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儒学文化东方巨子(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136700000021

第21章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董仲舒,生于汉文帝刘恒元年(公元前179年),卒于汉武帝刘彻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终年七十五岁。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人。董仲舒出生于一个田连阡陌、牛马成群、藏书万卷的大地主家庭。

据传他从小学习就十分刻苦专心,而且有“三年不窥园”(三年之内不去花园观赏)之说,甚至连经常骑的马,都不去分辨雌雄。他为儒家经传所吸引,简直达到了如痴若愚的程度。董仲舒不但学业有专攻,而且学识渊博,所以时人称他为“汉代孔子”。在这种情况下,董仲舒“下帷讲诵”(在讲堂里挂上一幅帷幔,他在帷幔里边讲,学生在外边听),招收大批学生,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

汉景帝元年(公元前159年),他和他的老师、当代名儒胡毋生一起立为博士。汉武帝即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土,以备咨询,董仲舒被举,参加了策问。董仲舒的着作较多,但流传后世的仅有一本《春秋繁露》,而且是后人辑录他的遗文成书的,书名为辑录者所加。我国最早的版本,是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江右计台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建立在“天人感应”说之上。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的道德学说,成了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的工具,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董仲舒三统说的历史循环论,是建立在公羊学思想基础上的改制说的延伸。

董仲舒“顺命”“成性”“防欲”的主张,是从人性论出发而形成的统治方术。就人性论而言,董仲舒继承了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的主张。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使之更加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他着重教化,并明确提出“防欲”,这比先秦思想家只讲“节欲”“寡欲”更为深刻。

作为一个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针对社会现实,提出一套解决问题的理论,并用天意、圣言或阴阳五行等加以修饰论证,形成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哲学体系。它反映了汉王朝统治者总结历史经验,经历了几十年的选择而确立的官方哲学。它对巩固西汉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和维护汉朝一统天下的局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董仲舒是神学的奠基者和着名的春秋公羊学家,他在历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思想家,为西汉以后历代统治者提供了维持统治的理论基础。

董仲舒上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董仲舒本人的理论学说对后世的影响也是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