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国学经典(梦溪笔谈)
16145800000123

第123章 肺石

“原文”

长安故宫阙前,有唐肺石尚在,其制如佛寺所击响石而甚大,可长八九尺,形如垂肺,亦有款志,但漫剥不可读。按《秋官大司寇》:“以肺石达穷民。”原其义,乃伸冤者击之,立其下,然后士听其辞,如今之挝登闻鼓也。所以肺形者,便于垂。又肺主声,声所以达其冤也。

“译文”

长安古宫殿大门前还留有唐代的肺石,它的形状像寺庙里敲击用的响石,但是更大,长可以达到八,九尺,形状如下垂的肺,也刻有题识,但字迹剥蚀不可以辨读。据《秋官大司寇》记载:“用肺石使百姓的冤屈得以明达。”推究其用意,是伸冤者敲击肺石,站在它的下边,然后官吏聆听他的申述,正如今天敲击登闻鼓鸣冤一样。它之所以做成肺的形状,是为了便于垂挂。又因为肺管束声音,声音正是用来表达冤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