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戏曲
16131400000014

第14章 中国戏曲名家(5)

田冲在战火中走来,生活积累深厚,文艺修养较高。他是性格化演员,具有高超的表演技巧。创作激情澎湃而又严谨认真。他的音色雄浑纯正,台词音韵顿挫,善于用声间的变化表现人物情绪和情感的细微波动。他的舞台动作刚劲洗练,节奏感强,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耿震

耿震,着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导演。原名耿鸿恩。山东省阳谷县人,1917年生。30年代在青岛读书时,即参加进步话剧活动。抗战爆发后,入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后先后在成都市西北电影厂、重庆陪都实验话剧团、中华剧艺社、中央电影厂中央剧团任演员、导演。曾在《大地回春》、《北京人》、《天国春秋》、《石达开》、《钦差大臣》等中外名剧中任重要脚色。抗日战争胜利后,加入上海观众演出公司、文华电影公司。1948年到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中国实验话剧团等演出单位任演员、导演。演出《民主进行曲》、《非如此生活不可》、《桃花扇》、《一仆二主》、《三人行》等话剧。导演的话剧《报童》、《大风歌》获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演出奖。责任中国剧协理事。

耿震的理论修养很高,表导演的艺术风格清新流畅、真实自然。导演思想脉络清晰,主题鲜明,善于组织故事和刻画人物。

夏淳

夏淳,着名话剧导演艺术家。原名查强麟。北京人。1918年生。自幼喜爱京剧,中学时参加业余话剧演出。“一二·九”运动时,在北京加人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平津学生救亡宣传团。后在武汉参加由周恩来、郭沫若领导创建的抗敌宣传队,开始了导演艺术活动。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加入焦菊隐创办的北平艺术馆,先后导演了《孔雀胆》、《丽人行》、《大雷雨》等中外名剧。1948年化名为夏淳,进入华北解放区,从事戏剧编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导演。导演了《雷雨》、《同志,你走错了路》、《名优之死》、《风雪夜归人》、《茶馆》(与焦菊隐合导)、《悭吝人》等剧。并应其他演出团体之邀,导演了评剧《刘巧儿》、京剧《箭杆河边》等,其中《茶馆》参加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获一等演出奖。夏淳为中国剧协理事。

夏淳的导演风格深醇凝练,追求现实主义的写实与诗的意境的和谐统一,他娴熟地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自觉地借鉴民族戏曲传统艺术精华,创造了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话剧艺术。

于村

于村,着名话剧导演艺术家。原名刘德亨。河北安新人,1917年生。

1937年冬到延安,在陕北公学校剧团开始了演出活动。1938年到新疆从事进步文比活动,与赵丹等人组织戏剧演出。1943年被军阀盛世才逮捕。1946年获释后回延安在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戏剧组工作。1947年到晋冀鲁豫人民文工团任演员、副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等艺术单位担负组织领导和编导工作。1956年,在青艺曾因成功地扮演老舍名剧《西望长安》中的栗晚成,获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近几年,因出色地导演了《未来在召唤》、《灰色王国的黎明》等剧获导演奖,现为中国剧协理事。

于村生活积累深厚,理论修养较高。表演热情、质朴,富于个性。导演风格线条清晰,节奏明快,时代意识强烈。

朱琳

朱琳,着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女,江苏省灌云县人。1923年生。自幼喜爱歌舞。小学时曾学过京剧。抗日战争初期,加入长虹剧社、东北救亡抗日总队从事抗日宣传演出。后加入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抗敌演剧九队,在国民党统治区上演进步话剧。其间还曾被桂林新中国剧社借调参加了西南戏剧展览大会。抗战胜利后,随演剧九队活跃在上海和江浙。解放前夕和解放初在上海参加电影拍摄。后长期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主要演员,演出《雷雨》、《虎符》、《布雷乔夫》、《带枪的人》、《蔡文姬》、《武则天》等中外名剧,其中《蔡文姬》在1978年被搬上银幕。

朱琳在话剧民族化方面做了认真的探索。她以深厚的生活积累为基础,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情感体验和中国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创造了“从内到外,内外结合”的现实主义的演剧方法。她的表演真实可信而又耐听耐观,真和美达到了高度和谐。

于是之

于是之,着名话剧表演艺术家。祖籍天津,1927年出生于北京。在中学时曾参加学校的业余话剧演出。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只读了一个月,停学到木材厂当学徒,业余参加话剧演出。后参加祖国剧团,在话剧《蜕变》、《以身作则》中有出色表演。还曾到天津一家职业剧团,参加话剧《孔雀胆》、《升官图》的演出。1947年加入焦菊隐主持的北平艺术馆,表演艺术得到很大提高。解放后,于是之一直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主要演员。

