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钓鱼养鱼指南(家庭休闲)
16143700000014

第14章 观赏鱼的疾病与科学防治

观赏鱼一般情况下都生活在人工为它建造好的容器中,这些容器往往体积小,溶水量少,因此,观赏鱼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影响而发生疾病,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用药。

一、观赏鱼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观赏鱼一般情况下都生活在人工为它建造好的容器中,这些容器往往体积小,溶水量少,因此,观赏鱼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影响而发生疾病。其致病原因很多,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善,使水质败坏,超过观赏鱼对水体理化条件的适应范围;换水时温差过大,造成鱼神经系统受到刺激、鱼体生理机能失调,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或未及时换水,或换水量不够,水体中含氧量降低,鱼的排泄物、分泌物积累过多,使水质恶化,促使微生物繁生,都会使鱼发病。

饲养观赏鱼时投喂饵料不当,未做到定时、定量,未根据季节、气候、鱼的食欲等情况酌情增减,喂鱼饵料过多过少均不合适宜,过多太饱、过少太饥,饥饱反复,使消化道反复无常,降低其功能,损伤肠胃;或饵料不新鲜,腐败变质;或大量残饵沉积水底;或饵料营养成分不齐全,适口性差,营养不良造成鱼体瘦弱,体质下降,抵抗力减退,这些都能使鱼发病。

在饲养管理操作过程中,未掌握熟练、轻缓的操作方法,粗糙从事,以至碰伤鱼体,造成鱼体肌肉发展腐败,以致孳生细菌,也极易使病菌侵入而致病。

鱼致病因素多种多样,无论是寒暑还是春秋,超过了观赏鱼类对温度升降变动的承受能力;或捕捞来的天然饵料漂洗不彻底,将敌害生物带进了水族箱,或不适当地喂养了鱼,鱼群间相互攻击,咬伤致残等,也都会使鱼致病。

鱼的疾病属先天遗传型的比较少见,因为在筛选时,有病的鱼早就被抛弃了。一条十分健康的鱼发生病态,往往是由于水质和饵料被病原体浸染与寄生,或人工饲养管理上的不当及机械损伤而引起发病,当然,环境间的物理化学反应也是一个致病源,虽然说鱼类生存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如果超越耐受限度,则可能发病。由于鱼粪的沉积、微生物草生、浮游植物生长过多、不及时换水,都会使水质恶化与溶氧量降低,易使观赏鱼发病。

除此之外,鱼体间的感染也是一个致病源,鱼类也有流行性病,因此,我们应时刻警惕。如水草、饵料,或接触病鱼的工具未经消毒,都可致健康鱼发病。另外,新购的鱼应当单独喂养一段时间,并进行观察,确认无病后才可放入混养,以免带入病源。

二、鱼病的判定标准解析

观赏鱼也会患急难病症,鱼类是不会与人交流感觉的,我们如何才能判断鱼有病呢?但如何判断鱼是否有病,这对养鱼初学者或经验不太丰富的人来说是十分困难的。鱼病的初发阶段,病症轻微,不易察觉。养鱼者需掌握金鱼、热带鱼的体态动静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同饲养管理结合起来细心观察、分析,日积月累,才能逐步心领神会,达到见微而知著的熟练程度。

形态病变

有病的鱼多表现为周身暗淡无光,有些病症明显,身躯部分呈现缕缕血纹,或是白点、白斑或红斑,或为白色薄膜所覆盖;背鳍程度不同地下落,松驰无力;有的鳍或诸鳍收缩成束状或增厚,色泽混浊。游动时不自如,且易失去身体平衡,通常表现为身体倾斜翻肚,摆动僵硬;有的鳃盖、腹部两侧及鳍的基部发红充血,或鱼鳍蛀烂散开。鳃腔腐烂,呈深红色或鳃变灰白,粘液增多,呼吸频率短促。

行动病变

从鱼的行动来观察,可以发现病鱼多游动迟缓,离群独处,在水面飘浮徘徊,形似昏睡;有的长时间蛰伏池隅,偶有游动,亦动作失调;有的鱼突然急游,用鱼体摩擦池壁或池底;以及见饵即厌,摄食欲少或完全停食,鱼体干瘦或浮肿等。每当发现有各种病理情形时,应当尽早找出病因,从而对症下药,且要对病鱼隔离治疗,以防传染。

发病症状

无论哪种鱼,也无论鱼有多大,其疾病无外乎皮肤病、鳃病、鳍病和其他器官病等。从病体组成感染途径分可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由于每种病原体对鱼都有特定的侵入部位,如三代虫、水霉菌、鱼虱等只侵入鱼的皮肤,可在病鱼体表患病部位仔细检验确诊;车轮虫等多侵入鱼的鳃部,可在病鱼鳃部仔细检验确诊等等。

养殖观赏鱼绝大多数在人工小水体中,且用自来水为水源,在饲养管理较好的条件下,得细菌性肠胃病的还是少见。

有的病鱼症状完全可以凭直觉发现,即根据鱼病的外表和鱼活动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首先确定鱼病的部位,是鳃、是体表还是鳍,然后观察病形状,是有白色点,是粘液增多还是有红斑、烂蚀等等。其次要根据鱼体大小、季节和当地鱼病流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有些寄生虫如指环虫、三代虫、车轮虫导致鱼发病的症状相似,很难用肉眼正确地判断出病原体,因此应借助于显微镜、解剖镜等高级科学仪器来仔细观察。

三、鱼病有哪些防治方法及措施

1.防治方法

当发现观赏鱼形态反常,已可能患病者,应立即隔离,并进行诊断治疗,以免传染健康鱼类。防治的具体办法是:

药浴疗法

用药浴法治疗病鱼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即将病鱼放在含有一定剂量药的水溶液中浸浴。例如,由指环虫引起的烂鳃病,常规药浴疗法,以1克晶体敌百虫溶于10公斤水而成溶液,把病鱼药浴10~15分钟。然后,将鱼捞出放回鱼池或鱼缸中,治疗效果较理想。

配药的溶液不能用蒸馏水,必须用含氧量充足的水,且药浴溶液应现配现用。由于不同品种的鱼,对同样浓度的溶液反应状况不同。因此,为了摸清该品种鱼体对药物及浓度的反应,应先以少量病鱼进行试验,以观察鱼体反应的实际状况。如有不良反应,需立即停止药浴。

