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国学经典(梦溪笔谈)
16145800000078

第78章 论小律诗

“原文”

小律诗虽末技,工之不造微,不足以名家。故唐人皆尽一生之业为之,至于字字皆炼,得之甚难。但患观者灭裂,则不见其工,故不唯为之难,知音亦鲜。设有苦心得之者,未必为人所知。若字字是,皆无瑕可指。语意亦掞丽,但细论无功,景意纵全,一读便尽,更无可讽味。此类最易为人激赏,乃诗之《折杨》《黄华》也。譬若三馆楷书作字,不可谓不精不丽,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此病最难为医也。

“译文”

小律诗虽然是微末的技艺,但如果小律诗的工整无法达到微妙的境界,是不足以成为诗中名家的。所以唐代诗人都穷尽一生的精力在小律诗上,要达到字字都经过锤炼是非常困难的。又担心阅读者粗鄙,对于小律诗并不精通,则看不出诗中工整之处。所以对于小律诗而言不仅仅是难写好,知音也很少。即便有殚精竭虑而得的佳句,也未必被人所欣赏。如果字字都是锤炼后方得,则没有瑕疵可以指责。词语意思都光耀华美,但仔细推敲起来并没有好处可言,写景和意境纵然周全完备,读一遍就完了,毫无意味可以咂摸。这类诗最容易被人所赞赏,是诗中的《折杨》《黄华》。例如三馆中用楷书写字。不可谓不精致华丽,要在其中找到绝佳的字,始终无法找到一笔,这是最难医的病。