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称元服,衣曰身章。
曰弁曰曰冕,皆冠之号;
曰履曰舄曰屣,悉鞋之名。
上公命服有九锡,士人初冠有三加。
簪缨缙绅,仕宦之称;
章甫缝掖,儒者之服。
布衣即白丁之谓,青衿乃生员之称。
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绿衣黄里,讥贵贱之失伦。
上服曰衣,下服曰裳;
衣前曰襟,衣后曰裾。
敝衣曰褴褛,美服曰华裾。
襁褓乃小儿之衣,弁髦亦小儿之饰。
左衽是夷狄之服,短后是武夫之衣。
尊卑失序,如冠履倒置;
富贵不归,如衣锦夜行。
狐裘三十年,俭称晏子;
锦幛四十里,富羡石崇。
孟尝君珠履三千客,
牛僧孺金钗十二行。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绮罗之辈,非养蚕之人。
贵者重裀叠褥,贫者裋褐不完。
卜子夏甚贫,鹑衣百结;
公孙弘甚俭,布被十年。
南州冠冕,德操称庞统之迈众;
三河领袖,崔浩羡裴骏之超群。
虞舜制衣裳,所以命有德;
昭侯藏敝裤,所以待有功。
唐文宗袖经三浣,晋文公衣不重裘。
衣履不敝,不肯更为,世称尧帝;
衣不经新,何由得故,妇劝桓冲。
王氏之眉贴花钿,被韦固之剑所刺;
贵妃之乳服诃子,为禄山之爪所伤。
姜氏翕和,兄弟每宵同大被;
王章未遇,夫妻寒夜卧牛衣。
绶带轻裘,羊叔子乃斯文主将;
葛巾野服,陶渊明真陆地神仙。
服之不衷,身之灾也;
缊袍不耻,志独超欤。
“增”制豸作法冠,裁荷为隐服。
王乔属仙令,舄飞天外之凫;
李后是娇姝,钗化宫中之燕。
肌生银粟,是谁寒赠紫驼尼;
肩耸玉楼,有客暖捐红衲袄。
精忠膺主眷,狄仁杰披金字之袍;
阴德有天知,裴晋公还纹犀之带。
军中狐帽,沈庆之镇压貔貅;
滩上羊裘,严子陵傲睨轩冕。
通天带,顿输严续之姬;
鹔鹴裘,为贳相如之酒。
高人能洁己,飘飘挂神武之冠;
乐士共摩肩,济济看马嵬之袜。
晋怀以青衣行酒,事丑万年;
光武以赤帻起兵,名芳千古。
有女遗王濛之新帽,
谁人换季子之敝裘。
韦绶寝覆缬袍,荣施若此;
祭遵贫衣布裤,廉洁何如。
晋君不忍浣征袍,留彼嵇侍中之血;
唐士未须裁道服,重他张孝子之缣。
汉王制竹箨之冠,威仪自别;
闵子衣芦花之絮,孝行纯全。
注解
元服:冠居首,故曰元服。身章:衣服,身之章也。
:音xǔ,商代称冕为。
舄:音xì,双底鞋。
命服:帝王赐公卿大夫的制服。九锡:一舆马,二衣服,三乐具,四朱户,五纳陛,六虎贲,七弓矢,八铁钺,九鬯。初冠:旧时男子二十而冠,行冠礼。三加:古代冠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三加爵弁。
章甫:古代冠名。缝掖:宽袖单衣,为儒生所穿。
青衿:旧时学子所穿的青色衣服,后代指读书人。
葛屦履霜:葛制之鞋,为夏天所穿,今穿以履霜,比喻过分节俭。
绿衣黄里:绿,杂色,黄,正色,以绿为衣,黄为里,喻贵贱失调。
弁髦:弁,缁布冠。髦,童子的垂发。男子行冠礼时,去掉缁布冠,剃去垂髻,理发为髻。
锦幛:即锦步幛,遮蔽风尘的帷幕。
珠履:以珠饰鞋。代指穿珠履之客。金钗:女子的首饰,代指美人宠妾。
裀:夹衣。裋:粗衣。裋,音shù。
迈众:出众。
昭侯藏蔽裤:战国韩昭侯有敝裤,命藏之,侍者曰:“何不赐左右?”昭侯曰:“吾必待有功者。”
见《夫妇》“忽着新衣”注。
王氏之眉贴花钿:韦固少时,一老人尝引其见未来之妻,貌丑。固以剑刺破其眉。十四年后,韦固娶妻王氏,见其眉间常贴花钿。问其故,曰:“幼时为贼所刺,痕尚在耳。”
服:戴。诃子:乳罩。禄山:安禄山,相传与贵妃有染。
见《兄弟》“姜家大被”注。
未遇:未达之时。
不衷:不合适,不合礼仪。缊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
法冠:獬豸冠也。獬豸,一角,能御邪,故御史戴此冠。隐服:隐士之服。
舄飞天外之凫:汉明帝时,王乔为县令,有神术。每上朝,不见车骑,上密令太史伺之,见其临之,有双凫从南方飞来,举网张之,但得双舄,视之,乃帝所赐尚方履也。凫,野鸭。
钗化宫中之燕:汉武帝李夫人有姿色,帝爱之,赐以白玉钗,藏之匣中。一日开匣,化为玉燕而去。
紫驼尼:用骆驼毛织成的呢料。
玉楼:指肩。苏轼有“冻合玉楼寒起栗”句。
披金字之袍:武后特制金字十二于袍赐狄仁杰。
还纹犀之带:裴度封晋公,人谓是曾捡纹犀之带而追还,积阴德所致。
军中狐帽:刘宋沈庆之患头风,尝戴此帽,此代指沈庆之。貔貅,音pí xiū,勇猛的军队,代指南蛮之军。
滩上羊裘:严子陵身披羊裘,钓富春江,光武帝多次物色求之。
据传,南唐严续之姬,裴皞之通天带,皆一代尤物。两人以此相赌,裴胜,严怅然以姬与之。
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还成都,家贫如洗,以所服鹔鹴裘赊酒,与文君为欢。贳:赊也。
高人能洁己:南朝陶弘景挂冠神武门,不仕而归。
马嵬之袜:贵妃死于马嵬驿,有老妪得锦袜一只,士人争以钱求看,每观百钱。
青衣行酒:晋怀帝为刘聪所执,被令着青衣而行酒。
晋王濛美丰仪,出市中,群姬爱之,见其帽破,争遗以新帽。
战国李兑遗苏秦(字季子)黑貂裘一领,入秦,不遇而归。黑貂裘敝,仓惶如丧家之狗。
寝覆缬袍:唐韦绶为翰林学士,德宗幸其院,韦妃从。逢绶方寝,帝不让人唤醒。时天寒,以妃蜀缬袍覆之而去。
祭遵:汉祭遵忧国奉公,家无私财。
唐韩思彦为孝子张僧彻作墓志铭。彻馈之缣二百匹,彦仅受一匹,敕家人曰:“此孝子缣,勿轻用也。”
竹箨之冠:汉高祖未兴时,制此冠戴之,人号竹皮冠。箨,笋皮也。
芦花之絮:春秋闵子骞,后母待之薄。冬月,母衣己子绵,衣骞以芦花。父知之,欲出其母,骞跪泣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