全池施药疗法

全池施药的目的是杀灭鱼体上和水体中的病原体,从而使病鱼痊愈。方法是采用低浓度的、对鱼体既安全又有明显疗效的药物,均匀地遍洒于水体中,要计算好用药量,如发现任何不良反应,都要停止治疗。治疗前病鱼要停喂12~48小时,减少耗氧量,水中溶氧要充足,避免温度波动太大。

口服药饵疗法

采用喂药法治疗,少量病鱼可以直接强行喂,多数量的病鱼就应将药物拌在饵料中投喂。这种口服药要边配边用,以免失效,且只适用尚能摄食的病鱼。但投喂的药物,不一定全都能被鱼摄食,浪费较多。

注射疗法

采取肌肉注射或腹腔注射治疗。有的药物已制成针剂,对不能摄食的病鱼也可治疗。对药物的利用率比口服药要高。

改善鱼生存条件

改变水体条件疗法,为使病原体不能生存,以消灭该疾病,即改变水温或酸碱度,如逐步提高水体温度,可以使小瓜虫病痊愈。

2.预防措施

观赏鱼生病后,严重者可能引起死亡,即使幸而不死并且痊愈了,也会严重影响鱼的生长,在外形上落下缺陷,如珍珠鱼的鱼鳞脱落后不能再生,鱼体的颜色亦将失去往日的光泽,影响了观赏价值。实践证明,对于观赏鱼的疾病必须以积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预防鱼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给鱼体消毒

这是预防鱼病的主要措施。新购进的鱼与原饲养的鱼混养前应首先进行消毒。常用消毒药液为2%~3%盐水、2%~3%呋喃西林水溶液以及10%高锰酸钾溶液,将鱼体浸入药液的时间视鱼体大小、健康状况、水温高低而定,一般5~10分钟即可。如见鱼游动迅速而反常,应立即捞出放回水中。

保证饲养质量

要根据鱼体大小、摄食和生长情况,定时定量投饵,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等情况,随时调整投饵量。饵料要新鲜、清洁、适口,发霉变质的饵料不能投喂。如果能把刚从野外天然水中捞取的水蚤、浮萍等使用前进行消毒就更好了,常用10%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分钟或20%漂白粉溶液浸洗1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洗掉药液,再行使用。

讲究水况

要了解所养观赏鱼对水质水温的要求,并使水质水温符合要求。用水要经过选择,自来水必须除氯;放养密度要适当;勤排污、除粪、换水,必要时需彻底清箱;换水时,新、老水的温差不能超过5℃,昼夜温差也要采取措施防止骤升骤降。

在容易发病的季节经常消毒养鱼工具、容器方法是用3%的食盐水或10%的高锰酸钾水浸泡半天左右,有的置于阳光下经紫外线杀菌消毒。

换水、捞鱼、挤卵时要细心操作

为避免鱼体受伤,用网捞鱼时要乘鱼不备,准确下网。热带鱼爱跳,捞网离水时要用手遮盖,然后移动。换水时避免水流冲击鱼体。挤卵时动作要轻柔,挤卵后要及时消毒。

新购的鱼需单独饲养

新购回的鱼经10天以上时间观察,确保无病后才可放入水族箱与原有的鱼合养。一旦发现鱼病,应立即将发病个体捞出,隔离饲养,对症治疗。

四、金鱼的疾病与科学防治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因与症状

烂鳃病是金鱼、锦鲤、热带淡水鱼最大的致死疾病之一,也是令养鱼者最为害怕与头痛的疾病。

烂鳃病分为细菌性与寄生虫性两种,而以细菌性烂鳃病危害最大,严重者可给整个鱼场造成重大损失。

该病可能是春季烂鳃病的后遗症或者在严重缺氧过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病。此病对金鱼的危害很大,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治疗,死亡率最高可达90%以上。发病季节常在春、夏两季,特别是春夏之交的黄梅季节,有时在深秋季节也会发生。由于细菌性烂鳃病的治疗困难,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治的良方妙药,故此应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此病主要症状是发病初期金鱼等观赏鱼食欲减退,活动迟缓。打开鳃盖骨可发现鳃丝末端有些红肿、发炎并带有污泥。严重者鳃丝腐烂,鳃丝成糊状,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坏死,有时被腐蚀成一个略呈圆形的透明区,鱼发病致此种程度时,已无治疗必要。

防治方法

在发病季节加强水质管理,投饵要少量多次,换水要勤,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防止缺氧发生。往往不经意的缺氧是此病发生的通常因素。

每当发病季节来临,都应在水体中放呋喃唑酮作为预防用药,使水体浓度达到4×10-6.用食盐将水体盐度调高到(2-3)×10-3.此外,在水体中放人铜丝预防真菌并发感染。

当鱼患此病时,每天用食盐水适量浓度进行药浴,金鱼约需10分钟左右。也可用庆大霉素、原霉素等投入水族箱中抑制有害病繁殖,再用福尔马林杀毒杀菌。

大面积发生情况下以生石灰水泼洒全池,浓度为每亩用生石灰15~20千克。三天后再用药一次。用药时必须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小面积可用呋喃西林溶液浸洗。

用B型灭虫精全池泼洒,浓度为每亩水面(水深1米)125克。

下午投喂内服药。方法是将淀粉或面粉煮成糊状,待凉后将药拌入,然后与饵料拌匀,晒干后投喂,连续投喂3~7天。结束投喂药饵的第二天,用生石灰泼洒全池。

2.出血病

病因与症状

患出血病的病鱼常表现出眼眶四周、鳃盖、口腔和各种鳍条的基部充血。如将皮肤剥开,肌肉上有少许血斑块状,十分严重的病鱼身体呈不正常的血红色。肠道、肾脏、脾脏也有充血现象。鳃部呈淡红色或白色。通常鳍条、鳞片都较完整,此病状和草鱼出血病很相似。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很差。

患病的有当年鱼和少数一龄金鱼,能引起金鱼大量死亡,最小的全长2.9厘米即开始发病。此病是急性型,最初仅死亡数尾鱼,如不及时控制,分隔病鱼预防、治疗相结合,就会发现成批的鱼发病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

