是最佳的。当然笔者没有喜欢帮人改谜之癖,只是一种理解。

鱼虾泼泼初出网

谜底:心

【趣解】“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周礼注》)此造字之法由来已久,制谜者也无不争相袭习之。

树阴湖畔,渔翁蓑衣斗笠,执网静待,俄尔,网举目张,鱼虾惊跳。

这恬淡幽闭的捕鱼图,似乎就是谜面之意境吧!

细察七字谜面,绝无字谜中惯用的“增损离合”之痕迹,而别出心裁地用以物象形之手法融入谜底。谜底“心”字,分析其结构,由四笔组成,中下方呈弧形的一“乚”,犹如起水的渔网,其旁三“、”,分列左、上、右三个方向,也极像受惊而跳的鱼虾,值得赞赏的是“泼泼”二字,它把出水鱼虾的银鳞闪烁、活蹦乱跳之情状极为逼真地勾勒了出来,使谜作充分体现了灵通传神的动态美。

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劳动场景,运用大写意构图,惜墨如金,虽寥寥数字,却赋字形笔画以新的内涵,使“心”字的三“、”一瞬间变成了鲜活的鱼虾而跃然纸上。无须挑剔,这正符合中国画的要求:但求神似,不求形似。神似生动,形似滞板。如此运法可称得上象形字谜中之佼佼者。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谜底:闩

【趣解】读过柳宗元《捕蛇者说》的人,都会对捕蛇人蒋氏三代及乡邻饱受官府横征暴敛之苦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可怜永州乡民,迫于苛政,死的死,逃的逃,到蒋氏这一代,其乡邻已到“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的地步。

谜面译作今语,意即“十家中不存四五家了”。移入谜境,其“室”与綟底“闩”中的部首“门”字相扣,当属同义置换;而这损家折户的算法则须另当“别”论,“十无四五”之原意已被偷换成“十减去四和五”的减法算式来替代,最终的“差”便是“闩”字中间的那个“一”。在逻辑学中,“偷换概念”本是违反同一律的一种逻辑错误,但用在灯谜创作中,却不失为一种别解的好方法。

两燕争食上下飞

谜底:以

【趣解】此谜象形有趣,别出新奇。将“乚,”和“人”想象成两只燕子在轻盈翻飞:瞧,左边一只朝下俯冲,右边也有一只往上直窜,是在互相嬉戏吗?非也,原来是两只燕子在“争食”……“燕”乃候乌,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燕是有益于农作物的一种益鸟,专嗜捕食昆虫。所以“两燕”“上下飞”,既然是为“争食”,那“食”就一定是昆虫了。此谜作者将“以”字中间的那一点“、”比作燕食,即某种昆虫,还真是别出蹊径,亦可见其想象之丰富和缜密,连空中飞燕争食昆虫的情景也被他的慧眼摄人谜中来,如此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实在是难能可贵,不可多得的象形谜佳作。本谜如果将“两”字换为“双”,也许会更顺口雅致(如唐代王睿《燕》:“海燕双飞意若何。”宋代晏殊《清平乐》:“双燕欲归时节”

等)。

稚子敲针作钓钩

谜底:孔

【趣解】谜面出自杜甫《江村》诗。作者摘句成谜,呈现妙趣有三:

一、意境美妙。谜面诗句描绘稚子做嬉戏之具的优雅景象,反映出江村居户的安乐。初见谜面,幽情逸趣就扑面而来,令人心清神怡。

二、扣合精妙。为谜,最要讲究扣合贴切精当。此谜虽为成句,却扣合工稳,“稚子”简称为“子”,“敲针作钓钩”扣稳“乚”,“子、乚”组合成“孔”。全谜无闲字。如删节,语境意境就差多了。

三、示形巧妙。以“钓钩”象形竖弯钩,在字谜中是常见的。此谜面。

的出新在于原诗句生就“敲针作钓钩”,“敲针”看似肿赘,实则给人展示出一幅完整的动态画面,即“钓钩”乃以直针敲弯而成。以动述静,天然巧成,把个汉字笔画的竖弯钩写活了。

兴废六朝干底事

谜底:平

【趣解】表面看,此谜话题似在叙述历史而慨叹古代六朝兴废之事,令人无不产生凝重的感伤之情。其实透过那历史长河的阴影,作者所要向我们揭示的却是一个极其平常的“平”字。何以见得?不信且将题句试作顿读别解:“兴废六”乃巧将隐藏在“兴”字里的“六”字“废”去,只剩两点“丷”,“朝”作方向副词,喻将添向“干”字,岂不成了一个“平”字!“于底事”本意为“干何事”,这里只余“底事”二字别解为概括如此,将“兴”、“干”二字进行增损离合的过程,意即这么的(底)一回事而已。显示了作者运用离合法之娴熟与巧妙。“六朝”“兴废”历史盛衰极为复杂多变。三国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皆以建康(吴名建业,即今南京)为国都,故合称为“六朝”。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词的后半阕充满对六朝兴亡的感叹:“六朝旧事随流水”,“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指责那些荒淫无耻亡国之君罪有应得。似亦可视为今日此谜之“批注”,读之焉能心清“平”静……人一堕落终成囚

