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法绘画(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136800000103

第103章 清初四王与“吴恽”

四王指王时敏、王鉴、王晕、王原祁;“吴恽”指吴历和恽格。四王以摹古为主,吴历与恽格有所不同。过去对摹古否定过分,作为一种创作倾向,摹古是不应该提倡的;作为学习、总结传统,或者是作为画家学习技术的一种手段,摹古是必要的。四王全面总结前人的笔墨技巧,为人们学习传统提供方便,有利于发扬传统,其功永昭美术史册。

(1)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太仓人。明翰林王锡爵之孙。工诗文,善书法,尤长八分书。对画有特殊的天分,少年时即得到董其昌和陈继儒的称赞。明末官太常寺少卿,入清隐居家乡。他的山水画初学董其昌,后博学宋元名家,曾临摹李成、范宽、董源、巨然、赵盂颊、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等人的名迹为缩本,装成巨册,出门作画时常带在身上,以便随时参考。对黄公望如醉如痴,潜心研究,深得其精髓。他的画有一种空灵秀美的气韵。善用积墨法,即墨见笔,树石、布景、设色,全学古人,而能变化运用,不拘成规。峰峦浑厚,草木华滋。

代表作有《宜雅山斋图》《云壑烟滩图》《南山积翠图》等。

(2)王鉴(1598~1677年),字玄照、圆照,号湘碧、染香庵主。太仓人,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之孙。王鉴于明末官廉州知州,人称王廉州。入清不仕。善画山水,中年笔法圆浑,晚年变为尖刻。精通画理,摹古尤长,但取其精神而不模拟外表。以董源、巨然为宗,融合元四家。画风较王时敏秀润、细腻。如《仿三赵山水》,青绿设色,虽是模仿,但用笔浑厚,赋色妍丽,刻画工致,多宋人风范。《仿黄子久山水》,淡设色。学黄但更秀雅,色墨融合,笔痕不明显。代表作还有《梦境图》《仿北苑山水图》《长松仙馆图》等。

(3)王晕(1632~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等。常熟人。先后拜王鉴、王时敏为师,画艺大进。随王时敏游大江南北,观摩王时敏家收藏,在二王的指导下,加上自己神悟力学,遂成一代名家。吴梅村称其为“画圣”,并说他“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意思说,采用元人笔墨技法,画出来的景色既像宋人(气势宏大),又将唐人气韵融入其中,这就是集大成了。王晕的作品面貌比较丰富,有的笔法清秀潇洒,景物布置灵便,如《寒塘鹩鹕图》;有的构图饱满,意境空阔,多以干笔皴擦,深得倪瓒神韵,如《断崖云气图》。对画坛流派之争,他颇有主见,能跳出宗派观念自出机杼,潜泳于心,练之于手,自善不复为流派所惑,而稍稍可以自信矣。正因为他不为流派所惑,所以能取得突出成绩。

(4)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别号石师道人。太仓人。王时敏之孙,康熙进士。供奉内廷,鉴定古今名书画。担任书画谱总裁官、万寿圣典总裁官。善画山水,主要师法黄公望,晚年兼师吴镇,对宋元其他名家略师大意而已。代表作品主要有《山中早春图》,笔法全学黄公望;《松溪山馆图》用王蒙法;《秋山读书图》

全学黄公望;构图饱满,物象丰茂。在四王中,王原祁山水画模仿痕迹最明显,缺乏创造性。他所主编的《佩文斋书画谱》,征引浩博,内容丰富,是研究清代以前书画的重要材料。

(5)吴历(1632~1718年),字渔山,号桃溪居士,后号墨井道人。常熟人,工诗,善画山水,风格平中求奇。学画于王时敏。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加入天主教,继至澳门进耶稣会;康熙二十七年任司铎,先后在上海、嘉定等地传教三十年。善画山水,宗法元人,特别是黄公望,融宋元各家之长,自成体系。画风苍劲而富有生气。代表作主要有《晴深秋晓图》,画体近王蒙,用积墨法。《枫江群雁图》,纸本,设色。远山头以淡墨烘染,无勾皴;近处坡、树、丛竹,以干淡笔出之,行笔干涩,开虚谷画法之先河。此外还有《横山晴霭图》《夕阳秋影图》《湖天春色图》等。

(6)恽格(1633~1690年),字寿平,改字正叔,号南田、云溪外史、白云外史、东园客、草衣生等。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其父恽日初,曾参加抗清斗争,兵败,寿平被俘,日初设计使寿平逃脱。家贫,不能参加科举,以卖画为生。开始向伯父恽向学画,习山水,后专攻花卉,由伯父导引入门,后学徐崇嗣“没骨”法,而重视写生。所画形象简洁精确,赋色浓丽,自成一格。如《晴川览胜图》,绫本,设色。画楼阁、峭壁、远岚、丛树、大江、船舶,构图别致,画面右面树石充满,左面深远之景层层推后,用笔不囿于前人,出于对实景的感受。所画“没骨”花卉更富特色,如《锦石秋花图》,纸本,设色。石、花、草,直以色彩描绘,不用墨笔勾骨骼,清新艳丽,应是明代孙隆、郭诩画法的继续与发展。《落花游鱼图》,亦为纸本,设色,没骨,描绘水中游鱼追逐落花,水下杂藻依稀可见,水色透明,清澈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