尽量稀养和投喂水蚤、剑水蚤等活饵料对预防此病有一定的效果。

如果是流行季节就应当全池遍洒漂白粉1ppm浓度进行防病。也可以用红霉素按使用说明全池遍洒也有一定疗效。

3.金鱼水霉病

病因与症状

水霉病是通过受伤金鱼的伤口而引起的一种由水霉菌病体侵入伤口的鱼病。有些地方称这种病为肤霉病,也有些地方称之为白毛病或白绵病。此病的病菌进入鱼体后会迅速繁殖生长,分布在病鱼的皮肤上、卵膜外,并突出体外,从外表看呈灰白色,软软的很像棉花。患此病的金鱼焦躁不安,食欲下降,皮肤粘液增多,体表无光泽,弹性差,游动失常,体表组织逐渐坏死。严重时,病鱼身上像长满了白色的毛,可逐渐导致死亡。

对水霉病,首先应注意预防措施,尤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捞鱼时要特别小心,避免碰伤鱼体而被病菌感染。其次,平时要经常给予充足的阳光照射。换水时,在水中投适量的食盐,对水体进行消毒。

防治方法

用毛笔蘸1×10-3的孔雀绿溶液(1×10-4的高锰酸钾溶液亦可)涂沫病鱼患处,可杀灭病菌。

用4%的食盐水兑入净水浸泡病鱼,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1次。

用10千克水溶解3克硼砂,每次给病鱼浸浴5分钟,再放人绿水中静养。

用10千克水溶解0.3克孔雀绿或0.5克次甲基蓝,泼洒于孵化缸中有鱼卵的水草周围,这样可抑制鱼卵上寄生水霉菌。

4.颠覆病

病因与症状

颠覆病又叫翻身病、朝天肚。当鱼患其他病时,此种病也有可能伴随发生。单独发生此病常在冬季,当温差变化大时,鱼身体便会翻过来,腹部朝上,浮于水面。实际上,本病是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神经失调而引起的,并非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因此本病不具传染性。

大多数病鱼都不能以正常的姿势游泳,游泳特别吃力,腹部总是朝上浮于水面,进食困难。当人们走到水族箱边时,它会迅速潜入水中,但又马上浮起来。由于此病大部分在冬季发生,所以浮起的腹部容易冻伤,从而感染并发其他病症,导致金鱼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慢慢衰弱而死。

防治方法

在冬季定期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或冰鲜动物性饵料,增强金鱼体质,强化营养,不能投喂单一的配合饵料。同时提高水温,保持在10℃左右,定时拨饵,起预防作用。

采取急速温差变化法治疗。具体方法是:首先升温到25℃,然后急骤降温,治愈几率达60%以上。

5.蛀鳍烂尾病

病因与症状

本病多发于鱼的鳍条边缘,使其残缺不全,甚或根部肌肉变色发红发紫。有时每根鳍条软骨间结缔组织会裂开,有时尾鳍呈扫帚状,严重时整个尾鳍会烂掉。本病发病率很高,特别是当水质恶化时,本病的发生几率非常大。

无论当年鱼还是多年鱼都会发生本病,以大鱼较为常见,且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夏季的死亡率较高,水温低时,整个尾鳍烂掉,失去观赏价值。全国各地都可以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用1%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涂抹鳍条破裂处,反复涂抹多次。再用呋喃西林全池泼洒。

也可用碘、土霉素适量浓度溶液浸泡鱼体30分钟,效果良好。

6.金鱼锚头蚤病

病因与症状

金鱼锚头蚤病是一种长约1厘米的锚头蚤寄生在鱼体上所导致的鱼病。这种锚头蚤又称锚头虫,属甲壳水生动物,此虫头部有两只像船锚似的叉角,所以被称为锚头蚤。逢春天至秋天,这种虫最易繁殖,必须引起饲养者的注意。

染上此病的病鱼常表现出焦躁不安地游动,不喜吃食,鱼体逐渐消瘦,全身各个部位都发炎红肿。

锚头蚤的身上长有棉絮状的青色丝状物,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青苔丝挂在鱼身上。这种虫十分凶猛,极为贪食,常常在寄生的鱼身上吃出一个缺口来,其头部会钻进鱼的体中去吸食鱼的血,还会噬食鱼的肉和鳞片,这时,伤口就很容易受到感染并发本病。

防治方法

用1克敌百虫晶体溶解于10千克水中,以此溶液给病鱼浸浴15分钟左右,再用镊子夹去虫尸,最好用高锰酸钾液涂创口,隔1天进行1次,1周后鱼体伤口即可复原。

也可用15毫克高锰酸钾放入1千克水中溶解,以此溶液给病鱼浸浴30分钟左右,几日后便可见效。

为了防止此病,对每次捞回来的水蚤类饵料,要仔细清洗,认真检查,避免此虫混入鱼缸中。

7.竖鳞病

病因与症状

竖鳞病俗称炸鳞,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多见于金鱼,特别是老龄鱼易患此病,热带鱼也偶有发现。患病后,鱼体鳞片全部竖起来并向外张开呈松果状,故也称松果病。而且鳞片基部水肿并蓄存半透明状液体,这种炸鳞较易治愈。另外,除在鳞片基部水肿外,蓄存着略透明含血的液体俗称为血炸鳞。血炸鳞较难治愈。

炸鳞病变至后期,病鱼腹部逐渐膨大,外形似珍珠鱼,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冬季鱼体抵抗力弱,最容易患此病。

病鱼体表粗糙,部分或全部鳞片竖起像松果状。鳞的基部水肿,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有液体从鳞基喷射出来。有时伴有鳍基充血,皮肤轻度充血,眼球外突。病鱼沉在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死亡。

严重时,鱼鳞似刺猬之刺毛,鳍基充血,腹部膨胀,病鱼卧于水底或水面,无活动能力,停止摄食而致死。

防治方法

对此种病状的鱼,可以在早春水温升高后,投喂水蚤、剑水蚤和水蚯蚓等活饵料,增强鱼体抗病力,也能有效预防此病发生。

用食盐2%浓度溶液,浸洗5~15分钟,每天1次,连续浸洗3~5次,可有效治疗本病。浸洗后应将养鱼容器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饲养,这对病鱼恢复健康更有好处。也可用青霉素洒于养鱼容器内,也是治疗此病的有效办法。

以碘酒擦抹鱼体表面,并增加光照,提高水温至25℃,把病鱼放在清水中,也有疗效。

8.金鱼烫尾病

病因与症状

本病又称气泡病、焦尾病,其起因与别的鱼病截然不同,既不是由寄生虫寄生引起的,也不是由病菌感染引起的,是因为养鱼的水质在季节变化时的颜色变化中,遇到过强的光照,使水温过高,加上气压低、饵料投放过少造成金鱼对环境不适应而引起的。本病多发生在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特别是那些尾鳍大的金鱼,如龙睛、水泡眼、丹凤金鱼等最容易患上此病。

