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龙文化中国玉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137000000018

第18章 飞龙在天的遐想(2)

龙的吉祥瑞兽的地位在战国时期随着五行说的兴起而更为巩固,也更受人重视。所谓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古人认为这五种元素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由五行的不同组合而形成大千世界。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家为阴阳家,他们把五行说与阴阳说又糅合在一起,提出了一个神神秘秘的“五德终始说”,并用来解释自然的变化与政治的变迁。所谓“五德终始”,是说五行之间有一种相克的关系,即一种元素可以制胜、克服另一种元素,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如此循环下去。这种相克关系本来是古人对自然界观察得出的某种粗略的规律性认识,但古人同时又把它运用到人类社会中,说明政权的更迭与变化。按这样的解释,每一个朝代都有与五行相应的“德”,如周王朝为火德,秦王朝为水德,汉王朝为土德等等,五行的相克导致了五德的相克,于是水德胜火德,秦取代东周,而土德又胜水德,汉王朝又取代了秦王朝。汉代学者在五行相克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一套五行相生的理论,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也是往复循环。这相生的理论也被用到了政治上,即一个王朝的德如果不再有生命力的话,就会有另一个代表德的新王朝来取代,如尧禅让给舜,就是火德生土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上天与人世间存在着一种相应的关系,即所谓的“天人感应”,天与人事能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一个朝代如果统治有失,天会降下灾害来警告,如果不能改正,天会降下怪异表示震怒,如果统治者冥顽不化,天就会降下祸咎以示惩罚,这种祸咎,就是按五行的循环来改朝换代。被上天选中的新的王朝或统治者因有德,上天往往要降下瑞符,作为新王朝有资格取代旧王朝的征兆,一个王朝如果统治得好,上天也会降瑞符以示赞同、鼓励,而龙是吉祥瑞兽,也就成了瑞符的首选。据《史记》记载,黄帝因是土德,所以有黄龙出现;夏代是木德,有青龙降于郊野;商代是金德,山中有银溢出;周代是火德,天降下赤鸟;秦是水德,秦文公狩猎时曾见一黑龙。汉王朝建立后,一段时间里没能弄清自己是五德中的哪一德。文帝时一位叫公孙臣的人上书,说汉应是土德,土德的瑞符是黄龙,他建议文帝改正朔、易服色,使用黄色,以与瑞符相应。但当时任丞相的张苍反对,张苍认为汉应是水德,于是公孙臣的上书被置之不问。但三年后,有人向朝廷报称在成纪(今甘肃天水一带)有黄龙出现,于是公孙臣的话“应验”,时来运转,当上了博士,而张苍觉得无地自容,辞职回乡。其实这条黄龙很可能是当时北方已十分罕见的鳄之类的水兽,地方官员借机向朝廷报告得到瑞符,以图得到皇帝的赏识,而朝廷也顺水推舟,以龙的出现来纷饰太平。于是汉代土德就成了定说。

不但在王朝的更迭上龙被当作瑞符,有时某一地方官教化有方、治理成就突出时,也往往以龙作为瑞符,来向朝廷邀功。东汉建武年间,北地太守曹风治理地方政绩突出,感动了上天,有黄龙降于北地,于是皇帝赏曹风帛百匹,俸禄增加二千石。

汉代以后,龙作为吉祥瑞兽的一面越来越突出。除了在某些特定的建筑如墓室石刻、碑石等上的雕龙、刻龙仍有升仙的意旨外,绝大多数器皿、建筑上的龙图案已经纯粹是一种吉祥图案了。龙作为一种瑞符被使用得更为广泛,除了帝王外,还与圣贤甚至是普通人拉上了关系。《史记》记载孔子为“野合”而生,但在晋代,却被说成是有两条龙附在孔子母亲颜氏的房中,颜氏梦而生孔子,并且有神女以香露沐浴颜氏,天帝下令奏“钧天之乐”,孔子的出生在瑞符的装点下变得神圣起来。隋唐后的典籍中多有某人梦龙、见龙或类似的情节,往往预示着其人的仕进、前程的发达与富贵。这里仅举一例:

北宋翰林学士郑獬未显贵时,疾病缠身,困楚不堪。一日梦见来到一处状若宫殿的地方,有小吏毕恭毕敬地迎接他。他说:“我久病心烦体热,想洗一洗冷水浴。”小吏说:“早已为您准备好了。”说罢将他引到一间小屋内。屋中有一方形水池,池壁用明玉砌成,池水水光滟滟,清凉可爱。郑獬坐在池边,用手向身上撩水,但几捧水冲过,就见自己的臂上长出了白鳞,再看一眼水中自己的倒影,发现头上已长出了角。他大吃一惊,匆忙穿衣,逃出屋外。小吏追上来说:“这是玉龙池,您只是沾了点池水,实为可惜。如果入池洗浴,后日富贵不可言。但您是白龙翁,虽未入池,将来也能显贵,不过到不了一品。”这时郑獬梦醒,已通体大汗淋漓。后来郑獬科举登第,名列榜首。他忆起这一异梦,戏题一诗云:“文闱数载夺先声,变化需时自古同。霹雳一声从地起,到头原是白龙翁。”(宋·高似孙《纬略》)龙的吉祥瑞兽的性质也深深地影响到了汉语。一些美好喜庆、吉祥欢乐的事物往往被与龙联系起来。东汉太尉桓焉有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当时的名士孙儁、李膺,人称二女乘龙,意思是得婿如龙,从而留下了“乘龙快婿”这个成语。西晋清河内史陆云从小才智过人,六岁能文,言锋机敏,有人见到他,对他的才气十分惊奇,说:“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此后,“龙驹凤雏”就成了幼小却极有才智的人的代语。古代新君即位,所发的首次进士及第榜被称为龙飞榜,会试中选称为登龙虎榜。其它如用龙骧虎视喻志气高远、顾盼自雄,以龙跃凤鸣喻才华横溢,以龙盘凤逸喻非常之才却未为世所知,以藏龙卧虎喻人才众多,等等,不胜枚举。人们用龙来比喻豪杰英雄和非常之人,用龙来描人相貌的雄奇威猛、气势奔放与神采飞扬,用龙来形容人的品格刚直、亮节高风,用龙来隐示怀才不遇、隐忍待时或乘时得势。声音的宏亮、仪态的潇洒、山川的险峻、树木的苍劲、文章的华采也都可以用龙来比附。

把龙视为吉祥瑞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与良善的向往与追求。

但是在封建政治中,龙又成为封建官员奉承拍马,用以讨得皇帝宠信的工具,一些昏君暗主,也愿意借瑞符来欺蒙天下,粉饰太平,表明自己真正受命于天,是有道的真龙天子。于是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献瑞符的闹剧。例如明宣德七年(1432年),山西巡抚于忠肃向朝廷具奏,称山西忻州有龙马现世,这匹龙马鹿耳牛尾,玉面琼蹄,身有鳞状纹理,项骨隆然而中起,颈部骨节神奇,尾部茸毛光亮油润,非常驯良,不惊不扰。这位巡抚认为龙马的出现是“旷世之上瑞”,在奏表中说:“臣听说伏羲皇帝治理天下时,有龙马负载河图而出。我皇上特意颁布宽大仁慈的典章,以慰藉山西人民,皇上的诏旨发于京中,而瑞符遂出现在山西。龙马獐身而牛尾,姿态有如麟麟,凤胸龙鬃,体质远超过骐骥。是气运所聚集,风云所喜会。”其实,这至多不过是一匹长相特别的马罢了,这位巡抚为向皇帝邀宠,便指马为龙,说了一堆肉麻的奉承话。

当然,古人中也有对瑞符之类的把戏表示怀疑的。明人张翰就说过,“古今谈祥瑞的,以《礼记》为最详。历代的史家都因袭《礼记》的说法。实际上,有的本来没有什么有德的事,却出现了瑞符,有的出现的本是妖异,却被当作了瑞符。没有过见到瑞符而不向上歌功颂德的。宋人胡寅曾说过,‘秀丽怪异的草木,珍奇的禽兽,云雾垦辰日月的变化,什么时候都会有,而是不是祥瑞,就在于喜好还是不喜好瑞符这种说法。如果把这些东西都看成是祥瑞,那么只要注意就会找到许多,就是麒麟与凤凰也可以人力得到,何况其它呢?只是在上位的人,对此没兴趣罢了,如果他想得到,那就会有四面八方都来报瑞符的情况。’欧阳修在《五代史》

中也说过,‘麟、凤、龟、龙是王者的瑞符,但在五代之时,这些瑞符却多出现在前蜀。相信并好谈论瑞符的人,也不能不产生怀疑。看一下前蜀君主王建家族的兴亡成败,就可知瑞符之说是否真实了。’胡寅与欧阳修两个人的见解义正词严,难道还不足以破除千百年来人们对瑞符的迷信吗?”这段话里所说的王建,是前蜀政权的创造者,小时无赖,乡人称之为“贼王八”,长大投靠唐王朝的宦官田令孜为养子,得以发迹,后来杀了田令孜,占据西川,907年自称皇帝,国号为蜀,建都成都。他目不识丁,极为腐败,荒淫无道,却极好瑞符的把戏,于是不断有见龙、见凤、见麟之类的奏告上来,他则深信不疑,改年号、给自己上尊号,忙个不亦乐乎。他在位十二年死去,其子王衍继位,比乃父更为荒唐,结果七年后国亡。瑞符没能救得了前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龙作为封建统治的瑞符越来越没有了市场,但在民间,龙作为吉样瑞兽仍然生机勃勃。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着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