1951年,他在老舍的名作《龙须沟》中扮演程疯子引起轰动,成为全国知名的话剧表演艺术家。这以后,他先后在《雷雨》、《虎符》、《日出》、《骆驼祥子》、《茶馆》等话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舞台艺术形象。文化大革命后,他再度参加《茶馆》的演出,并随《茶馆》剧组出访西欧一些国家,赢得了国际盛誉。解放后,于是之间或涉足影坛,拍片不多,但塑造的银幕形象个个性格鲜明突出,给观众以难忘的印象。象《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丹心谱》中的丁文忠,都是不可多得的成功形象。

于是之学识渊博,艺术修养深湛。他善于对人物做透彻的分析和深切的体验,因此表演极富有分寸感,能准确地把握脚色的个性特征。他十分注意细节的选用,表演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李默然

李默然,着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回族。黑龙江省尚志县人。1927年生。

从小喜爱戏曲,1945年当邮差时参加了牡丹江邮政业余剧团。后来又在牡丹江青文剧社、一面坡铁路文工团、东北文协文工团、东北文工团等演出团体演出歌剧、话剧。1951年调东北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团。因在《曙光照耀着莫斯科》中饰党委书记,获东北地区文艺会演表演奖。1954年以后,一直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工作。先后在《日出》、《明朗的天》、《烈火红心》、《智取威虎山》、《胆剑篇》等中任主要脚色。因在《前进再前进》中扮演石书记获1956年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大会二等演员奖。1961年因在《甲午风云》

中饰海军爱国将领邓世昌而蜚声全国。近年,虽年近七旬,仍活跃在舞台、银幕、荧屏上,深受不同欣赏层次的观众的普遍欢迎。现为中国剧协理事。

李默然既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又有精湛的理论和艺术修养,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具有阳刚之美的外形和浑厚宽润的嗓音,他的表演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擅演沉稳、含蓄、气度不凡的“有身分”的人物,台风凝重大方。表演情感色彩浓郁、气势磅礴,雄浑、沉静中跃动着激情。台词、动作、造型精雕细刻而又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平易。还善于把中国戏曲的表演技巧自如地揉进话剧艺术,增强话剧表演的艺术表现力和民族风采。

张辉

张辉,着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原名张新卿。浙江省海宁县人。1928年生。1947年考入上海实验戏剧专科学校表演系学习。1949年以后,先后在中共松江地委文工团、苏南文工团任演员。1953年江苏话剧团成立,张辉即成为该团的主要演员。30多年来,成功地扮演了《家》中的觉慧、《北京风雨》中的李秀成、《文成公主》中的松赞干布、《陈毅出山》、《黄桥决战》中的陈毅、《阿Q正传》中的阿Q等舞台形象;还在电影《铁窗烈火》、《家》、《风从东方来》、《峥嵘岁月》等中饰演主角。现为中国剧协理事。

张辉形象雅俊,台风洒脱。青年时期扮演的“正派小生”,或铁骨铮铮、透着革命豪气,或幼稚而大胆,有朦胧的革命追求。个性十分鲜明。随着艺术实践的深入,戏路不断拓宽。近年他一反过去的戏路,扮演了阿Q一角,深受戏剧同行的赞誉。

陈颙

陈颙,着名话剧导演艺术家,女,原籍黑龙江省瑷珲县。1929年生。

1941年在北平贝满女中学习接触革命思想。1945年投奔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加革命,做宣传工作。1946年开始从事话剧、歌剧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苏联莫斯科国立卢那察尔斯基戏剧学院导演系深造。1959年开始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翻译并排演了巴西当代作家菲格雷多的《伊索》,与欧阳山尊合作导演了契诃夫的《三姊妹》等。

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导演了《马兰化》、《岳云》等,1962年调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过《费加罗的婚姻》、《雷锋》、《李双双》、《伽利略传》(与黄佐临合作)、《迟开的花朵》、《蒙塞拉》等中外名剧。其中《迟开的花朵》获文化部直属院团新创作、新改编、新整理剧目的观摩评比一等奖。现任中国剧协理事。

陈颙的导演艺术广泛吸取借鉴了各种流派的演剧方法。她熟悉斯氏体系,也对西方现代戏剧艺术作过深入探讨,还认真学习过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技巧,博采众长而有独特创造。导演风格绚丽奇崛,主体意识强烈,追求哲理性。她勇于探索,在戏剧观念上有所突破、深化和发展;在舞台艺术表现上,也适当地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各种手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