病鱼病态明显,完全可以直观看出来,一般表现为各部分的鳍条,特别是尾鳍内长出许多米粒大小的气泡。由于气泡中有空气,在水中的浮力大,所以得此病的病鱼鱼体会失去平衡,鱼的尾鳍因有不少水泡而浮于水面,鱼的头部反而朝下,从而导致鱼体平衡失调,头重脚轻,严重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使尾鳍部出现血红色丝状物,甚或腐烂。有时还会使鳍条烂掉一截,使鱼失去观赏价值。这种病鱼即使治疗痊愈之后,尾鳍重新生长,也仍然会留下与鱼体体色不协调的白色。

防治方法

在炎热的夏季阳光特别强烈时,用竹帘、芦席等物为鱼池或鱼缸遮阴,最好将鱼缸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也应当给池中加水,使池水有足够的深度。

喂食时应一次喂足,让鱼吃饱,不可每次喂少许,分成多次喂食。

在换水时要遵循1/3的比例,并对患病严重的金鱼,用手由上而下轻轻按摩尾鳍,以排出尾鳍内的气泡,然后放人清水中静养,并用高锰酸钾溶液涂擦患处。

9.金鱼皮肤充血病

病因与症状

金鱼患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饲养容器中水质不良,光照度不足,以及换水过多过频,使金鱼受不了新水刺激所致,在黄梅雨季节最为流行,尤其是饲养在水族箱中的观赏鱼与珍珠鳞金鱼易发本病。

病鱼的皮肤上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暗红色斑块,最明显的是金鱼的腹部,同时金鱼表现神情呆滞、食欲明显减退。本病发病率最高的是珍珠鳞金鱼,应及时治疗,否则轻者影响观赏,重者可引起金鱼死亡。

防治方法

增加光照,降低容器内的水位,适当提高饲养水的温度。

以0.5克呋喃西林或适量食盐溶在10千克水中,把病鱼在此浓度液中药浴10~20分钟,每隔1日药浴1次。同时,降低水位,增强光照,经1周后,即可康复。

10.赤皮病

病因与症状

赤皮病又称为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本病是由一种叫作荧光极毛杆菌的病菌感染上金鱼的皮肤而引起的疾病。

金鱼患上本病后,身体表面局部甚至大部分会出血、发炎,尤其是鱼的腹部及鱼体两侧最为明显,甚至有的鳞片也会脱落下来。鱼体尾部及鳍的根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者发展为鳍条末梢腐烂,鳍条组织破坏撕裂,下跨部分也会充血,出现块状红斑,致使鱼体僵硬,难以动弹。

通常鱼体受伤易患本病。红鲤比金鱼发病率高,我国各地鱼都可患本病。

防治方法

用适量浓度的漂白粉遍池洒,以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

用漂白粉液体浸泡鱼体,每天1次,直至痊愈。

用0.1%的硝酸亚汞溶液泼洒鱼缸进行消毒。

用五倍子捣碎后加开水浸泡成药液,将病鱼放人其中浸浴约40分钟后捞回原缸,每天1次,直至病愈。

11.寄生虫病

病因与症状

本病是原虫、蠕虫、纤毛虫、鱼虱等多种寄生虫病的总称,因治疗和预防方法相似,故把它们放在一起讨论。

本病的主要症状为:体表被寄生的地方出血、红肿、渗液,分泌物多,在显微镜下都能找到寄生虫。被寄生的金鱼大多失去活力,懒散地浮于水面,体表及各鳍、鳃部有分泌的白色黏液或白点。一般寄生虫病不是金鱼致死的直接原因,往往寄生伤口容易感染细菌和真菌,最终并发其他疾病而死。

防治方法

先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如枝角类和水蚯蚓等。要认真做好清洗和消毒工作。投喂前用新鲜的自来水滤冲1~2分钟,再用浓度为40×10——6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5分钟左右,再用自来水冲洗1~2分钟,即可投喂。

配制过滤系统,防止金鱼之间相互传染。

治疗本病时,应当隔离病鱼,用盐度为20×10-3的盐水药浴10~15分钟,或用浓度为0.5×10-6的孔雀绿药浴20分钟,待原虫脱离鱼体后换新水,每天2~3次。

对于顽固的寄生虫,用晶体敌百虫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混合剂进行杀虫,24小时后换水,如此反复2~3个疗程,即可痊愈。

12.口丝虫病

病因与症状

口丝虫病是因“漂浮口丝虫”大量寄于金鱼的皮肤、鳍和鳃丝的边缘上所致。患本病的金鱼体表会出现一层乳白色的粘液,形成像云彩似的花斑,故又称白云病。病鱼常表现出鱼体消瘦、游走僵硬、呼吸困难,因贫血使鳃呈淡红色,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适宜本病发生的水温是12℃~20℃,因此本病流行于冬末至夏初,春季也有流行。水温较高时,本病会以胞囊潜伏,暂不发病,但易于传染。

防治方法

用硫酸铜全池泼洒,使水体含药千万分之六。

用硝酸亚汞百万分之二水溶液药浴,水温15℃以下时药浴2小时,15%以上时药浴1~1.5小时。

在清水中按3%比例投入食盐,溶解后让病鱼浸浴5分钟,每天4次,病愈为止。

13.浮头

病因与症状

当水中溶氧减少到一定程度时,金鱼会感到呼吸困难,便浮到水表层,将口伸出水表吞吐空气,这样重复多次,帮助将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这种现象称为浮头,是因水中低氧或缺氧所致。在水中溶氧量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量时,将使鱼类窒息死亡。

水体中长期或经常处于低氧情况,金鱼即使不死亡,也容易抑制鱼的生长。通过实践观察可证明,金鱼在缺氧情形下比其他鱼类生存能力更强。从室外大池中或溶氧多的水缸中,转到室内小缸中,由于环境骤然改变,常容易使金鱼缺氧而死亡。

