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45年初,苏军已将德军全部赶出苏联国土,并攻入东普鲁士境内。已陷入四面楚歌境地的希特勒妄想与节节进逼的苏军进行破釜沉舟的决战,他在维斯瓦河与奥得河之间构筑了纵深达500公里的7道防御阵地。
为突破德军的最后防线,苏联最高统帅部调集了庞大的部队,配备了大量武器。准备在华沙——柏林方向上实施新一轮强劲攻势。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领受的作战任务是从崔可夫所部驻守的维斯瓦河马格努舍夫登陆场向库特诺、波兹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
后来,由于英美联军在阿登战役中严重受挫,为了缓解西线盟军的压力,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将原定1月20日的进攻行动提前到1月14日进行。崔可夫在接到提前进攻的命令之后,立即组织集团军司令部制订了相应的进攻战役计划。
到2月22日,经过苏军30多个昼夜的浴血奋战,苏军胜利攻占波兹南。
当波兹南城激战正酣时,崔可夫近卫第8集团军和卡图科夫的近卫战车第1集团军的主力部队也不断向西挺进。1月28日,近卫第8集团军攻入德国境内;方面军司令官朱可夫元帅命令崔可夫近卫第8集团军及其友邻部队由奥得河向西继续进攻。
此时,崔可夫将近卫第8集团军的司令部西迁至普涅维,他本人则在普涅维与正在激战的波兹南城两地之间往返穿梭实施指挥。
1月31日,仅用一天时间,近卫第8集团军几乎就彻底攻克了梅塞里茨筑垒地域。自2月1日起,近卫第8集团军开始进入森林地带,逼近了奥得河。奥得河可以说是德国首都柏林的大门。为守住这一生死之地,德军在此调集了重兵进行防守,并出动航空兵对苏军实施了疯狂的轰炸,使崔可夫的部队遭受了较大损失。崔可夫亲临作战第一线指挥部队实施强攻,于2月3日攻占了渡河的登陆场;近卫第8集团军的攻击部队随即强渡了奥得河。但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苏军攻击部队的弹药补给出现了严重问题,使得部队的攻击力受到削弱。
鉴于形势的变化,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暂缓对柏林的不间断攻击行动,命令各集团军扩大奥得河的各个登陆场并使之连成一体,以便下一步对柏林实施大规模的进攻。崔可夫近卫第8集团军的任务是与别尔扎林将军的突击第5集团军一同攻占德军的科斯钦要塞。经过一系列的联合攻击行动,近卫第8集团军和突击第5集团军于3月29日攻克了科斯钦要塞核心堡,使两个集团军的登陆场完全连成了一片,于是,围攻德国柏林已是指日可待。
到1945年4月中旬,在德国东线战场,苏军已在宽大正面上前出到奥得河和尼斯河并占领了登陆场,攻占了维也纳,从东、南两面包围了柏林(距柏林仅有60公里)。在西线战场,盟军合围了鲁尔德军集团,进抵易北河,并向汉堡、莱比锡和布拉格方向发展攻势,距柏林也只有百余公里的距离。
但是,希特勒并不甘心失败,他又纠集了大量德军和国民突击营精心设置了防务:在奥得河——尼斯河地区,构筑了纵深达20至40公里的三道防御地带;在柏林地区,又精心构筑了三层防御阵地体系;在柏林城内还设置了大量的街垒防御阵地,甚至在临街的房屋的窗户上都修筑了坚固的射击孔,使整个柏林城变成了一座巨型掩体和射击阵地。为给守军打气,希特勒声称:“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战斗下去,正如腓特烈大帝所说,要一直打到那该死的敌人中有一个精疲力竭不能再战为止”。
为尽快攻克柏林以结束战争,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从1945年4月中旬对柏林德军发起总攻。由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集团军群承担突击并攻占柏林的任务。朱可夫决定由崔可夫指挥的近卫第8集团军和第47、第3集团军及突击第5集团军从科斯钦登陆场实施主要突击行动。
4月12日,朱可夫元帅向崔可夫发布作战命令,要求近卫第8集团军在霍尔措夫铁路车站和萨克森多夫村之间实施突击行动,突破德军的防线。
4月16日莫斯科时间5时整(柏林时间3时整),崔可夫下达了攻击命令。苏军的炮弹呼啸着倾泄到德军的防御阵地上,整个大地都在可怕的颤抖之中,苏军进攻部队随即发起了强大的攻势。但泥泞的道路和纵横交错的沟渠以及德军的顽强抵抗,大大减缓了苏军的进攻速度,使崔可夫当天攻占泽洛夫高地的计划落了空。
针对战场的不利情况,崔可夫当即决定利用夜色掩护来秘密转移炮兵阵地,变更兵力部署,以便对德军实施出其不意的突袭。此一战术果然收到了奇效,近卫第8集团军于4月17日就突破了德军的第二道防线,夺取了泽洛夫高地;此后,苏军部队就有了将所有战车部队投入攻击行动的便利条件。
到20日晚,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已突破了德军的第四道防线,前出到加尔岑、金巴姆、爱尼肯多夫一线;其友邻进攻部队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1日,近卫第8集团军迅速向柏林的东南郊和南郊,从南面收住了对柏林的合围圈,并于次日开辟了通向柏林东郊的进攻道路。
4月23日,崔可夫近卫第8集团军的进攻部队开始在达米河以西的柏林城区与德军守城部队展开激战;24日,近卫第8集团军以强劲的攻势向柏林市中心地带发起了攻击。此时,正视现实的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将军心里明白,柏林城的失陷已是几天内无法避免的事情了。
但疯狂的希特勒还不死心,他命令负责指挥作战的约德尔上将将西线德军全部撤回柏林,命令海军总司令邓尼兹元帅立即放弃海军的战斗任务而迅速调运部队回柏林,仍然妄想战局出现戏剧性的转机。但此时强大的苏军部队已开始对柏林德军发起了势不可挡的向心突击,希特勒的幻想逃脱不了破灭的命运。
