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的技艺是由王森然传授的。1927年,颇有名气的齐白石相继被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聘为教授,当时在北平师范学校从教的王森然经常拜访白石教授并求艺,尽管年龄相差三十一岁,但两人很合脾,成为忘年之交。一次,白石治印将大篆与小篆混用,王森然就毫不客气地给白石从钟鼎文讲起,一直讲到大篆、小篆的演变,并馈赠《六同书》一份。经高人指点,白石的篆刻登堂入室,产生飞跃。这样两人相互为师,取长补短,王森然很快成为名流画家,齐白石的篆印也声誉斐然。
齐白石先生曾用篆体书赠王森然一副对联,以纪他们的忘年交谊,联云:
工画是王摩诘;知音许钟子期。
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字摩诘,苏东坡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钟子期,春秋时期人,他与俞伯牙高山流水识知音的故事世代流传。
齐白石是现代着名的艺术大师,其作品为中外收藏家所争购。
1953年,大师为毛泽东主席作了一幅《松鹤太阳图》,并在画题联: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齐白石为书画界的朋友题赠过不少对联,他为着名画家胡佩衡书赠的对联切人、传神,叹为观止。联云:
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
齐白石于1957年9月16日以“九四春秋”谢世。早在1945年,大师曾自撰挽联:
有天下画名,何若忠臣孝子;无人间恶相,不怕马面牛头。
说来有趣,那年春末大师做了一个梦,梦见一队人把一口空棺材抬进家来,后来越想越觉得离奇,年逾八旬,大概不久于人世了,于是撰作上面这副自挽联。
老舍的对联情结
老舍先生出生于北京市一个贫民家庭。他从小就怀着一颗“鞭挞黑暗,追求光明”的“燃烧之心”。他在踏上文学道路之初,曾写下了一副自勉联:
报国文章尊李杜;攘夷大义着春秋。
老舍年轻时代,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日本侵略者蹂躏着祖国大地,腐败的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变本加厉地欺压老百姓。老舍决心以笔为枪报效祖国,唤起千百万民众奋起抗战。他以李刍、杜甫为榜样,而他的精神抱负要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问疾苦笔底波澜”的杜甫所追求的境界更高。联语词句质朴,自然平实,但义正辞严,气势雄奇,意境不凡。
老舍还有联语全用人名,未加任何词语的对联:
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
“素园”即韦漱园,着名翻译家;“陈瘦竹”,小说家和戏剧理论家;“谢冰心”,儿童文学家。“陈”、“谢”二字巧为双关,既作姓氏,又作动词(“陈”为陈设,“谢”为致谢)。巧思精构,叹为观止。
老舍有一赠女联云:
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
联如白话,绝无雕琢,虽是赠女,亦是治家格言。
《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他有一联是题赠给在《龙须沟》
剧中成功扮演程疯子的演员于是之的。联云:
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
上联嵌名,并巧妙地运用文言虚词“是”和“之”的字义。
下联的“庶几”意为可能,多用来表示期望。全联意为:像于是之这样刻苦努力的人,一定会有成功的希望。
军旅作家曲波的名着《林海雪原》50年代末问世,读者好评如潮。
老舍为曲波题赠一联:
曲高和众;波远泽长。
联语巧嵌“曲波”二字,颇具匠心,并活剥成语“曲高和寡”
和“波远流长”,言简而情深。
1962年,电影表演艺术家崔嵬在《红旗谱》中成功地塑造了朱老忠的形象,荣获“百花奖”,老舍撰联相赠:
贞如翠竹明于雪;静似苍松矫若龙。
联语以竹喻贞,以松喻静,以雪喻明,以龙喻矫,情辞典雅,神采飞扬,不仅是崔嵬苍劲雄厚艺术风格的传神写照,也是对刚健质朴表演经验的凝练概括。