防治方法

尽量稀养,严格控制金鱼放养密度。

及时清除饲料残渣和粪便,高温季节,不让残渣、粪区过夜。

遇到天气闷热突变时,应停止投喂饲料,并充氧气。

高温季节,应每天换水,以防止水中低氧。

家庭中,高温夜间可用空气泵送气。

冬季来临,挖鱼塘的底泥,即是清除淤泥过多现象。

14.萎瘪病

病因与症状

患本病的金鱼常表现为,身体纤瘦,肌肉无活力,头大身长,体色暗淡,鳃丝苍白,出现严重的贫血现象。此病是因饵料不足,营养不良而瘦弱。

主要是放养密度过大,加上不同规格的金鱼没有及时分缸,以致小鱼没有吃到足够食料所致。

此外,秋季产卵繁殖的鱼苗,食料不足,个体小,越冬以前体内脂肪积累太少,对低温耐力差,冬季即逐渐死亡。各地都有此病出现,秋末、冬季为主要发病季节。

防治方法

个体大小不同的当年金鱼,应及时按规格分缸饲养,同时应当提供其鲜活饵料,如水蚯蚓等,以强健其体魄。

秋季鱼苗,尽量稀养,还要进行强化培育,争取越冬前体长超过4厘米。体弱的鱼移置室内,并保持一定的水温。

15.歪体病

病因与症状

歪体病的病因尚待考察。多发生在低温的秋季和冬季,以一龄的大鱼为多,当年鱼少见。病鱼从背面看左右身不对称,严重时歪向一边,或者沉在水底,不易上浮,或者浮在水表,不易沉下去。

鱼鳔位置不正,温度低时,鳔的调节功能失常。

对此种鱼类,有的是属生长环境狭窄所致,也有的是由于幼鱼时受外界温度或动物刺激身体甚或弄伤身体所致。

防治方法

增加营养,加强管理与看护。

16.植物油对金鱼的危害

危害原因

主要原因是植物油不溶解于水,油液一遇见水,就在水面形成一层油层,油脂的比重轻于水,因此油层总是浮在水面上,使水和空气隔开,造成空气中所含氧气,不能溶解于水中。经过一个夜晚,缸水中的溶氧被金鱼耗尽,金鱼因低氧而浮头,又无法吸到氧气,最后窒息而死,决不是植物油本身有毒性使鱼中毒而死。

另外,少量植物油进入金鱼缸内,当少数金鱼因缺氧而浮头时,金鱼嘴巴一张一张地活动,植物油进入口腔并附于其上,妨碍了金鱼的呼吸,这些金鱼容易因缺氧而死亡。

预防方法

凡是遇到植物油进了饲养金鱼水体内,应立即捞出油条、面包、蛋糕等油源。将漂浮水面的油层连同缸水全部换掉不要,洗净养鱼容器后才能重新养鱼。因此要加强管理,防止油源进入养鱼水体。

17.夹竹桃对金鱼的危害

危害原因

夹竹桃别名柳叶桃,属于夹竹桃属、夹竹桃科。我国引种已久,各地都有栽培,是园林中常见的花卉。夹竹桃系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栽培中常见的变种有:白花夹竹桃,其花为纯白色。重瓣夹竹桃,花为红色,重瓣。夹竹桃全株有剧毒,人畜误食有危险。

黄花夹竹桃别名黄花柳叶桃,属于黄花夹竹桃属、夹竹桃科。原产地是热带美洲,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栽培,也是园林中常见的花卉。黄花夹竹桃系常绿小乔木,一般高3~4米。全株有剧毒,其毒性比上述夹竹桃还要强得多。

夹竹桃和黄花夹竹桃的叶片、花瓣、果实及小枝落入金鱼缸中,引起金鱼幼鱼、大鱼全部死亡的实例屡见不鲜。夹竹桃的毒性主要是含有黄夹甙甲、黄夹甙乙、夹甙甲、黄夹次甙甲、黄夹次甙乙、黄夹甙丙七种强心甙类,对鱼类有剧毒作用,能引起金鱼急性中毒而死亡。

预防方法

避免在金鱼缸旁边栽种夹竹桃。

若发现有风、动物等带来的夹竹桃,应当及时换水,并对鱼缸用高锰酸钾消毒杀菌。

18.白头白嘴病

病因与症状

引起本病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由车轮虫或由粘细菌引起的疾病。由车轮虫密集在观赏鱼头部,呈一片白色的病状。如果在头部感染粘细菌也会呈白色。本病常发于夏秋两季,特别是不足龄的幼鱼易感染本病。病鱼虽然精神状态还好,食欲也正常,但额部和嘴部四周渐渐变成乳白色,并发生溃烂,随后表现为食欲不振,躲在角落处,精神萎靡,严重时全身溃烂致死。

防治方法

加强水质管理。在高温季节应勤换水,当金鱼密度超过10克/升时,最好每周换水2~3次,每次换水1/5~1/3,同时要及时清理水中的排泄废物及残饵。如果发现金鱼肠胃不好,肛门处拖着粪便,并出现水体混浊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投饵,等水质改善后再投喂少量鲜活饵料。

发病季节在水族箱中吊铜丝,预防真菌的并发感染,将水体的盐度提高至2×10-3左右,在水体中放入呋喃唑酮,使水体浓度达到2×10-9左右。

用盐度为20×10-3的食盐水药浴病鱼15分钟,每日2次,直至病愈。

用1克呋喃西林溶于10千克水中,然后把鱼放入浸15分钟左右,多次反复即可收效。

在饵料中放入呋喃唑酮,每100克鱼虫拌1克药粉剂,投喂病金鱼,连续投喂4天左右即可生效。

在水族箱中泼洒氯霉素,使水体浓度达到5×10-6,一天后换水1/3,3天后再重复用药。

19.金鱼打粉病

病因与症状

打粉病又叫白粉病、白衣病、卵甲藻病。本病多发生于夏季至秋末,主要是由卵甲藻引起的。

幼鱼发病率极高,病发初期,可见许多幼小金鱼像怕冷似地拥挤在一起,鱼体的体表粘液逐渐增多,全身各部分的鳍上都出现一些小白点,很像是白点病,之后,白点逐渐增加,蔓延到身体两侧和尾柄、头部、鳃部。最后,白点会多得连成一片,像是鱼身上打了一层白粉,所以被称为打粉病。