谜底:丙

【趣解】警世箴言,人一旦堕落,就难逃终成囚犯的厄运。虽说也有“浪子回头金不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时候,但何如不堕落的好。

作者之心在于救人,立意高尚。谜法移形换位,母体即谜底,将“丙”字的“一”换位于“冂”底封闭而成“口”,再将“人”字移缩于“口”中即成“囚”。斧凿不施而自然吻合。

画堂深处歌舞声

谜底:古

【趣解】画堂原指汉代宫中殿堂。《汉书·元后传》:“生成帝于甲观画堂。”后泛指华丽的堂舍。谜面为大户人家行乐之情形。

此谜取法析字、提音。“画堂深处”取“画”字深处之“十”、“堂”字深处之“口”,结合成底字。“歌舞声”是以“歌舞”二字连读反切之声,来提示谜底“古”字之音。析字、提音若单独出现,均显单薄,兼容之则丰满且有起伏。以“深处”取中心最小字素极当,以反切之法提示底字之音更觉曲折有味。

挖掉了苦根翻了身

谜底:卉

【趣解】谜面系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歌词,表达了边区人民翻身做主的喜悦心情,读来格外亲切感人。此谜运用字谜中最常用的增损离合法而撰制,“挖”示衍消,“根”指方位。将“苦”字的根部“口”

挖掉,余下“艹十”,“翻了身”暗藏机奥,隐意翻转了一个跟头,即成为谜底“卉”字。

此谜妙在衍消自然,巧在旋转方位指示准确。由于旋转手法的引人,弥补了用单一增损离合手法有失于直观浅薄之憾,为谜作增添了三分曲折,显得谜法千奇百怪,变幻无穷。此谜浅白而不浅薄,显豁而不晦涩,并且谜材难得,实乃字谜中一朵奇葩,如红杏出墙,令人瞩目。

人工拌和混凝土

谜底:石

【趣解】人工拌和混凝土,本属建筑工人将水泥、沙子、水涮石等按一定比例用水拌和的一种体力劳动,是建筑业中常见的一道工序。谜作者妙笔生花,竟以人们司空见惯的这道工序为题材,巧制成字谜,足见灯谜创作的源泉,是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便能发现灯谜作品的创作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此谜采用“假定法”制成,“假定法”的成谜过程,既可由面及底,亦可由底及面。设若本谜的猜射者是懂得此类猜射方法的,那么他可以根据谜面作如下分析:混凝土的学名为“砼”,谜底(要猜出的字)用“人”、“工”两字混合后就成为“砼”(即“混凝土”),那么,根据推理,这个谜底便应当为“砼”字,去掉“人”、“工”,亦即“石”字无疑。

并肋重耳应有功

谜底:左

【趣解】《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闻其骄肋,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这里的“其”,指晋公子重耳。由于骊姬进谗,重耳出奔在外,历经狄、卫、齐、曹、宋、郑、楚、秦诸国,凡十九年,始返晋执政。上面这件事,就发生在经过曹国的时候。他不仅在晋为君,还在诸侯中称霸,当然应有功。骈肋是一种生理畸形,肋骨紧密相接。不说骈助,而说并肋,是出于制谜的需要。“左”并上“肋”,分别组合为“有、功”二字。

重耳本是人名,这里又赋予双关义:不仅是重新组合,而且暗示重复组合,组成二字。整个谜面别解为:并上肋重组两字,应该是“有”和“功”。

用典现成,不事雕琢,仅仅通过一个词语的转注置换,就给人以天然、浑成的美感,自是大家手笔。

是儿是女全都好

谜底:可

【趣解】谜面为计划生育用语。好像一位将要做母亲的人在对人说:不管是生男孩子还是生女孩子全都是可以的。此种鄙视世俗观念的新风尚,是具有相当教育意义的。对旧社会那种“生女受嫌弃”的旧思想,可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面句口气十分坚决,没有半点犹疑,更显得十分可贵。而于谜却暗藏机关,叫人难以识破。本谜需先采用四。

兰顿读的手法,才能初窥奥秘,前四字之中的“儿”、“女”系采用同义相扣的手法扣合的。古云“男丁女口”,正好成“可”字,“是”字令谜生色。

谜若到此,一则谜便成功了,可谜面之中又添加了一“全”字,暗示“齐全”之意,用的谜法是加法。而“好”可说是好戏连台,采用的是双重扣合法,先离合后提意,一点不露斧痕,可称天衣无缝。“好”与“可”同意相扣,使本谜之底确切不移,“好”系着意引进的,排除了谜底猜“好”之虞。

吕安题凤叹无知

谜底: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