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儒学文化东方巨子(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136700000017

第17章 子思

子思(约公元前492~前402年)姓孔名假。他是孔鲤的儿子、孔子的孙子,曾参的学生(也有人说他是子游的学生)。子思曾在鲁穆公时受到尊宠。《孟子·告子下》记载淳于髡的话:“鲁穆公的时候,公仪休主持朝政,子柳、子思为臣。”公仪休、子思都是贤臣,鲁穆公常向子思问政,并能接受其意见,而且付诸实行。因此这段时期鲁国在政治上还算比较好。《中庸》是子思晚年“尝困于宋”时的着作(《史记·孔子世家》)。经思孟学派在战国后期整理成书。《汉书·艺文志》

有《子思》二十三篇,《隋书·艺文志》有《子思子》

七卷,但已亡佚。清末黄以周辑有《子思子》七卷。保存在《札记》中的《中庸》《表记》。

《坊记》当是子思的着作。1993年冬,湖北荆门郭店一楚墓出土了大量竹简,经荆门博物馆整理为《郭店楚墓竹简》,由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经李学勤、庞朴等专家考订,认为其中《淄衣》《鲁穆公问子思》等多篇是子思的着作。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将进一步推动对子思与思孟学派的研究,也将大大推动对儒家思想史的研究。

《中庸》反映了子思的思想,其中关于“中庸”的论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子思对孔子“中庸”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他将“中庸”从一种伦理道德规范进而上升到世界观的高度。

子思在《中庸》里提出的“诚”和与此紧密相连系的五行说,是思孟学派的重要内容。“诚”是其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道德准则。子思的思想具有一大特色,即神秘性。

子思提出的“诚”,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很大的意义。这是思孟学派对儒家思想的重大发展,从而为儒家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

思孟学派的五行为“仁”“义”“札”“智”“圣”,这些概念本是儒家经常使用的。思孟学派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是客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