防治方法

利用嗜酸卵甲藻喜酸性而不适应碱性的特点,使饲养水偏于碱性,即用1%~2%的生石灰溶液泼洒金鱼容器,使饲养水的pH值保持在8左右。

更新装置,配置一定比例的过滤循环系统装置,或者保持一定比例的过滤流量,一般每6小时循环1次。

成鱼发病,可以用2%~3%的食盐水浴约5分钟,捞出清洗后再放入嫩绿水中静养,隔天1次,直至金鱼恢复健康。

20.白点病

病因与症状

白点病的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一般只在水族箱中或小泥池中发生,在土池中极少发生。发病季节一般在暖冬或早春,水温为18℃~20℃。若金鱼被感染,此病也可在水温20℃以上时暴发,或在水温15℃以下的环境中长期存在。此病与金鱼的营养和体质有关,健康的金鱼不易发此病。单胞藻发生“水华”时,金鱼也不易感染此病。致病幼虫入侵金鱼的皮肤或鳃的表皮组织,病鱼体表、鳃部布满白色小点状脓胞,体表粘液增多,鱼体消瘦,传染严重。

防治方法

在放养金鱼之前要将鱼缸刷洗干净,用百万分之零点七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配成的溶液把全池或缸盆泼洒消毒。

从别处买来的鱼应当严格检疫,如发现小瓜虫,可用百万分之二的硝酸亚汞溶液给病鱼浸洗24小时左右。用药液浸洗病鱼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水温的高低和病鱼的表现灵活掌握。一般来说,水温高的浸洗的时间应稍短些。

发病时可用硝酸亚汞溶液泼洒缸池。

如果条件允许,冬季水温应保持在25℃左右,并在水中吊铜丝(每100升水体2克),可防止此病发生。

定期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或者自制冰鲜动物性饵料,都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加入福尔马林和孔雀绿合剂于水族箱中,第二天后换水30%,3天后换水再次用药进行治疗,同时加强营养,以提高鱼的体质。

21.腹水病

病因与症状

目前尚未查明本病的病因,此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一般在水温10℃左右极易发生。症状主要表现为金鱼腹部膨大,似乎要被撑破,鱼体翻身上浮,游泳完全失去平衡。解剖后发现腹内充满大量淡黄色的积液。

防治方法

由于腹水病具有传染性,所以购鱼时千万不可向腹水病金鱼的卖主购买看似健康的金鱼。

发现病鱼,应立即隔离或当场销毁,并及时用浓度为3×10-6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水族箱消毒,隔天后换水。

把隔离的病鱼放人盐度为(6-8)×10-3的水中饲养,饲养水中加入呋喃唑酮,使水体浓度达到40×10-6,暂养3天后,重复2~3个疗程。

把隔离的病鱼放入盐度为2×10-3的水中药浴20分钟后,置于盐度为5×10.的盐水中饲养,再放人浓度为5×10-6的氯霉素溶液中饲养,3天后换水,重复2~3个疗程。

22.金鱼感冒

病因与症状

人的感冒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鱼的感冒我们是怎样断定的呢?一般而言,当气温突然改变而引起的鱼的不正常病状,则多半属鱼类感冒。此病易发于早春、深秋和冬季。

金鱼是否患感冒可从其活动情况看出,患感冒的金鱼失去原有的活跃状态而表现为神情呆滞,怕动,孤独地静处一旁,不吃不喝,皮肤上分泌出较多的粘液,肤色暗淡而失去原有的光泽,严重时可倒浮在水面上。

防治方法

在给金鱼换水时,不论什么季节,都要做到换进去的新水和老水的温度相同或温差很小。

对已经出现感冒症状的金鱼,可将水位降低,待天气晴好时,要让金鱼晒晒太阳(气温较低的季节),或多给予光照。

用小苏打稀溶液或低浓度的盐水让病鱼浸浴15分钟左右,再捞入清水中静养。

23.杯体虫病

病因与症状

杯体虫是一种十分微小的虫体,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一睹其芳容,虫体呈乳白色茸毛状物,鱼患此虫病后,游泳无力,不喜吃食,最终瘦弱而死。

杯体虫寄生于孵出8天左右的金鱼幼鱼的体表和鳃上,对寄生组织没有直接破坏作用,但在鱼苗培育阶段,可使鱼苗不能正常地游泳和摄食,妨碍呼吸,造成金鱼苗、鲤鱼苗大量死亡。发病时间约为6月分前后。

防治方法

严禁用鱼池、湖泊的水直接饲养金鱼。最好的养鱼用水是井水、自来水。

在饲养金鱼前,要用生石灰对鱼池进行清毒处理,并用硫酸铜、硫酸亚铁溶液遍洒渔池。

24.新蚤病

病因与症状

新蚤寄生在金鱼的鳃丝上危害极大,直接影响鱼的呼吸功能。春季至秋季为本病的多发季节。

幼鱼极易感染本病,较多寄生能引起死亡,一龄大鱼也有患病的,但通常不致死,只鱼体消瘦而已。病鱼身体消瘦发黑,在体表和各鳍条上,特别是在背鳍、尾鳍上和鼻孔附近,可见到许多小白点,有的鳃丝上也有。病鱼常有浮头现象。

防治方法

禁止用湖水、水库水、塘堰水饲养金鱼,以防感染。

用高锰酸钾1%浓度涂抹患处,每天1次,连续3天,可有效杀死新蚤。

25.三代虫病

病因与症状

三代虫是一种寄生虫,其形状与锚头蚤很相似,较小一些,需仔细观察才看得见。它常寄生在金鱼身上吸收营养,病鱼的体表及鳃部会出现粘液增多、体表失去光泽的现象,显得不安,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鱼体消瘦。

身上的鳞片逐渐松驰然后脱落,因而对此种病的诊断是十分容易的事情。

防治方法

将1克敌百虫晶体溶解于10千克水中,以此溶液给病鱼浸浴15分钟左右,再用镊子夹去虫尸,隔1天进行1次,1周后鱼体伤口就可复原。

用10~20毫克高锰酸钾放入1千克水中溶解,以此溶液给病鱼浸浴30分钟左右,然后捞出放人原清水缸中,每天1次,2~3次即可见效。

预防此病的方法是:对每次捞回来的水蚤类饵料,要仔细清洗,认真检查,不让此虫混入鱼缸中。因为这种虫体较大,容易发现。

26.擦皮病

病因与症状

早春时节,由于浓浓的冬意还未散尽,冬季换水的次数又少,水质营养化,细菌繁生,因此,~遇到变暖的水体便纷纷活跃起来,极易感染鱼体的伤口。主要症状是在各鳍或体表有明显的充血,紧接着充血区发生糜烂,呈白色乳浊状,最后引发全身感染,鱼体发白致死。

