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是濒临绝种的保育类野生动物,属于草食性动物,麦片、粒状饲料、苜蓿草粒、青牧草等都是白犀牛的最爱。白犀牛有“犀牛之王”之称,可惜现在的数量非常稀少,仅仅分布在非洲的一些国家。
那么,白犀牛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它是白色的吗?其实,白犀牛并不是白色的,而是蓝灰色或棕灰色。
黑犀牛和白犀牛其实在颜色上没有多大区别,主要的分别是在嘴巴上。黑犀牛吃树叶,嘴巴是“V”型的;而白犀牛吃草,嘴巴是半圆形的。而且白犀牛体形较大。
从外表上看,白犀牛体色由黄棕色到灰色,耳朵边缘与尾巴有刚毛,其余部分则无毛,上唇为方形。犀牛的视力很差,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奔跑时速可达40千米。白犀牛通常成群地活动,群中通常是母犀牛与小犀牛,成年的雄犀牛则多半是独居。
白犀牛的性格很温和,如果别的动物不去招惹它,它通常都不会主动地去攻击,但是,白犀牛的领地意识很强,它们会以撒尿及散布粪便的方式来标识自己的领地,在争夺领地时,会互相用角攻击。
目前野生白犀牛仅生长于乌干达和向北的尼罗河上游,仅存约4000只。白犀牛的鼻梁上长着两只奇特的角,前角长而向后弯,一般长度在80~100厘米之间,最长纪录已超过1.5米;后角长度一般在50厘米以下。
白犀牛身体庞大,四肢粗壮,皮肤坚硬,看起来很威武,但是它却很需要一个“助手”——犀牛鸟。它们总是和和睦睦,朝夕相处。这种犀牛鸟叫牛鹭,专门“伺候”犀牛。原来,犀牛的皮肤上有许多皱褶,皱褶下面的皮肤非常娇嫩,神经、血管密布其间;加上它喜欢在水泽泥沼中滚爬,时间久了,皱褶里就会滋生各种寄生虫,叮咬它的皮肤,疼痒难忍。停歇在犀牛背上的犀牛鸟,有尖长的嘴巴。它们常结成小群,在犀牛背上跳来跳去,有时它还跑到犀牛的肚子下面或腿之间,或毫不客气地爬到犀牛的嘴巴或鼻尖上去,不停地啄食犀牛皮肤皱褶里的小虫。这样既填饱了自己的肚子,又清洁了犀牛的身躯。所以人们常称这些犀牛鸟为犀牛的“私人医生”。由于犀牛眼睛很小,视力差,所以每当发生险情时,这些视觉良好的鸟类“盟友”便会立即向自己的伙伴发出警报,先是跳到它的背上,然后飞起来,大声啼叫并在上空盘旋,这时犀牛就会进入“戒备状态”了。所以也有人把犀牛鸟称为犀牛的“警卫员”。
白犀牛有两个亚种:北部白犀牛和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生活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瓜兰巴国家公园里,而南部白犀牛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1895年在南非被发现。今天,南部白犀牛主要生活在南部非洲的保护区内,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斯威士兰、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也有少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