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新编科技知识全书:摄影大师与摄影艺术
16140100000013

第13章 采光与用光

摄影艺术归根到底是用光的艺术。光线在摄影中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我们眼睛所能够看见的一切,不管是形体、色彩还是质感以及它们所处在的空间关系,都是光线照明下的结果。没有光线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摄影艺术的诞生正是人们研究光学知识,利用光学原理的结果。可以说光线是获得摄影影像的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除了光线对感光材料的影响与作用之外,它还在我们的摄影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塑造形象,表达空间、渲染环境气氛,处处都需要光线。它是我们摄影者最有力的创作工具。

要利用光线就必须先掌握一些光线的基本特性。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光是以直线的方式向前传播的。而且光是以波的形式前进的,就像我们常常见到的水波一样。如果光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另一种媒质,光的前进方向就会发生变化。其现象表现为:反射与折射。其次,我们还要知道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它是以30万公里/秒的速度前进。另外,光还会发生衍射及色散的现象。了解一些关于光的知识对于我们非常重要。

大家知道了光线是直线传播的这一特性后,针对一个物体就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光线直接射到的区域较明亮,而光线射不到的区域则较黑暗。另外还有一些区域它既比直射区域暗又比非照射区域亮。那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受光面、背光面与侧光面。在绘画素描教学中一般把它们归纳为黑、白、灰三种颜色。在光线照射下的物体还会出现另外两种现象,一个是反光,一个是投影。反光一般在背光面表现比较明显,它是该物体受到外界环境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反光的强弱与该物体表面的质感有关,一般说来,光滑的物体反光比较强烈;而表面粗糙的物体反光比较微弱。例如:不锈钢、陶瓷等物体因表面光滑,故反光较明显。木头、棉布等表面粗糙,故反光不太明显。投影也是我们常见的现象,它的强弱也同光线的强弱有关。光线强烈时投影十分明显,光线微弱时,投影也较模糊。投影的形状同物体的轮廓有着必然的联系。投影的大小长短与光线的角度也有关系。光线在水平面的夹角接近0°或180°时投影较长。接近90°时则较小。

光线的变化是丰富而神秘的。它像画家手中的画笔,能够描绘出五彩缤纷的动人画面,掌握和利用光线是我们学习摄影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亮度与光质

亮度又称为光亮度。通常表示光源或受光物体表面明亮程度的数值。亮度等于离开、到达或者穿过某一表面单位立体角、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光通量。它的符号用L或B表示,其计算公式为:L=dI/dAcosθ。公式中dI为无限小面积发光强度,dA为该无限小面积,θ为发光面与观测方向的夹角。通常情况下可以简化为公式:L=I/SCI为发光强度、S为发光面积)代替。单位司吉尔、尼特、郎伯等。受光物亮度还受到表面性质影响。

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所产生的明亮程度的数值称为亮度系数。用一定方向的表面的亮度与照度相等的理想漫反射白色表面亮度之比来表示。一般讲,反射能力较高的表面,亮度系数较大,亮度系数越大,受到同等光照时,明亮度越高。

光质一般指的是光线的软硬性质。是照明的六个特征之一(其他五个特征为:方向、反差均匀性、颜色和强度)。由于照明的光原种类不同,或是光源光照的条件不同,都会产生软硬不同的光线效果。在我们进行摄影创作中通常将不同软硬的光分为反射光、散射光、直射光。光质随着光源大小及光源与被摄体距离而定。光质对摄影作品的画面效果影响很大。在塑造立体感、体积感及反差、影调、层次上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掌握和理解亮度与光质在我们的摄影实践中非常必要,特别是在人造光摄影创作中具有更多的实际意义。

(二)光质转变条件

我们已经知道了,光质是由光线的软硬性质决定的。在摄影创作中,我们常把软硬不同的光分为:反射光、散射光和直射光,那么,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三种光的特点。

直射光。在太阳光、电子闪光灯、碘钨灯等光源下拍摄,不加用各种反光,或者遮挡措施,而使被拍摄物体直接被光线照射,这种情况应属于直射光。

在这种光线下拍摄,物体表面受光非常强烈,而且亮度较高;而背光面则正好相反,亮度一般较低,二者相衬显得反差很大。直射光还会产生浓重、清晰的投影,这在拍摄人物时为表达某种刚毅、果断的神情时可以巧妙地运用。但有的时候,投影过重或过于清晰则会破坏画面的和谐。