防治方法

越冬期应勤换水,少量多次,增投鲜活动物性饵料及冰鲜饵料,同时应保持水温在20℃左右,并提高盐浓度。

小心捕捞金鱼,避免给鱼体带来伤害。防止真菌与寄生虫的草生及水质恶化,否则会使鱼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擦皮病。有时用药过量或换水过度也会使金鱼体表严重充血,引起擦皮病的发生,因而在用药或换水时要适量、适度。

用浓度为100×10-6的福尔马林浸泡病鱼10分钟,然后往水体中加入浓度为10×10-6的福尔马林与浓度为0.1×10-6的孔雀绿合剂,3天后重复用药1次。

将呋喃唑酮粉敷于患处,然后往水体中加入呋喃唑酮与福尔马林合剂,同时使水温保持在28℃以上。

27.碘泡虫病

病因与症状

碘泡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我国华中、华东和华南一带都有此病流行。鱼身体表面、鳍条上会出现如粟米大小的乳白色胞囊,翻开鳃盖可以见到鳃丝上亦有大量胞囊。胞囊的大小有的像芝麻,个别大如豌豆。病鱼游动速度慢,寻食能力很差,适应能力亦很差,一旦浮头或水温突降就陆续死亡。

病鱼瘦弱,体色暗淡又无光泽,降低了观赏价值。由于寄生了胞囊,使金鱼血液循环受到干扰,鳃丝负担过重,严重扩大或弯曲变形。患病的以幼鱼为多,有的大的当年鱼、一龄鱼也会患病。每年5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流行季节,此病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防治方法

彻底清塘消毒发病水体,包括容器消毒,进行预防。

禁止用鱼池水、湖水或水库水饲养金鱼,预防碘泡虫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经常喂给水蚤、剑水蚤等动物性饵料,增加鱼体抗病力。

28.白线虫病

病因与症状

白线虫是一种寄生虫,与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相似,但比蛔虫小,成虫体长约2米。这种虫生活在水塘中,在捞取鱼蚤类饵料时,此虫常附在其中,在投食时乘机钻入金鱼皮下或鳍膜内,寄生在金鱼腹膜下部无硬鳞处,靠吸取鱼血生活,导致鱼体发生白线虫病。

白线虫是通过鱼口进入体内的,在鱼体有其表现症状。白线虫寄生处会出现点状红斑,像小疮疖,且会逐渐扩大,成为小肿块,此后肿块逐渐发炎腐烂,化脓形成脓包。患病初期,白线虫寄生处虽无腐烂脓肿症状,但白线虫在鱼体上吸血及爬动时,会使金鱼感到疼痛,使金鱼呈现急游和翻滚等不安现象。

防治方法

经常检查、观察金鱼尾鳍(白线虫寄生在金鱼体内,要长大成成虫时才能被发现),如发现尾鳍上有微突的线状物且有微细红血丝在线状物内蠕动,就是有白线虫的症状。这时可用消过毒的镊子镊除虫体,再用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对伤口进行消毒。

对捞回的蚤类等活物,必须经过严格清洗检查后方可喂用,不可马虎大意。

29.打印病

病因与症状

患病部分先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肿斑,继之,表皮开始溃烂,鳞片脱落,接着露出真皮,以至溃烂深及肌肉组织。

患病部位通常在肛门附近的两侧,最初皮肤发炎,出现红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充血发红。病鱼离群独自缓游,严重时陆续死亡。

本病危害大金鱼和红鲤,春末至秋季是流行季节,我国各地均有发现。

防治方法

夏季经常换水,如鱼体受伤,可有效预防此病。

用毛笔蘸红汞涂抹病灶处,或用20ppm呋喃西林溶液病将鱼浸洗10~20分钟。

用麦迪霉素对病鱼进行浸浴,效果也较好,其用药量为每50kg水中放入含10万国际单位的药片2片。

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洗(浓度与浸洗时间与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红霉素浸洗(浓度与浸洗时间与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30.鱼虱寄生病

病因与症状

因为鱼虱腹部有倒刺,在鱼体上爬行会有奇痒感觉,同时喇基部细胞分泌的毒液对鱼会产生强烈刺激,致使鱼体表面伤口累累。金鱼身上因有鱼虱叮咬,所以病鱼心神不安,有跳跃狂游现象,可发现被叮咬感染的伤口。时间一长病鱼身体色素变坏,食欲不振,鱼体日渐消瘦,严重时会死亡。

防治方法

将捞回的鱼虫用塑料窗纱过一遍。用4千克水加入2克敌百虫(90%)制成溶液,将病鱼置药液中浸泡10分钟左右,鱼虱可全部脱落死亡,然后立即把金鱼捞入清水盆中。

如果鱼虱少可用镊子取下,在伤口处涂擦上20%的高锰酸钾即可。

凡是发生过寄生虫感染的金鱼缸,应将整个鱼缸彻底消毒、杀虫,有条件者可先将金鱼移入其他环境中暂养一段时间,避免有虫卵残留在鱼缸内。

31.金鱼便秘的防治

病因与症状

金鱼便秘是由于在饱食后遇到突然下雨或起冷风或换水时换入的新水温度骤然降低而引起的鱼病。这种病是金鱼的常见病,但往往容易被饲养者忽视,金鱼得此病后容易发展成肠道炎,成为重病。

金鱼得此病后,肛门外常拖着粘糊状长条形的粪便。

防治方法

保证饲养水温度的稳定性,不使其过冷或过热,增加换水次数,保证水中含氧量充足。

变换饵料品种。可停用原来喂饲的饵料,改喂鸡蛋碎屑。鸡蛋碎屑的做法是将鸡蛋打破后倒出搅匀后倒些开水,熟后捞出,碾细后投喂。

32.金鱼消化不良症的防治

病因与症状

消化不良症又叫做伤食症,是由于受到水温、水质、饵料、活动强度和天气情况等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而造成的消化功能失调症。

水温的高低对金鱼的消化功能影响极大,一般来讲,水温高时,金鱼活动量大,因而消化功能强。水温低时,因鱼吃了不爱游动,所以消化功能就比较弱。所以在水温高时,金鱼食欲旺盛,抢着进食,吃得很饱,但到了晚上,气温突然下降,或是受到雨淋而使气温突然降低时,金鱼的消化功能便随之下降,就会发生此种病。

