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针灸按摩(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137200000017

第17章 针灸按摩(7)

定位:在颈项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线。

操作:用拇指指腹沿胸锁乳突肌上下揉抹三十至五十次。

主治:斜颈,项强,角弓反张。

膻中

定位:在两乳中间。

操作:推揉膻中:以两手拇指桡侧面,从膻中穴向左右分推,再以拇、食、中指指腹,从天突穴向膻中穴下推,然后以中指按揉三十至六十次。

主治:肺炎,感冒,哮喘,咳嗽,呕吐,恶心。

腹阴阳

定位:从中脘穴斜向两胁下至腹两侧。

操作:分腹阴阳:用两手食、中、无名、小指指腹,自中脘穴斜上分推至两胁,斜下分推至腹两侧,分别五十至一百次。

主治:乳食停滞,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呕吐,腹胀,泄泻。

肚脐

定位:脐中。

操作:揉脐:将手掌按于脐上轻揉,逆时针方向为补,顺时针方向为泻;摩腹:用手掌全摩腹部一百至三百次。

主治:补法主治肠鸣,腹泻,腹胀,消化不良;泻法治腹痛,便秘,食积。

肚角

定位:在肚脐两旁,腹部两侧的肚筋。

操作:拿肚角:以拇指与食指、中指对称,轻拿肚筋三至五次。

主治:腹痛,腹胀,泻痢。

丹田

定位:在肚脐直下一至三寸处。

操作:摩丹田:以拇指指腹,或其他四指指腹,轻轻揉摩三十至五十次;按丹田:以拇指指腹轻轻按压丹田部,呼气时轻压慢按,吸气时略随腹肌而起,五至十次。

主治:小腹胀满,遗尿,尿潴留,小儿抗病能力低下,脱肛,疝气,久泻,久痢。

定位:背后脊柱,自第一胸椎至尾骨尖。

操作:捏脊:两手成半握拳状,以食指第二至三节抵在患儿的尾骶骨处,向上推起皮肤,然后用大拇指捏起,两手交替沿脊柱向上,一直到大椎穴处,第二遍每捏二至三下,向上提一次,最后再捏1遍;推脊:以拇指,或食指、中指,以大椎穴向尾骨方向推,力量均匀,一般推一百至二百次。

主治:捏脊可治疳积,腹泻,便秘,腹痛,乳食停滞,体虚,恶心,呕吐;推脊可治小儿外感发热,小儿惊风抽搐。

七节骨

定位:从尾骨端至第四腰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自尾骨端推向第四腰椎,称推上七节骨;相同方法自第四腰椎向尾骨端推,称推下七节骨,均一百至三百次。

主治:推上七节骨可治腹泻,痢疾,脱肛;推下七节骨能治疗便秘,痢疾。

龟尾

定位:在尾椎骨端。

操作:揉龟尾:以食指或中指指尖按揉一百至三百次。

主治:泄泻,痢疾,脱肛,便秘。

六府

定位:在前臂尺侧,从肘关节至掌根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指、中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部,称退六府,一百至五百次。

主治:高热,烦躁,口渴,咽痛,惊风。对大便溏薄、腹泻等脾虚患儿慎用。本法与推三关合用,可起到互相制约作用,防止过凉过热。

三关

定位: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自腕横纹推至肘关节一百至五百次。

主治:腹痛,腹泻,肠鸣,四肢无力,体质虚弱,疹出不透。

天河水

定位: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自腕横纹推至肘关节,称推天河水。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惊风,咳喘。若用食指、中指蘸水弹打,同时吹气,称“打马过天河”,可治疗高烧不退。

一窝风

定位: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揉之,称揉一窝风,一百至三百次。

主治:感冒,腹痛,风湿痹痛。

外劳宫

定位: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揉之,称揉外劳宫,一百至五百次。

主治:腹痛,肠鸣,泄泻,消化不良,脱肛,遗尿。

五指节

定位:在手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处。

操作:掐揉五指节,以拇指指甲依次掐之,继之揉之,三至五次。

主治:惊惕不安,惊风,抽搐,腹痛。

阴阳

定位:在小天心穴两侧,桡侧为阳池,尺侧为阴池。

操作:分阴阳:用两手拇指指腹,从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合阴阳:用两手拇指指腹,从阴池、阳池向小天心穴合推,均一百至三百次。

主治:分阴阳治寒热往来,食积,呕吐,泻痢;合阴阳治痰结喘嗽,胸闷。

小天心

定位:在手掌根部,大小鱼际交结之中点。

操作:用食指或中指指尖轻轻揉之,称揉小天心。

主治:惊风,小便短赤,目赤肿痛,夜啼,痘疹欲出不畅。

八卦

定位:在掌心,从内劳宫至中指根三分之二处为半径划一圆圈,八卦即分布在此圆匿上。第二穴(坎)对小天心,第六穴(离)对中指根,第四穴(震)在桡侧半圆的牛点,第八穴(兑)在尺侧半圆的中点,在每两穴之间顺序排列为第一、三、五、七穴。