直射光会产生鲜明的线条感、轮廓感。所以在人像摄影创作中,一般用直射光来勾勒出人物的外形及轮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反射光。我们在进行人像、广告摄影创作中经常会使用质感不同,颜色多异(银、金、白色较多)的反光板把经过反射的光作为光源来进行创作,这正是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反射光是我们在创作中经常使用的光源,它既可以作为主光源对被拍摄物提供照明。也可以作为辅助光源对被拍摄物的暗部及阴影部进行补光从而减少明暗的反差。

反射光的光质是随着反射体的表面质感及颜色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来讲,表面光滑的物体(如:镜面,不锈钢等)反射的能力较强,而表面粗糙的物体(如:木材、毛皮等)的反射能力较弱。另外,白色或较浅的颜色反光能力也要强于较重的颜色。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在摄影实践中就要针对不同的拍摄主体;不同的光照条件;不同的创作意图,灵活地运用反射光进行艺术创作,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我们在直射光下拍摄一位少女,由于光比强烈,脸部暗影较多、较碎,不利于表现出少女的柔美与清纯;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一些反光器具来调整或改变画面中过于强烈的反差,同时选用适合的光质拍摄。一般讲,拍摄年青女性宜用较软、较柔合的光线。

散射光。散射光是指光线通过一定密度的介质柔化后射向被拍摄物的一种光线。这种介质可以是纱,可以是绸,总之,要具备一定的透明感。这种光线非常柔和,属于软性的光质。能够产生一定的朦胧感、亲切感。在人像摄影创作中经常使用。

在影室人像创作中,经常把灯具的前面加上柔光罩,就是为了产生柔和的光质。从而减弱强烈的投影和反差。在拍摄少女及儿童的时候它的优点表现得更为突出,能够表现出丰富的层次变化,人物皮肤质感会得到一定的美化作用。

但是,散射光对于表现一定的透视感、立体感及强烈突出的画面缺乏表现力:例如,要表现出一位青年男子的伟岸与深沉,最好不使用过于柔和的散透光,因为那样强健的肌肉与轮廓将会被消弱。

(三)色温与摄影用光

色温又称“光源色温度”:表示光源的色光成分的物理量。某一光线颜色如果和一个绝对黑体从绝对零度(-273°C)起加热至某个温度时所发出的光的颜色相同,那么该温度即定为这个光线的色温。最初为物理学家凯米尔制定,单位即由他名字的英文大写字头“K”表示,温度升高l°C,色温相应增加1K。色温低,白、红色光的成分多,色温高,蓝色光的成分多。

我们使用的彩色胶片,为了适应不同光源下不同色温一般可分为日光型胶片和灯光型胶片两种。日光型彩色胶片的平衡色温为5500K;灯光型彩色胶片的色温为3200K。日光型胶片适用于日光(晴天,日出后几小时到日落前几小时)或电子闪光灯光源下拍摄。而灯光型胶片则适于在低色温的光源(如碘钨灯)下拍摄。一般来讲要达到色温的平衡就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胶片。如果不区别对待,拍摄出来的作品就会产生偏色现象。例如:用日光型彩色胶片在碘钨灯下拍摄,拍出的照片会产生发红、发黄的偏色现象。但是,有的时候为了达到某种艺术创作目的则可以利用这一规律。例如:拍摄一幅夕阳下的风景,日落前色温会很低,如果选用灯光型胶片拍摄色温就会平衡一些。但是傍晚时产生的美丽的暖红色调将会消失,艺术效果反而降低了。所以,在这类情况下仍要使用日光型胶片,使艺术表现力更加强烈。

光源是色温形成的关键,在日光下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如阴影中)色温也是不同的。我们经常使用的电子闪光灯色温一般定为5500K,但是,由于生产厂家的技术指标不同,所以不同类型晶牌的电子闪光灯色温上也会出现偏差。但以上的误差,一般不太影响我们日常的摄影创作。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某种特殊要求,或者实现某种创作意图,需要改变或调整色温时就必须选用色温转换滤光镜,这是一种能大幅度地调整光源色温的滤光镜。根据不同的需要它可分为两大系列:一种是美国柯达雷登85系列色温转换滤光镜,它呈琥珀色,能够降低色温。供灯光型胶片在日光下或电子闪光灯下使用;另一种是美国柯达公司的雷登80系列色温转换滤光镜,它呈蓝色,用于提高色温,供日光型彩色胶片在钨丝灯(3200K左右)下拍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