有时,由于掌握不当,傍晚时喂料太多,让金鱼吃得过饱,也会造成金鱼消化不良症的发生。

金鱼消化不良症的症状是:发病初期,不容易被人发现。中期,就会出现食欲下降、行动呆滞、便泄不畅、肛门后拖着细白色粘液。到了后期,就会表现为精神疲惫,腹鳍收缩,背鳍及尾鳍向下萎垂,鱼体消瘦,腹部充血,肛门微红、充血,可挤压出黄水等病症。

防治方法

当发现金鱼有病的初期或中期表现,应采取停止喂食、提高水温、增加光照、给予绿水让其静养等措施。

可给病鱼投喂含有食盐或磺胺肌的人工饵料。

33.金鱼中暑的防治

病因与症状

酷暑来临,十分闷热,如不注意做好遮荫工作,水温受太阳的炙烤必然迅速升温,此时水中金鱼会因受不了而发生中暑现象。

金鱼中暑的症状是:呼吸困难,体色变得暗淡,身体失去平衡,翻倒浮于水面上。若病情太重,则不易抢救,大多会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在炎热的夏天,只要有条件,就应避免让太阳直射鱼缸,若在露天池里养鱼,必须用草帘或芦席等物为金鱼遮阴,要多换水并注意保证饲水和饵料的清洁卫生,经常测试水的温度,及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对轻度中暑的金鱼,应立即换水降温,有气泵的要用气泵通气,将抢救成活的金鱼放到温度适宜的水中静养,记住不要立刻就喂食,应让其体力慢慢恢复。特别记住不要将中暑鱼立刻放到净水中,那样会适得其反,从而引发其他病症。

34.营养不良症

引起金鱼营养不良症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病因与症状

由于饵料蛋白质缺乏,氨基酸配比不合理引起的营养不良症,主要表现为鱼体几乎不生长,精神萎靡不振,排泄物增多,体色变淡,抗病能力降低。

防治方法

定期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或冰鲜动物性饵料,尽量采用全价的人工配合饵料。

病因与症状

由于饵料中脂肪含量不足,饵料霉变引起的营养不良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无活力、无弹性、食欲不佳、身体瘦削。主要原因是饵料生产商采用不合格的鱼粉或氧化的脂肪制作配合饵料,引起鱼类氧化脂肪中毒。

防治方法

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E后投喂,连续投喂1周左右。

金鱼每天摄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应占到总投饵量的1/3.

病因与症状

维生素是鱼体不可缺少的必须品,只有保证鱼有多种维生素的供给,才可能使鱼得以健康成长。金鱼对缺乏维生素的饵料的耐受时间为1个月左右,1个半月后体重开始下降,眼睛突出,抵抗力下降,抗低氧能力下降,有时还会引起痉挛,腹腔积水,食欲不振,内脏脂肪化,色素减退,运动失调,最终引起死亡。具体症状如下。

缺乏维生素A时,金鱼食欲很差,消化吸收率降低,色素减退,生长停止,各鳍溃烂。

缺乏维生素B时,金鱼食欲降低,消化吸收不良,肌肉痉挛,眼球突出。

缺乏维生素c时,容易引起金鱼脊椎弯曲,鳃盖变软,沿脊椎肌肉出现内出血现象。

缺乏维生素D时,金鱼表现为毫无活跃的精神,并且容易患病,体色变得暗淡无光彩。

防治方法

不要盲目购买一般的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金鱼,应当到稍有名气的金鱼饵料专卖店购买营养较为全面的人工配合饵料。那种干缩性饵料维生素缺乏,不能长时间地喂养,而应多喂一些鲜活的小饵料或者冰鲜饵料。

病因与症状

矿物质不仅是构成金鱼组织的重要成分,也是体内所有生物酶系统的重要催化剂,其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在促进生长、提高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以及维持鱼类渗透压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鱼能直接吸收到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但淡水中的矿物质十分有限,因此,必须通过饵料补充金鱼对矿物质的需要。金鱼的脊椎呈畸形弯曲状的是金鱼缺磷的表现。长期缺碘时,可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长期缺锌时,可能会引起生长缓慢,鳍和皮肤糜烂,眼睛发生白内障,死亡率升高。

防治方法

增加金鱼饵料中的矿物质含量。

35.特殊鱼病防治

特殊的鱼病是指病原体或病因还不能确定,而且危害又很严重,预防和治疗效果很不理想的鱼病。

洞穴病

病因与症状有时候,我们看到鱼体表皮微红,外观浮肿,且食欲不正常,鱼鳞片无原无故地脱落,此时就是鱼体发病的一个征兆。还可见鱼游动正常,随后鳞片脱落处出现出血性病烂,从头部、鳃盖、背部、鳍部、腹部直到尾柄均可出现。腐烂面大小不一,小者如黄豆,大者溃疡直径2厘米左右,外形似打印病,所不同处是溃烂不仅限于表皮,而且深入肌肉,严重的甚至骨骼和内脏均可露出,酷似一个洞穴,故名洞穴病。鳃丝红肿呈紫色,鳃丝有血栓,常因窒息死亡。

在低温时节发病为本病的特点。洞穴病是危害最大的一种鱼病,从幼鱼到二龄以上大鱼均会患病。

防治方法用呋喃唑酮20ppm加食盐1.4%和高锰酸钾20ppm合剂浸洗鱼体25秒钟左右。预防效果比治疗为好。

加强饲养管理,患病期间必须投喂水蚤、水蚯蚓等活的饵料,增强鱼体抗病能力。

对死亡的鱼挖坑,撒上石灰粉深埋,防止病原体传播、杜绝污染水体。

瞎眼病

病因与症状鱼体感到视力模糊,眼睛不清澈透明,水晶体脱落,两只眼睛都感到视物吃力,甚至一点东西也看不清。池养金鱼往往患病者多于缸养,长江流域一带时有发生。

金鱼一旦有病,就显得心烦气躁,游动无节奏,无规律,且身体也明显变化,故观赏价值不高。患病的多数是当年鱼,亦有一龄以上的大鱼,龙睛品种患病的比其他品种更为普遍。流行季节是从春季到秋季。因摄食困难而陆续瘦弱或极度疲弱而死亡,病鱼通常难以越冬。

防治方法经常喂给活的水蚤、水蚯蚓、摇蚊幼虫等,病鱼能够依靠嗅觉吃到饵料。

目前对瞎眼病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根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