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噬血恶魔
16145700000013

第13章 垂死挣扎

1944年6月6日人们盼望已久的向西欧进军的开辟第二战场之战终于揭幕了,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希特勒大肆吹嘘的“大西洋壁垒”已被彻底突破,从而为摧毁西线德军奠定了基础。然而希特勒拒绝撤退的建议。他曾在大本营对一些将军们训话,试图给他们灌输“铁的意志”并鼓舞士气。但大势已去,德军逃兵数目与日俱增。

1944年8月,希特勒还没从挨炸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就传来波兰“家乡军”在华沙起义消息。在盟军强劲的“夏季攻势”下,罗马尼亚亲德国的安东尼斯库政权被推翻,罗马尼亚向苏军投降。9月8日,保加利亚向德国宣战。两天以后,芬兰同苏联签订停战协定。9月20日,贝尔格莱德解放,德军退出巴尔干半岛。10月,苏军攻入德国东部,“东线”已土崩瓦解。

“西线”的情况更糟。8月下旬,盟军包围了巴黎,法国国内抵抗力量和巴黎人民配合盟 军,发动了武装起义。经过4天的战斗,巴黎于8月25日全部解放。第二天,率领“自由法国”部队的戴高乐将军进入巴黎,受到家乡父老的热烈欢迎。

巴黎解放两周以后,盟军已推进到德国西部边境。被晋升为元帅的蒙哥马利横扫比利时和荷兰的德军。“秋季战斗”结束,盟军先头部队已抵莱茵河畔,转入进行突破齐格菲防线的作战准备。

在这一时刻,德军西线总指挥,一度被希特勒解职的伦德施泰特元帅认为,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可希特勒仍想孤注一掷,拼命地给将军们打气。

有人问他,“敌军一旦突破莱茵河,占领了鲁尔工业区,德国还有什么抵抗的本钱?”

希特勒狠狠地瞪了这人一眼,厉声回答:“盟军越来越暴露出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之间的关系已变得十分紧张,这表明他们决裂的日子就要到来了。历史上所有的联盟迟早要垮,我们唯一的办法是等待时机。

正当盟军神速进击,德军节节败退之时,由于运输供应困难,英美的进攻突然在9月份沉寂下来。这给了希特勒在阿登地区组织反攻的机会,他决定孤注一掷,倾尽全部兵力向盟军发动一次强大攻势,妄图挽回败局。

面对“西线”出现的暂时沉寂,希特勒认定解决西线危机的最后时机已到。他盘算了一下,德军目前还有几百万军队,如果继续两线作战,很快就会垮下来,但只要把兵力集中于西线使用,还有可能出奇制胜,赢得与美、英谈判媾和的机会,然后再集中兵力到东线去对付苏军。

希特勒把这个显然是困兽犹斗的想法跟他的亲信约德尔谈了。约德尔将军问道:“您在西线取胜的根据是什么呢?”

“西线地形复杂,距离比较短,不需要那么多燃料,能够比较有把握地攻占重要的战略目标。如果对东线开阔的平原展开攻击,规模就太大了。”希特勒回答。

“就这些理由吗?”

“不,您难道没有这种感觉,美国人和英国人不是像俄国人那么顽强的对手,英国人人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了,而美国人一旦形势不利就会丧失信心。”

“那么,您认为西线的胜利将使我们最终打赢这场战争吗?”

“我的意图是夺回战场的主动权,这样就可以利用获得的时间研制新式武器……”

“您指的是V1、V2飞弹?”

“是的,可能还有其他,只要能拖下去,盟国各个成员之间就会出现分裂,我们就可以打赢。”

其实,V1飞弹等武器不过是一种“远程大炮”,可以从欧洲大陆的发射场直接打到伦敦,然而它的精确性太差,绝大部分“飞弹”都未命中目标。希特勒指望它“对大不列颠起决定性作用,迫使美国人愿意议和”的梦想很快的就破灭了。因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按照希特勒的部署,德军从东线抽出的兵力被悄悄地调往西线,共集中了约25万人的兵力,包括7个坦克师,临时拼凑的几个孩子兵和胡子兵组成的人民步兵师也被派到莱茵河去。

1944年12月初,正当希特勒加紧调兵遣将,准备在西线发动突然袭击的时候,他的计划受到德军参谋部高级将领的反对。

陆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大胆地争辩:“元首,您这样做等于是放弃了东线的防御。”

“胡扯!”希特勒大声反驳,“用不着你来教训我。我已经在战场上指挥德军5年了,我取得的实际经验是总参谋部任何人也休想比得了的。我研究过前人的所有军事著作,我比你老练得多。”

“万一西线反攻失败,那不是连本钱都输光了吗?”另一个将领斗胆直言。

“放屁!根本就没有不冒风险的战争,反攻的突破口就选在阿登,这是西线盟军最薄弱的地带。一旦我们得手,就能切断他们的补给钱,给他们再来一次敦刻尔克,把他们全都赶到大海里去。”此刻,在希特勒的幻觉中,又浮现出当年英国远征军一败涂地的情景。

为了指挥这次决定性的反攻,希特勒亲自赶到西线,为他的军官们打气。一天夜里,前线的将领们被缴去公事包和武器后来到了指挥所。他们吃惊地发现,元首的背驼得很厉害,面部浮肿,两手颤抖,尤其是左臂总是在抽搐。元首开始训话了,重弹他的敌人将分崩离析的老调,显然,他刚刚服过了兴奋剂。他漫无边际地讲了两个钟头。这期间,党卫队的待卫始终站在每一椅子后面,监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

“我们必须时刻向敌人表明,不管他们怎么样,他们决不能指望我们投降,决不能,决不能!”

希特勒以两个“决不能”结束了他的训示。随后,他把那份精心策划的军事计划交给了前线总指挥伦德施泰特元帅,上面有他的亲笔警告:“不得更改。”

1944年12月16日,德军开始了阿登攻势。由于盟军没想到希特勒这个赌徒会孤注一掷,阵地几次被德军突破,造成了很大混乱和创伤。丘吉尔拍急电给斯大林求援,于是,苏军从东线发动了强大攻势,迫使德军再次抽调西线兵力去支援东线,德军的攻势渐成强弩之末。到1945年1月8日,希特勒眼看孤军深入的德军主力有被围歼的危险,终于长叹了一口气,下令撤出阿登前线的装甲部队,阿登攻势失败了,希特勒的老本也赔光了。

1月下旬,德国重要的西里西亚重工业区被盟军占领。军备部长施佩尔向希特勒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厚厚的一叠。希特勒神情呆滞地拿起来,草草地翻了一遍,他没有对上面的大量统计数字留下丝毫印象,但却看清了其中的一行字:“这场战争已经无可挽回地失败了。”

希特勒不能容忍部下的失败情绪,他又一次病态发作,把大本营的将军召集起来,臭骂一通。在他大发雷霆之际,古德里安悄悄地对施佩尔说:“那个发脾气的人心里有一幅世界的特别图景,一切事实都要适合他想像出来的图景。他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子,世界就得是什么样。”

“可事实上,他脑子里的是另一个世界的图景。”施佩尔说出了古德里安没有说完的话。

他俩四目相对,露出一丝凄凉的表情。

这次训话以后,希特勒像一个输光了钱的赌徒,从西线大本营溜回柏林。路上,他一直在喃喃自语:“战争无可挽回地失败了,战争无可挽回地失败了……”他重复的正是施佩尔备忘录里的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