操作:用拇指指腹自第1穴顺序数推运至第八穴,称顺运八封;以拇指指腹自第穴顺序数推向第一穴,称逆运八封,均一百至五百次。

主治:顺运八封治咳嗽,气喘,胸闷,腹胀,泄泻;逆运八封治恶心,呕吐,气喘。

板门

定位:在手掌大鱼际之平面。

操作:以拇指或食指大鱼际平面向中点揉运,称运板门;以右手拇指桡侧,自腕栏纹推向拇指根,为横纹推向板门;用右手拇指桡侧自拇指根推向腕横纹,为板门推向栏纹。

主治:运板门可治食积,食欲不振,嗳气,腹胀,呕吐;横纹推向板门可治恶心呕吐;板门推向横纹可治泄泻。

四横纹

定位:在手掌第二至五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以拇指爪甲依次掐之,继以揉之,称掐揉四横纹,三至五次。

主治:疳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小横纹

定位:在手掌第二至五指指掌关节横纹处。

操作:以拇指桡侧面在小横纹处推之,称推小横纹,一百至三百次。

主治:口唇干裂,烦躁,口疮,发热,腹胀。

掌小横纹

定位:在手掌小指根下,尺侧掌横纹头。

操作:以食指或中指揉之,称揉掌小横纹,一百至三百次。

主治:口舌生疮,流涎,肺炎,百日咳。

脾经

定位: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

操作:使患儿微屈拇指,自指尖推向指根为补,称补脾经;若使患儿拇指伸直,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脾经,一百至五百次。

主治:补脾经治泄泻,便秘,体虚,厌食,疳疾;清脾经治呕吐,黄疸,食积。

肝经

定位:在食指掌面末节。

操作:用推法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起向指尖推之为清,称清肝经;反之为补,称补肝经。一百至五百次。

主治:清肝经治惊风,目赤,烦躁不安,五心烦热。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

心经

定位:在手中指掌面末节。

操作:用推法自中指掌面关节末节指纹起推向指尖为清,称清心经;反之为补,称补心经。一百至五百次。

主治:清心经治发热,面赤,口疮,小便短赤;补心经治气血虚弱,心烦不安,睡卧露睛。本穴不宜久用补法。

肺经

定位:在手无名指掌面末节。

操作:用推法自无名指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肺经;反之为补,称补肺经。一百至五百次。

主治:补肺经治咳嗽,气喘,面色苍白,自汗,畏寒;清肺经治感冒咳嗽,痰鸣,气喘等实证。

肾经

定位:在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小指尖至掌根。

操作:用推法自掌根推至小指为补,称补肾经;反之为清,称清肾经。一百至五百次。

主治:补肾经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遗尿,泄泻,咳喘;清肾经治小便短赤。肾经宜多补少清。

大肠

定位:在食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

操作:用右手拇指桡侧面,自指尖推至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大肠。一百至五百次。

主治:补大肠治泄泻,痢疾,脱肛;清大肠治肝胆火旺,便秘,痢疾,肠炎,肛门红肿。

小肠

定位:在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

操作:用推法自指尖向指根推为补,称补小肠;反之为清,称清小肠。一百至五百次。

主治:补小肠治阴虚火旺,小便短赤;清小肠治小便短赤,水泻。

胃经

定位:在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自拇指至掌根。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中指自掌根推向拇指一百至五百次,称清胃经。

主治:恶心,呕吐,嗳气,吐血,衄血。

肾顶

定位:在手掌,小指末端。

操作:以中指或食指按揉小指末端一百至五百次,称揉肾顶。

主治:自汗,盗汗。

箕门

定位:在大腿内侧,从膝部至大腿根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指、中指指腹自膝内侧推向大腿根部,称推箕门,一百至三百次。

主治:小便赤涩,水泻,尿闭。

止痢

定位:下肢内侧面,阴陵泉与三阴交连线中点(在腹泻、痢疾时,此处常有压痛)。

操作:用揉、按、拿法均可,五至十次。

主治:腹痛,腹泻,痢疾。

牙痛按摩疗法

牙痛是指牙齿疼痛,是口腔疾病中常见病症之一,无季节和年令性。引起的原因很多,如龋齿、牙髓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等,都可造成牙痛。其特点多表现为患齿及周围牙龈疼痛,常反复发作,遇冷、热、酸、甜等刺激的时候,可使疼痛加剧。如有炎症扩散,则肿胀严重,或有脓肿形成。也有隐隐作痛,痛无定处,入夜加重。多数病人伴有头痛、口渴、牙齿松动、口酸口臭等症状。

按摩方法

1掐合谷:用拇指指峰爪甲对准合谷穴用力掐按,左侧牙痛掐右侧合谷,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上牙痛配按揉下关穴,下牙痛配按揉颊车。一至三分钟。