老舍书法方中有隶,常予人作字,书嵌名联。他曾赠茅盾嵌名联:
鸡鸣茅屋听风雨;戈盾文章起斗争。
老舍赠巴金嵌名联:
云不在巴山雨;文章金石声。
上联点化唐人“共话巴山夜雨时”,暗喻巴老为蜀中奇才:下联则赞扬巴老的文章和译着饮誉海内外,定然会发出“金石”之声。
老舍一向主张:“作文章最忌七拼八凑,欲免此弊,必须卖尽力气。”他在1962年曾作这样一副春联:
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拼八凑文。
联为心声。此联正是对这种主张的凝练概括。
老舍题赠于志恭联:
壮丽关山迎晓日;风流人物在中华。
此联作于1966年春节,当年8月老舍即含冤去世。
冰心谈家中珍联
冰心老人生于书香世家,祖上藏书甚丰,字画条幅无数。一些悬挂的书联,从小就给冰心心灵和艺术上以熏陶。晚年她连续写了几篇短文,谈论对其中一些对联的体会。
在福州老家她祖父的书斋里,有这样一副对联:
知足知不足;有为弗有为。
冰心记得她的祖父曾这样向她解释这副对联:“有的东西,比如衣、食、住,虽然简陋朴素一点,也应当‘知足’。而在对追求知识学问和修心养性上,就应当勇往直前去做:对于那些违背道义的事,就应当坚决不做。”这些话对冰心影响很大,她说:“我喜爱这两句有骨气的话,以后有人请我题字的时候,我就常常写下这副对子。”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是晚清海军“海圻”号巡洋舰的副舰长,1904年奉命到山东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定居在烟台南后街的杨桥巷口。那时家中客厅里有副集句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冰心回忆说,这是父亲指联教她认字的“课本”。“父亲正忙于筹建海军学校的方案,而我却总缠着他。他就指着墙上那副对联说:
‘你也学着认字好不好?你看那对子上的山、竹、三、五、八、九这几个字,不都很好认吗?’于是我就坐在父亲身边,一边学认,一边学写。”此联原为晚清侍郎李因培集句题给袁牧的,大意是:此地有山峻林幽的自然优美的环境,在此是能尽读上古遗留下来的古典书籍的。这副集句联,不仅使童年的冰心识得了二十二个字,而且成了她热爱自然、研究民族文学的起点。
在北京老家冰心父亲的书房里,有一副其父挚友萨镇冰题赠的对联:
穷达尽为身外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冰心说,这副对联说尽了朋友间相知之深,情谊之厚,是朋友交往的准则。
北京老家的厅堂上,还悬挂着林则徐在广州时自撰的堂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在谈到这副对联时,冰心说:“我喜欢这两句,总觉得有股凛然之气扑面而来。‘有容’和‘无欲’四字很有深意。这使我联想到古人《咏汤圆》中不计毁誉的句子:‘甘苦惧能受,升沉总不惊。它的‘无欲’正如诸葛亮训子篇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联语对家人的教育,效果并不在言传身教之下。”
冰心老人书斋里还有一副十分珍贵的条幅,那是梁启超的亲笔手迹: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冰心回忆说,那是在1924年自己在赴美留学时患病,养病期间集龚自珍《己亥杂诗》句为联,表达自己身居海外内心所蕴藏的深情:
尽管世事变幻如沧海桑田,我却心事平静,镇定自若,因为祖国的滔滔东海、巍巍泰岳伴我入梦,在我心中。冰心集成此联后,寄给国内的表哥刘放园(《晨报》编辑),请他将联语书裱,以表海外赤子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之心。没想到,为她书此联的是当时着名学者梁启超。当时,冰心尚未结识这位社会名流,只是因为表哥办报的缘故,才得了梁启超的墨宝,故冰心将此联视若珍宝。
素甘淡泊心常泰
启功是爱新觉罗的后裔,着名学者,大书法家。他有着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他坦然承认,自己学书,仅能作真草行,不懂篆隶。
在启功的书室里,悬挂着一副抒怀、自勉的对联:
素甘淡泊心常泰;曾履忧危体愈坚。