在强击柏林的作战中,亲临一线的崔可夫将军命令战车部队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战术,以步兵、战车、炮兵和工兵的密切协同,全力弥补战车在巷战中容易暴露翼侧的弱点;这样一来,近卫第8集团军减少了战车的损失,大大加快了在巷战中的推进速度。
4月27日,崔可夫的部队逼近希特勒的最后一个堡垒——集中了帝国办公厅、国会大厦和希特勒大本营的蒂尔花园区;困守在此的德军仍然在进行最后垂死的抵抗。
5月1日凌晨3时55分,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打着白旗钻出帝国办公厅的地下掩蔽部,前往苏近卫第8集团军的前线指挥所来谈判;崔可夫在此接见了他。克莱勃斯故作神秘地对崔可夫说:“我想告诉您一件绝对机密的事,您是我通报此事的第一位外国人:希特勒已于4月30日上午自杀了。”
听到这个令人吃惊的消息,拥有丰富外交经验的崔可夫以一付早已知情的模样,淡淡地回答说:“这消息我们已经知道了。”崔可夫立即到另一间房子里,用电话将情况向朱可夫做了报告。根据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指示,崔可夫立即向克莱勃斯将军严正指出:“我要直接了当地问你,你们的抵抗有什么意义呢?你们的军队已经在投降,你们的官兵成千上万地作了俘虏,而此时此刻你还在提什么停战和谈判?”
5月1日9时45分,苏联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德军必须彻底投降,否则苏军将在10时40分对德军实施最后的猛烈炮击。在未得到回应的情况下,苏军按时发起了最后的强攻行动。
5月2日早晨,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前往崔可夫的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时分,柏林守军全部投降。
1945年5月9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什图姆普弗上将、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上了各自的名字;崔可夫作为历史见证人,参加了德国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
旷日持久的苏德战争终于落下了庞大的战幕。崔可夫以自己出色的指挥才能,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为此,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授予崔可夫“苏联英雄”称号,向他颁发“金星勋章”,使他成为在此次战争中98名两获此项殊荣的功臣之一。而崔可夫所统率的近卫第8集团军也一同成为一支伟大的英雄部队,有233人荣获“苏联英雄”称号,十余万人次获得各种勋章和奖章,145个作战单位获得集体勋章。
1945年6月10日,驻德苏军部队统编为苏驻德占领军集群,朱可夫元帅出任总司令,崔可夫上将任副总司令;11月,索科洛夫斯基元帅接替了朱可夫的职务,崔可夫升任第一副总司令。
在此期间,崔可夫协助总司令采取各种措施对苏占区实施管制,为后来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政治及经济的基础。
1949年3月,崔可夫上将继任苏驻德占领军集群总司令,兼任驻德军管局总指挥官。5月,崔可夫宣布取消自上年3月起对柏林与西占区及德国东占区与西占区之间的交通及贸易封锁。此后,崔可夫致大力于东德的筹建工作。
9月21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政府成立。11月6日,苏联部长会议(内阁)任命崔可夫上将出任新成立的德境管制委员会主席,将原来苏联军政府的行政权力移交给东德政府。
1952年,崔可夫上将在苏共十九大上当选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53年5月底,苏联政府取消了德境管制委员会,崔可夫被调回国,担任基辅军区司令。
1955年,时年55岁的崔可夫获晋元帅军阶。
1960年4月,崔可夫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同年7月,兼任苏联民防司令。1961年,崔可夫元帅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成为苏联武装力量的高层中坚人物。
1972年,72岁高龄的崔可夫元帅改任国防部总监小组组长,仍然着力研究军事理论问题,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在自己的晚年中,崔可夫勤于笔耕,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非凡的军事指挥生涯,撰写了《在战火中锤炼青春》和《在华使命》两部回忆录;出版了《集体英雄主义的集团军》、《斯大林格勒:经验与教训》、《战火中的180天》、《空前的功绩》、《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斯大林格勒近卫军西进》、《在乌克兰的战斗》、《本世纪之战》等8部很有份量的战史著作。
1982年3月18日,戎马一生的崔可夫安详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享年82岁。他在自己漫长的军事生涯中,以其大胆的独创精神屡建战功,先后荣获了9枚列宁勋章、1枚十月革命勋章、4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1枚红星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