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儒学文化东方巨子(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136700000055

第55章 康熙帝

康熙帝,1662年至1722年在位,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玄烨(1654-1722)即清圣祖。年号康熙。满族。爱新觉罗氏。

清世祖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嗣位。康熙帝自幼苦读,身体强健,精于骑射。

时年8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辅政。康熙六年(1667)亲政。八年,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等智捕鳌拜,夺回大权。亲政后,宣布永停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又奖励垦荒,蠲免钱粮,任用靳辅、陈潢治理黄河,规定“额外添丁,永不加赋”;设立南书房掌票拟谕旨,加强皇权。

他14岁亲政后,发现被分封在云南等地的以吴三桂为首的明朝降将,对中央政府形成了巨大威胁。康熙帝当机立断,下令撤藩。吴三桂等人于1673年起兵反叛,史称“三藩之乱”。二十岁的康熙帝果断调遣精锐的八旗兵前往镇压,并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分化叛乱阵营。经过八年战争,终于平定了叛乱。他还三次出兵亲征,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为统一台湾,康熙帝于1684年设台湾府,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针对沙俄侵略中国东北的野心,他于1685年和1686年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保卫战,击败俄国侵略者。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为了发展生产。他多次减免钱粮,并实行“更名田”,将原明朝藩王的土地给予原种之人。他还于1712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减轻农民负担。他一生苦研儒学,表倡程朱,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对自然科学,诸如数字、水利、测量等亦多涉猎。在位六十一年。庙号清圣祖。

康熙帝在位时期,生产发展、阶级矛盾缓和,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雍乾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