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法绘画(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136800000010

第10章 春秋战国石鼓文

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凤翔县的草莽之中发现了十只伤痕累累的石鼓,石鼓上镌满文字,经考证,十只石鼓是战国时期的产物,是当时可见的最早的石刻书法精品。这一发现石破天惊,文人题咏、书家效法,历久不衰。

石鼓高三尺、直径两尺,有如普通圆桌。每只鼓上用大篆书体镌刻一首四言古诗,记述战国时秦国国君整治道途、游观渔猎的事情,辞句十分古雅。十只鼓上约有六百余字。

石鼓出土之后命途坎坷,唐代时已有不少残缺,到了宋代,司马池命人将十只石鼓移至凤翔府学院里存放。不久,宋徽宗又命人将其运到汴京。

金人挥师而来、兵临城下,汴京城很快被攻陷,金人将石鼓作为战利品北运至燕京。到了元代,石鼓被迁至孔庙存放,明清两代不再移动,但风雨侵蚀,损毁严重,至清乾隆五十丑年(1790年)时设立围栏加以保护。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原故宫博物院院长、着名考古学家马衡对石鼓多方维护,石鼓随故宫文物一道南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运回北京,现珍藏在故宫博物院。颠沛一路的十只石鼓终于找到了归宿。

由于长年舟楫车马运载和后人的不断椎拓,加之大自然长期的风雨侵蚀,石鼓上的文字剥沥严重,字多漫漶,以至第九只鼓文字已荡然无存,现有文字仅仅三百余字。

石鼓文属于相当成熟的大篆体系,本身的艺术成就很高,其书法价值可与甲骨文、金文相媲美。

它继承了金文的体势和风格,用笔圆劲挺拔,结体遒朴古逸,字距开阔均衡,与《虢季子白盘铭》风格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典型的秦国书风。严格地说,石鼓文书法风格介于大篆和小篆之间,对后来秦王朝小篆的出现产生过重大影响,也为秦王朝统一文字提供了重要依据。

石鼓文的出土,其高超的书法艺术闪烁着灼灼光芒,征服了历代的书家学人。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极力推崇,唐代的杜甫、韦应物、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轼,清代的康有为。

等历代文人墨客也都写诗或撰文赞美过石鼓文。如韩愈以“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来赞美石鼓文笔势的变化生动、笔画的劲健深厚。康有为认为“石鼓为中国第一古物”,如“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彩”。历代对石鼓文的艺术价值评价极高,认为此乃书家第一法则。

石鼓文以独有的雄健深厚、朴茂自然的特色问鼎书坛,被尊为无价的艺术珍品。历史上享有盛名的众多书法家,无不从石鼓文中汲取艺术营养,秦朝的书法家李斯、唐代李阳冰、清代篆书高手杨沂孙、吴昌硕,更是得益于石鼓文。

石鼓文对书法的影响时至今日仍未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