“淡泊”,恬淡寡欲之意。“素甘淡泊”,是修养心性、陶冶情操的好方法,可以使“心常泰”,襟怀坦荡,品德高尚。“忧危”,即忧患和危难,只有经历艰苦磨炼,才能强健体魄,坚定意志。
他还书题一副赠友联: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启功曾撰一副春联:
流水断桥芳草路;淡云微雨养花天。
联语以流水、断桥、芳草写春天的景色,以淡云、微雨写春天的气候。“芳草”,常用来比喻忠贞的美德。“养花天”,指适宜花草生长开放的天气。下联出自仲殊《花品序》:“此月多有轻云微雨,谓之养花天。”全联用词清丽,充满诗情画意,借颂春之作,表达对道德情操和美好环境的颂扬。
1986年3月,着名作家聂绀弩逝世。在北京文艺界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礼堂门口,悬挂着启功撰送的挽联:
革命抱忠心,何意门中遭毒手;吟诗惊绝调。每从弦外发奇音。
聂绀弩先是被打成“右派”,“文革”时期又戴上“反革命”
帽子,上联正是追述他的人生磨难。下联评价他的文学成就,以杂文的笔法写旧体诗成为一大特色。据说这副挽联在众多挽联中最引人注目。
顾随是河北清河人,现代作家、书法家。他和启功秉性、专长相同,又曾同在辅仁大学任教,俩人感情很深。1990年9月,河北大学举行顾随教授忌辰三十周年纪念会,启功撰送一联:
文苑仰宗师,众失拱辰三十载;书坛标重望,脉延典午两千秋。
上联说,文坛上所仰慕的师表,世事变迁中,众人失去师长三十年;下联说,你在书法界久享盛名,晋朝(典午即晋朝的代称)书法艺术高峰后,只有你延续了两千年来的传统。全联表述了作者对逝者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流沙河的对联情结
当代着名作家流沙河,小说、诗歌、散文、杂文作品多多,对联制作也是行家里手,谐联、妙联、雅联样样得心应手。书法家刘云泉善书能文,联作也入流,却推崇流沙河撰作的对联。他不书唐诗宋词,却选用流沙河的联作进行书法创作,出版书法集。可见流沙河称得上是当代对联大家。
流沙河的对联不见豪言壮语,不作修饰媚语,直抒心怀,辞妙意赅。他为自己年轻时期的爬格子画了一幅肖像:
绝无文章娱小我;最有兴趣见大人。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娱“我”的功能寓于娱读者的功能之中。作者年轻时写文章都是“政治任务”,必须迎合上级的口味,至于读者爱看不爱看,能否“娱小我”,则无关紧要,故称“最有兴趣见大人”。
新时期的流沙河,既不是大跃进时代的落魄书生,又不是极左年代的驯服工具。他把上面那幅“自画像”改动一下,变成了这样一副自勉联:
偶有文章娱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
大人者,并非单指上司了,而是大官、大款、大腕的统称。
不去拜见,免受拘束,岂不痛快!
流沙河的《退休赋》有句:
岂无老子整人,儿子整钱,一家实行两制;更有小贼剪包,大贼剪径,百姓吓掉三魂。
摘出句来,竟是一副妙联,情味纯,世味浓,如诗如药。正如书法家刘云泉对流沙河对联的评价:“色有红黄蓝白黑,味有酸甜苦麻辣,相有生旦净丑末。”
流沙河还有一联也写得生动活泼:
摆摆头亲戚也厌邋遢鬼;翻翻眼朋友不识流浪人。
当年落魄书生凄惨苦涩的心境,跃然纸上。
流沙河善于挖掘生活的点点滴滴,他的对联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大多反映社会变迁,百姓生活。他抓住废除票证、取消粮本这一社会变革,凭生意趣,撰作这样一副对联:
粮食敞开,万家招回昔年饿鬼;票证作废,百姓送走现代瘟神。
读罢此联,令人拍案叫绝,击节叹赏。
作为饱览名迹、心慧眼疾的一介名士,流沙河为各地名胜题联应该少不了。崇州是四十多年前流沙河烧炭炼铁的地方,也是他炼字、炼句、炼意,开始学作对联的地方。故地重游,他为崇州陆游纪念馆题联:
北去秦川,报国犹能截虎;西来蜀地,思乡最怕闻鹃。
剑门关重修,嫌关门联旧,以龙风之状形容不甚贴切,于是就有了现在镌于雄关的流沙河的联作:
剑铸耕铧,戾气低沉祥气起;门迎览客,杀声远去笑声来。
自古以来剑门就是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烽火连天已成历史,今天已是旅游胜地。联语没有再现苍凉的古战场,而是展现出太平盛世的景象,使楹联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