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特种导弹科技知识(上)
16133700000011

第11章 反舰弹道导弹

总述

舰弹道导弹实际上是普通弹道导弹的“改进版”,普通弹道导弹射程远,可达数千公里,但由于最后阶段速度太快(可达十倍以上音速),难以控制,故只能打击固定目标。为了突破这个局限,苏联在赫鲁晓夫时代曾秘密研制过具有末端制导能力、可打击移动目标的弹道导弹。由于此类弹道导弹主要针对移动在大洋中的航母战斗群,故称为“反舰弹道导弹”,也叫“航母杀手”。

作战使命

反弹道导弹主要用于拦截来袭弹道导弹。它既可在大气层外,也可在大气层内高、低空对来袭弹道导弹实施拦截。

技术特点

概述

反舰弹道导弹打击航母必须克服三个技术关键,分别是:一、弹道导弹必须能够突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宙斯盾拦截系统)。二、这种武器的系统必须具备跟踪目标,并在导弹末制导段击中移动目标的能力。三、需要提供准确无误的、实时目标定位的信息。只有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才能使反舰弹道导弹真正成为中国的整个“反介入”作战体系的绝招。

跳跃式弹道

将传统的抛物线弹道中段设计成有多个波峰的跳跃式弹道,从而使探测系统在导弹再入大气层之前难以准确地探测和计算导弹的落点,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

变质心机动

通过移动弹头内部质量块的位置,来改变飞行器的质心,利用气动配平力矩来改变飞行器的飞行姿态,实现有效的飞行器机动。弹道导弹引入变质心控制后,其飞行轨迹可偏离预定的弹道,不仅可再入大气层,弹头可用螺旋状或蛇形状机动,而且变质心控制还可以使弹头在再入攻击段实现小幅机动,对付慢速运动的地面或海上目标,诸如航空母舰、海上舰队等慢速目标。

脉冲式异面变轨

当弹道导弹在被动段沿初始弹道飞行到某时刻时,让发动机脉冲点火使导弹在空间的某一方向获得一个速度增量,这个速度增量的方向不在初始弹道平面内。这样就使得导弹在点火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发生了改变,并且速度方向不再在初始弹道平面内,从而达到改变弹道和弹道平面的目的。在弹道导弹被动段的初段和中段没有被拦截的情况下,在末段异面变轨的导弹比共面变轨的导弹更难被拦截。

主动段自旋

对于未采取抗激光措施的弹道导弹,在连续波激光照射下,导弹容易发生爆炸和弹体折断,激光武器一旦在助推段将导弹壳体击毁,弹道导弹携带的核弹头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激光武器击毁弹道导弹是需要一定能量积累的,若弹道导弹进行主动段自旋,使激光能量不能有效集中和积累,则可以达到突防机载激光武器系统的目的。

典型型号

当前,除了俄罗斯的C一300B、美国的“爱国者”PAC-2已经部署,俄罗斯的C-400“凯旋”即将部署外,有些国家正在改进已有系统和开发新的反导系统。美、俄都提出了具体的TMD构想,法国在其“阿斯特”—30的基础上发展了欧洲的反导弹系统,意、德两国与美国联合开展“扩大的中程防空系统”,以色列与美国联合研制了“箭”式反导系统。

离实战甚远

一型武器真正形成实战能力,要经过一系列的研制、生产、试验,特别是像这种尖端的大型武器系统,没有一系列的实战试验,是不可能形成实际的作战能力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中国的官方媒体公开报道过有关的试验。同样,国外媒体也没有报道过中国进行过这种反航母弹道导弹的试验。这就意味着,它实际上距离形成实际作战能力仍然有相当的距离。

如果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单纯的这样一个弹道导弹,它对航母并不能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因为,要形成一个实际的作战系统,它必须依赖于一个大的情报指挥系统。也就是说,首先要知道对方的航母在哪里、它的运动诸元是怎么样的。只有精确掌握了这些数据之后,才能够对它实施攻击。

如果说对方航母距离己方海岸几百甚至上千公里,要想获得上述信息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些信息要求的精准度是相当高的。这样一来,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获得这些信息需要一个相当庞大的导弹防御系统的支持。比如,要有海洋监视卫星、要有导航卫星、要有数据传输卫星。那么,要建立这样一套庞大的高性能的导弹防御系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总而言之,这个所谓的“航母杀手”真正形成实际的作战能力,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技术上来说,都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存在弱点

第一,它的打击范围是有限的。它只能依托海岸,从海岸外推一个有限的距离,无法覆盖全世界所有的海洋。

第二,因为它要依托在一个庞大的导弹防御系统之下,那么这个导弹防御系统本身的生存能力也是这个武器是否能产生效率的一个基础。如果导弹防御系统无法有效生存,这个武器也无法发挥它应有的效率。

第三,现在美国拼命在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这种导弹防御系统对所谓的“航母杀手”也是有抗御能力的。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航母杀手”并非是不可对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