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空战:轰雷狂飚
16143200000013

第13章 声东击西战略

1940年5月10日,在德军“B”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投入荷兰之战时,该集团军群的第6集团军同时开始了向比利时的挺进。希特勒企图以对比利时的进攻来转移盟军对他把阿登地区作为主攻方向的注意。盟军此时确实认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和1914年一样,是通过列日攻打布鲁塞尔。德军第6集团军的行动就是要使盟军感到自己的预料是正确的。如果希特勒的企图能够实现的话,英国和法国的军队就会向北进入比利时去阻击第6集团军。这样,担任西线主攻的“A”集团军群就可以集中兵力,迅速突破阿登地区,突入盟军主力的侧翼和后方。正如希特勒事后所说的:“我把攻击的重点放在想要突破的战线左翼,同时在另一翼采取了佯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为防御德国侵略,在与德国相邻的边境上都构筑了坚固的筑垒防线。在荷兰为哥雷比-皮尔防线,在比利时为艾伯特运河防线,在法国为马奇诺防线。这三条防线自北而南,互相衔接,连绵数百公里。到5月10日,比利时共有22个师,包括18个步兵师(其中只有6个是正规师)、2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1个重炮兵师。比军没有坦克,防空设备也几乎等于零,只有1个战斗机团德军利用橡皮舟和木梯渡过马斯河,攻入荷兰边境重镇马斯特里赫特。其战前的部署如下:4个师配置在荷比边境一线,6个师用来保卫安特卫普至那慕尔的“KW线”,12个师扼守艾伯特运河。比利时在战争爆发前还未最后确定战争的打法,对于固守哪块阵地也还未做出抉择,要根据德军进攻时的兵力再作调整,因为艾伯特运河防线掩护了整个比利时国土,所以军队重点配置在这一线。

当德军“A”集团军群44个师的庞大突击部队,在阿登地区对面的德国边界上停下来,准备进攻的时候,“B”集团军群的博克上将却命令赖歇瑙将军指挥的第6集团军尽量进入靠近艾伯特运河的出击位置。因为博克虽然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助攻,但他仍希望能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向西推进,以使盟军确信德军的主要进攻力量是从比利时向前推进。而德军进攻比利时的最大障碍,就是艾伯特运河。

由于艾伯特运河是为了防止德国入侵比利时而专门修建的筑垒运河,两岸陡峭,遍布防御工事,尤其还有运河边的埃本·埃马耳要塞扼守着运河,因而构成了被认为可与马奇诺防线相媲美的最可靠的反坦克防线。德军要进攻亚琛-马斯特里赫特-布鲁塞尔一线,就必须渡过这条运河。如果德军第6集团军在艾伯特运河受阻,那德军的进攻就会在还没有发挥其锐气之前停滞下来。为此,德军决定首先于1940年5月10日空降突击埃本·埃马耳要塞,并夺取埃本·埃马耳要塞西北部的艾伯特运河上的3座桥梁——坎尼桥、弗罗恩哈芬桥、费尔德韦兹尔特桥,如不能全部攻下,至少也要保证拿下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