2按垂缘:让患者将口张大,耳垂下缘出现凹陷处即是。将拇指指峰紧按于凹陷处,力量由轻渐重,用力按此处一分钟,停三十秒,然后再按压,如此重复一至二次。

3擦面颊:端坐位,将两手掌心分别放于两侧面颊部,上下推擦二十至三十次,使局部有发热舒适感觉,然后再按压下关、颊车穴各半分钟。若上牙痛加揉按迎香、四白各半分钟;下牙痛加揉按承浆、夹承浆各半分钟。

4掐食根:用拇指和食指指甲用力掐压食根穴(在食指沿甲根后缘皮肤零点一厘米处,自内角至外角呈弧形,即甲根基底部),用力掐压时痛感明显,掐压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一般每次掐压一至二分钟,如果疼痛未缓解,可移动掐压点持续掐压,亦可一压一放地进行,以缓解疾病为目的。

5点牙痛穴,将手掌平放于桌子上,以拇指指甲放于手背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用力深压揉动,动作要稳快,点按1~2分钟,然后在劳宫穴处再点按半分钟。

生活调养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刷牙提倡“三三三”制,即一日三餐后刷牙,饭后三分钟刷,每次刷三分钟。这样可减少食物残渣黏附牙齿和细菌的繁殖。如发现龋齿,应及早充填补牙,以防止龋蚀进行;如龋齿损坏严重,无法保留时,可行拔牙术。饮食不宜过热过冷,忌辛辣过酸过甜食物,必要时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加强营养,以保证机体对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等营养素的需要。

近视眼的按摩疗法

近视眼多发生于青少年,主要是长期在光线不良的地方工作和学习。如教室的光线较暗,看书的距离太近,或习惯躺在小度数灯光下看书,或长期看电视等,日久都可发生近视眼。此症最明显的症状是视力逐渐下降,只能看近,不能看远,望远处目标模糊不清。主要是由于睫状肌痉挛所致。久之则由于调节失衡,容易发生肌性眼疲劳,如视一为二、头痛、眼痛珠涨、恶心,甚至发生外斜视。早期多为功能性近视,又称调节性近视、假性近视,日久则变为真性近视。

按摩方法

1按风池:端坐位,用两手拇指或中指分别按两侧风池穴处,力量由轻渐重,使局部有明显酸胀,按半分钟,揉半分钟,一至二分钟。

2按眼眶:将两手的拇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指尖分别按压在两侧眼眶上,持续时间约一至二分钟。然后分别用拇指掐、按、揉两睛明穴,约一至二分钟,以局部有热胀感为宜。

3推眉心:用两手四指指腹,从眉心起向外分推五至十遍,再摩双眉及前额五至十遍。然后用四指指尖分别轻叩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穴。每穴轻叩半分钟。

4揉四白:将食指指腹按于四白穴处,待出现酸胀感时,由轻渐重,边按边揉,使酸胀感传导扩散到眼区,时间一至二分钟。

5掐光明:仰靠将腿伸直,两拇指分别置于两侧光明穴处,先掐按一至二分钟,使局部有明显的酸胀感,然后掐揉一至二分钟。

生活调养

近视眼在视力下降的初期,或假性近视,可以进行按摩治疗,能解除眼肌疲劳,有助于改善眼肌的调节能力,减轻睫状肌的痉挛及眼淤血。经常不间断的按摩,可提高视力,控制发展。在按摩治疗的同时,首先要讲究用眼卫生。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切忌躺着看书、坐车看书、走路看书、不要过多的看电视。注意眼睛的休息。饮食要合理,纠正偏食习惯,均有益近视眼的防治。若已发展到病理性近视,应综合治疗,并非按摩治疗所能解决。

王惟一发明的铜人

一千年前,宋朝有个太医署,是专为皇帝和贵族官僚治病的机构,王惟一就是那机构里教针灸的先生。

在教学过程中,王惟一觉得有些书上说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五个穴位,还有些书上说穴位只有三百五十四个,位置也有所不同。这种混乱的情况,对于针灸传播发展非常不利。穴位不一致,教的人有困难,学的人也不容易学好。

王惟一就向皇帝宋仁宗写了一道奏章,指出穴位的数目、位置、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都应当统一起来。宋仁宗根本不理会这样一件关系到人民生命的大事。王惟一先后写了多道奏章,都石沉大海,音讯全无。

得不到皇帝的支持,王惟一毫不气馁。他把古书上的记载和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在医疗实践中的体会,仔细核对了人身上所有的穴位,一一加以订正,还画了一幅人体图,把所有的穴位统统标在图上。这个附有穴位的人体图,就叫《明堂图》。

有了这张《明堂图》,穴位的位置固定了,名称也统一了,老师和学生都感到方便多了。

时间一长,王惟一又觉得不行,因为人的身体是立体的,《明堂图》画得再高明,也只是一幅平面图,总不能把穴位的位置表示得十分确切。王惟一一直在想:能画出什么样的图才能让学生们看得更加明白呢?他把学生们叫到一起商量,商量了很久,也没有想出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