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激光武器科技知识
16136300000029

第29章 中国最新坦克加载激光武器

高能激光是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武器,并以其远射程和强大杀伤力得到各军事强国的追捧。中国的军用激光技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如今已取得一定的应用成果。

世界首创

中国大陆研发的激光武器约有七八种,其中又以配备舰艇及陆战兵器的战术性激光武器为多。这类“轻量级”激光武器的代表,当属99式主战坦克上的“激光压制观瞄系统”。

从外观来看,该系统由主控电脑、激光发射器、热成像仪和干扰机组成,通常安装在坦克炮塔左后方的旋转平台上,车长与炮长均可操作。该设备能够持续发射100兆焦左右功率的蓝绿激光,其威力足以烧伤2公里以外敌军士兵的视网膜,或直接给对方的光电设备造成毁伤。

“激光压制观瞄系统”拥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工作状态。当系统处于被动模式时,主要依靠告警设备感知敌军方位,并由干扰机射出一束较弱的激光以标定目标位置;经电脑确认之后,激光束的功率骤然增强从而对目标形成“硬杀伤”。

如果开启主动模式,该系统则首先借助低能量脉冲对可疑区域实施扫描,一旦识别出对方观瞄仪器镜头所反射回的微光便自动开火将其摧毁。换句话说,“搜寻并消灭”就是对其作战使命的最简单概括。

基于“激光压制观瞄系统”的致盲效用,有些人将其视作有违人道的兵器。

事实上,美俄两国早就开发了功能类似的激光武器系统,但将其与主战坦克相结合却是中国的首创。

“激光压制观瞄系统”已相当成熟,技术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不过,受制于激光本身的物理特性,这种武器在实战中仍会受到雨雾等不良气候的影响,若对手使用反射涂层、护目镜等对抗手段,它的杀伤力也会减弱。

卫星失明

如果说频频上镜的“激光压制观瞄系统”仅仅具有战术的意义,另外一种威力更大、更为神秘的武器是中国战略威慑能力的体现。这就是被军方誉为“杀手锏”的陆基反卫星激光武器。

该“杀手锏”系统采用固定式发射平台,其重量和体积都十分庞大。

这门“激光大炮”的性能与美国的“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接近,最大功率达到2.5兆瓦。

如果利用此种强度的高能激光对“敌国”的卫星实施照射,轻则可以致盲卫星搭载的探测设备,重则能够直接破坏卫星的主体结构,令其脱离轨道或解体坠落。

“杀手锏”系统的实用化,使解放军拥有了除弹道导弹以外的另一种反卫星手段。

高能激光武器在未来战场上的应用将会普遍,中国大陆在这一领域的进展越来越快,对潜在竞争对手构成巨大威胁。但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目前装备的反卫星激光武器无法完全克服大气干扰、机动能力不足和射击“窗口”偏小的缺陷,这些问题都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其作战效能的全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